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包括外腔体、外腔体底部的载板、外腔体上方的产品限位和吸盘,外腔体呈凹型设置,外腔体内设置连接器,连接器内设置与抽真空系统连通的抽真空气道,抽真空气道位于外腔体内的一端连接控制阀,控制阀另一端与吸盘气孔之间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真空管路中设置控制阀,通过控制阀的启闭实现真空腔的开启与密封,通过与流水线上对应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吸真空、破真空,实现了治具与气源在分离状态下的真空保持及周转,机构通过机械式和电子式控制均可实现,适用工况更广泛。适用工况更广泛。适用工况更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周转
,尤其涉及一种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自动化集成度也来越高,全自动流水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传统的机械夹持方式,需要实现对产品的加紧,会受限于产品内外部特征、材质,在电子产品及其零部件无法使用,同时传统的真空吸附受限于机构必须存在真空气源,无法脱离气源在流水线传输,因无法脱离气源独立存在,其传输距离、传输方式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真空机构依赖气源的限制,在脱离气源条件下,实现真空保持目的。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包括外腔体、外腔体底部的载板、外腔体上方的产品限位和产品固定吸盘,外腔体呈凹型设置,外腔体内设置连接器,连接器内设置与抽真空系统连通的抽真空气道,抽真空气道位于外腔体内的一端连接控制阀,控制阀另一端与吸盘气孔之间密封连接。
[0005]外腔体上方的所述产品限位和产品固定吸盘的大小根据使用的工况变化和产品结构的改变进行变更。
[0006]所述抽真空气道呈L型设置,所述载板上设置与位于连接器底面的抽真空气道一端相连通的抽真空气道孔,靠近载板外表面的抽真空气道孔的一端配合抽真空系统的载板真空吸盘或真空吸嘴使用。
[0007]位于连接器侧端的抽真空气道端部连接第一接头,控制阀一端与第一接头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外腔体顶面连接第二接头,控制阀另一端与第二接头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外腔体和吸盘之间增加O型圈,或者第二接头连接在吸盘上,控制阀另一端连接气管,气管另一端穿出外腔体与第二接头连接。
[0008]其中,所述控制阀可设置为机械气道阀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腔体内设置可埋入部分机械气道阀门且与机械气道阀门轮廓相同的异型槽,所述机械气道阀门上套接旋钮,机械气道阀门下端由盖板固定,所述盖板中央设置可通过旋钮的圆形通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外侧设置向内延伸的、宽度等于圆形通槽直径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与所述圆形通槽相连通。可从此处控制旋钮的旋转来控制机械阀的开启与关闭。
[0011]更优选的,所述控制阀为电磁阀。
[0012]其中,所述电磁阀与第一接头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三接头,第一接头与第三接头之间通过气管连接,电磁阀与第二接头连接的一端连接第四接头,第二接头与第四接头之间通过气管连接。
[0013]进一步的,载板上设置与抽真空系统Pogo pin连接器配合使用的触点,所述电磁
阀与触点电连接,Pogo pin连接器接触触点,并通过抽真空系统的电源DC24V控制电磁阀的启闭。
[0014]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在真空管路中设置控制阀,通过控制阀的启闭实现真空腔的开启与密封,通过与流水线上对应机构的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吸真空、破真空,实现了治具与气源在分离状态下的真空保持周转,其中,该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可采用纯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形式,纯机械式通过线体的结构推动机械气道阀门的旋钮旋转实现气道的启闭,电子式通过抽真空系统pogo pin连接器提供的电源DC24V控制电磁阀启闭,两种方式的控制均能实现治具与气源在分离状态下的真空保持与周转,适用范围更广。
[0016]经过试验,发现两种控制方式的真空保持周转机构的真空压力泄露速度一致,均为
‑
0.1kPa/4s。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纯机械式的真空保持周转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纯机械式的真空保持周转机构的另一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机械气道阀门与旋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电子式的真空保持周转机构的侧视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电子式的真空保持周转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图6中AA截面的剖视图。
[0025]其中:1、外腔体;2、载板;3、连接器;4、抽真空气道;5、第一接头;6、第二接头;7、抽真空气道孔;8、异型槽;9、机械气道阀门;91、电磁阀;10、旋钮;101、旋钮本体;102、旋钮头;11、盖板;111、圆形通槽;112、矩形槽;12、第三接头;13、第四接头;14、产品限位;15、吸盘;16、触点;17、O型圈。
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如图1
‑
图5所示,一种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包括外腔体1、外腔体1底部的载板2、外腔体1上方的产品限位14和产品固定吸盘15,外腔体1呈凹型设置,外腔体1内设置连接器3,连接器3内设置与抽真空系统相连通的抽真空气道4,抽真空气道4位于外腔体1内的一端连接控制阀,控制阀另一端与吸盘15气孔之间密封连接。
[0028]其中,外腔体1上方的所述产品限位14和产品固定吸盘15的大小根据使用的工况变化和产品结构的改变进行变更。
[0029]所述抽真空气道4呈L型设置,所述载板2上设置与位于连接器3底面的抽真空气道4一端相连通的抽真空气道孔7,靠近载板2外表面的抽真空气道孔7的一端配合线性抽真空系统的真空吸嘴或使用。线性抽真空系统上的真空吸嘴,通过吸附载板2上的抽真空气道孔7,实现抽真空过程中的气道密封,抽真空结束,切断线体气源,可实现真空吸嘴与抽真空气
道孔7的分离。
[0030]其中,所述控制阀为机械气道阀门9。
[0031]如图1、图2所示,位于连接器3侧端的抽真空气道4端部连接第一接头5,外腔体1顶面连接第二接头6,机械气道阀门9一端与第一接头5之间通过气管连接,机械气道阀门9另一端与第二接头6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外腔体1和吸盘15之间增加O型圈17以实现真空密封。
[0032]进一步的,所述外腔体1内设置可埋入部分机械气道阀门9且与机械气道阀门9轮廓相同的异型槽8,所述机械气道阀门9上套接旋钮,机械气道阀门9下端由盖板11固定,所述盖板11中央设置可通过旋钮的圆形通槽111。
[0033]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所述盖板11外侧设置向内延伸的、宽度等于圆形通槽111直径的矩形槽112,所述矩形槽112与所述圆形通槽111相连通。优选的,如图3所示,旋钮由与机械气道阀门9配合连接的圆形帽式旋钮本体101和旋钮本体101上端的呈90度的扇形旋钮头102组成,扇形旋钮头102位于圆形通槽111和矩形槽112相连通的空间内。矩形槽112处可通过伸出机构机械控制旋钮的转动,伸出机构优选为气缸,气缸伸缩杆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旋钮的转动,进而控制机械气道阀门9的启闭,
[0034]在抽真空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腔体、外腔体底部的载板、外腔体上方的产品限位和吸盘,外腔体呈凹型设置,外腔体内设置连接器,连接器内设置与抽真空系统连通的抽真空气道,抽真空气道位于外腔体内的一端连接控制阀,控制阀另一端与吸盘气孔之间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外腔体上方的所述产品限位和产品固定吸盘的大小依照使用的工况和产品结构的改变进行变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气道呈L型设置,所述载板上设置与位于连接器顶面的抽真空气道一端相连通的抽真空气道孔,靠近载板外表面的抽真空气道孔的一端配合抽真空系统的载板真空吸盘或真空吸嘴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连接器侧端的抽真空气道端部连接第一接头,控制阀一端与第一接头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外腔体顶面上连接第二接头,控制阀另一端与第二接头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外腔体和吸盘之间增加O型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源分离式真空保持周转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连接器侧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建民,郑伟,高泽红,王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津亚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