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257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及施工方法,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与所述上翼缘板之间间隔相对设置;肋梁,包括中间肋梁和边肋梁,所述上翼缘板的端部和下翼缘板的端部通过边肋梁一体浇筑连接,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中部通过多个中间肋梁一体浇筑连接;轻质材料填充体,填充在所述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空间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混凝土浇筑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中间肋梁和边肋梁形成中空的主体结构,保证整体强度,采用轻质材料填充体进行中空部分填充,降低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整体重量,增加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防护功能性,满足运输和现场装配需求。满足运输和现场装配需求。满足运输和现场装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0003]现有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楼板为了保证结构强度,一般通过混凝土整体浇筑形成,但是这样制备的预制混凝土楼板整体尺寸将会受限,因为大尺寸的预制混凝土楼板整体质量较重,对于运输和现场装配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而小尺寸的预制混凝土楼板,在进行现场装配时会存在板缝多,需要处理防渗、保温、气密性等问题。
[0004]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既能满足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强度要求,又能降低装配式建筑楼板的重量,实现便于运输和现场装配。
[0006]具体地,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包括:
[0008]上翼缘板;
[0009]下翼缘板,与所述上翼缘板之间间隔相对设置;
[0010]肋梁,包括中间肋梁和边肋梁,所述上翼缘板的端部和下翼缘板的端部通过边肋梁一体浇筑连接,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中部通过多个中间肋梁一体浇筑连接;
[0011]轻质材料填充体,填充在所述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空间内。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中间肋梁包括水平X向中间肋梁和水平Y向中间肋梁,所述的水平X向中间肋梁与水平Y向中间肋梁相互交叉连接;
[0013]所述的边肋梁包括水平X向边肋梁和水平Y向边肋梁,所述的X向边肋梁和水平Y向边肋梁围合在所述上翼缘板、下翼缘板的外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Y向边肋梁内侧且最靠近所述Y向边肋梁的Y向中间肋梁为末端Y向中间肋梁,所述上翼缘板的两端位于所述Y向边肋梁与末端Y向中间肋梁之间的区域低于所述上翼缘板上位于两个末端Y向中间肋梁之间的区域,在所述上翼缘板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形成端部降板区。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边肋梁上固定朝向外侧伸出的板侧出环形筋,所述的板侧出环形筋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和/或用于连接夹心楼板与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框架的钢梁。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板侧环形筋包括用于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相互锚接的第一板侧环形筋和用于夹心楼板与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框架的钢梁的相互锚接的第二板侧环形筋,所述第一板侧环形筋的伸出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板侧环形筋的伸出长度。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设置多个水平X向中间肋梁和多个水平Y向中间肋梁,所述的水平X向中间肋梁与水平Y向中间肋梁相互交叉连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包括沿水平Y向分布的第一阳台楼板区和第二阳台楼板区,所述第二阳台楼板区位于悬空侧,所述第一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宽度大于第二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宽度;
[0019]所述第一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设置板侧出环形筋,所述第二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预埋固定连接螺栓,且所述第二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两端的上翼缘板对应连接螺栓位置处设置板顶抠槽,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的水平Y向靠近室内一端设置板侧出环形筋。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水平X向宽度与所述第一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宽度相等,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厚度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的厚度相同;
[0021]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设置多个水平Y向中间肋梁;
[0022]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设置板侧出环形筋,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水平Y向两端分别设置板侧出环形筋。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包括预制混凝土夹心卫生间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卫生间楼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厚度;
[0024]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卫生间楼板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设置多个水平X向中间肋梁和多个水平Y向中间肋梁,所述的水平X向中间肋梁与水平Y向中间肋梁相互交叉连接;
[0025]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卫生间楼板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设置板侧出环形筋,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卫生间楼板的水平Y向两端分别设置板侧出环形筋;
[0026]可选地,所述第一阳台楼板区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设置端部降板区,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室内楼板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设置端部降板区。
[0027]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法,所述装配式建筑包括钢结构框架和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
[0028]将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钢结构框架的钢梁上;
[0029]将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之间进行固定连接;
[0030]在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与钢结构框架的钢梁之间的固定连接处和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处进行现场混凝土浇筑为一体结构。
[00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中间肋梁和边肋梁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主体结构,确保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整体强度。同时,在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空间内填充轻质材料填充体,轻质材料填充体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轻质非混凝土材料制成,具体可选用泡沫或者保温材料或者隔音材料等,这样可以降低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整体重量,而且可以根据轻质材料填充体的材料选取实现相应的功能作用,实现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保温功能或者隔音功能等。
[003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采用混凝土浇筑的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中间肋梁和边肋梁形成中空的主体结构,保证整体强度,采用轻质材料填充体进行中空部分填充,降低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整体重量,增加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的防护功能性,满足运输和现场装配需求。
附图说明:
[0034]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的平面示意图;
[0035]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装配的平面示意图;
[0036]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沿图2中1

1面的截面图;
[0037]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与所述上翼缘板之间间隔相对设置;肋梁,包括中间肋梁和边肋梁,所述上翼缘板的端部和下翼缘板的端部通过边肋梁一体浇筑连接,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中部通过多个中间肋梁一体浇筑连接;轻质材料填充体,填充在所述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肋梁包括水平X向中间肋梁和水平Y向中间肋梁,所述的水平X向中间肋梁与水平Y向中间肋梁相互交叉连接;所述的边肋梁包括水平X向边肋梁和水平Y向边肋梁,所述的X向边肋梁和水平Y向边肋梁围合在所述上翼缘板、下翼缘板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Y向边肋梁内侧且最靠近所述Y向边肋梁的Y向中间肋梁为末端Y向中间肋梁,所述上翼缘板的两端位于所述Y向边肋梁与末端Y向中间肋梁之间的区域低于所述上翼缘板上位于两个末端Y向中间肋梁之间的区域,在所述上翼缘板的水平X向两端分别形成端部降板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肋梁上固定朝向外侧伸出的板侧出环形筋,所述的板侧出环形筋用于连接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和/或用于连接夹心楼板与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框架的钢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侧环形筋包括用于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相互锚接的第一板侧环形筋和用于夹心楼板与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框架的钢梁的相互锚接的第二板侧环形筋,所述第一板侧环形筋的伸出长度长于所述第二板侧环形筋的伸出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的上翼缘板与下翼缘板之间设置多个水平X向中间肋梁和多个水平Y向中间肋梁,所述的水平X向中间肋梁与水平Y向中间肋梁相互交叉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混凝土夹心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阳台楼板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向东王炜苏磊杨思忠韦振飞张虎峰何睿何长黎卢造尹长龙张沂王继生曹计栓刘步芳孙剑秋袁剑平李阳刘洋王立国白舸孟祎阳李僖达王之风艾旭李健杨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