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面配方、胎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75170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轮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胎面配方、胎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胎面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中间位置的中部胎面以及设置于中部胎面两侧的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与中部胎面的宽度比为1:4~4:1,并提供了第一、第二、中部胎面的配方组成,提供制作方法组成多复合的胎面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多种胎面配方的多复合的胎面结构,胎面的胶料配方选取组合方式多,可提供给轮胎特定的性能;而其胎面可选用不同性能的胶料来有针对的解决过早开裂、不规则磨损、脱钉等问题,同时还能够提升冰雪性能及滚动阻力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制作方法是一种简单的多复合胎面组成方法,可不增加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适用于实现性生产。生产。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胎面配方、胎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胎面配方、胎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车辆与路面接触的唯一部件,车辆行驶过程中,通过胎面与路面接触传递牵引力和制动力。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轮胎的分类细化、功能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各个国家及地区标签法规的实施以及市场对乘用车轮胎、抗湿滑性、耐磨里程、燃油效率这三个性能的高要求,各大轮胎厂商在胎面配方中使用高改性的溶聚丁苯胶及高比表面积白炭黑等,这些材料的使用虽然提高了轮胎的燃油效率以及抓地力等性能,但是同时带来了胎面过早开裂、不规则磨损的、脱钉等问题,市场上对这些问题的投诉日益增多,尤其是轮胎胎肩位置,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力及生热均是最高的,热量的累积造成了肩部易产生开裂。另外,由于车辆本身、胶料特性要求或驾驶者习惯等,轮胎出现各种不规则磨损问题,也亟需轮胎开发者解决。
[0003]申请号为201510077284.9的专利公布了一种胎面冠部双配方结构的轮胎,其胎面包括胎面冠部胶和嵌入胶,胎面冠部胶为制作轮胎胎面的主体,嵌入胶嵌入、复合至胎面冠部之中,沿轮胎胎面周向平行嵌入、复合至胎冠部两肩处,嵌入胶的截面除胎面表面凸凹外,自上至下宽度相同。该专利中胎面冠部的嵌入胶可有效的平衡轮胎胎面滚动阻力小与抗湿滑性好的矛盾,并不是同时具有滚动阻力小和抗湿滑性能好两个优点;并且该结构无法解决轮胎胎面的过早开裂和不规则磨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胎面配方、胎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对胎面结构进一步的细化,同时提供胎面多种配方组成及其匹配胶料组成,能够解决轮胎的早期开裂及不规则磨损等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胎面结构针对性强,可以动态灵活的选取不同组合方式。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胎面结构,所述胎面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中间位置的中部胎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部胎面两侧的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所述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与中部胎面的宽度比为1:4~4:1。
[0007]上述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的宽度之和(第一胎面的宽度+第二胎面的宽度),与中部胎面的宽度的比值范围从1:4至4:1,例如可以为1:4、1:2、3:4、3:7、1:1、5:4、3:2、7:4、2:1、2:3、3:1、9:4、5:2、11:4、3:1、4:1等任一比值。
[0008]本专利技术中的胎面为轮胎制造过程中未硫化的压出半部件;第一胎面指的是压出胎面半部件时,靠近操作者一侧的胎面;中部胎面指的是压出胎面半部件时中间的胎面;第二胎面指的是压出胎面半部件时远离操作者一侧的胎面。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中部胎面或第一胎面或第二胎面的配方组成相同,包括如下重量
份的组分:
[0010]天然橡胶20~70份,丁苯橡胶20~100份,顺丁胶5~45份,丁腈橡胶0~10份,炭黑15~25份,白炭黑30~120份,硅烷偶联剂2.4~9.6份,操作油5~40份,加工助剂2~5份,功能性树脂0~40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2~4份,防老剂4020 2~3份,石蜡1~3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3.5份,粘合树脂0~7份,补强树脂0~7份,可膨胀微球1~3份。
[0011]优选地,天然橡胶20~70份,丁苯橡胶20~100份,顺丁胶5~45份,丁腈橡胶1~10份,炭黑15~25份,白炭黑30~120份,硅烷偶联剂2.5~5.6份,操作油5~40份,加工助剂2~5份,功能性树脂10~40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2~4份,防老剂4020 2~3份,石蜡1~3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3.5份,粘合树脂1~7份,补强树脂5~7份,可膨胀微球1~3份。
[0012]各胎面原材料组分的重量份数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为保证半部件的黏贴性能,一是在各部分胎面中均添加粘合树脂,而是在特定配方中增加使用丁腈橡胶,丁腈橡胶分子极性大,有利于提高粘性,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接触面上的极性腈基数增多,界面处分子间作用力增强,因此提高了半部件之间的粘合性能,另外丁腈橡胶的耐油性和耐热性优秀,也可缓解开裂等问题。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中部胎面或第一胎面或第二胎面的配方组成相同,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4]天然橡胶20~45份,丁苯橡胶30~75份,顺丁胶0~40份,炭黑5~65份,白炭黑15~120份,硅烷偶联剂1.2~9.6份,操作油20~60份,加工助剂2~5份,抗湿滑树脂SA85 0~15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2~4份,防老剂4020 1.5~4份,防老剂DTPD 0~3份,石蜡1~2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5份,粘合树脂0~3份。
[0015]优选地,天然橡胶25~45份,丁苯橡胶55~75份,顺丁胶14~35份,炭黑5~65份,白炭黑15~120份,硅烷偶联剂1.2~8份,操作油20~60份,加工助剂2~5份,抗湿滑树脂SA85 5~15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2~4份,防老剂4020 1.5~4份,防老剂DTPD 1~3份,石蜡1~2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5份,粘合树脂1~3份。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中部胎面或第一胎面或第二胎面的配方组成相同,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7]天然橡胶0~45份,丁苯橡胶50~80份,顺丁胶5~35份,炭黑5~65份,白炭黑15~120份,硅烷偶联剂1.2~9.6份,操作油15~60份,加工助剂2~5份,抗湿滑树脂SA85 0~15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2~4份,防老剂4020 1.5~4份,防老剂DTPD 0~3份,石蜡1~2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5份,粘合树脂1~3份。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下部胎面,所述第一胎面、第二胎面和中部胎面共同组成上层胎面,所述下部胎面设置于上层胎面的下方,且位于上层胎面与基部胶之间;所述下部胎面的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9]天然橡胶10~45份,丁苯橡胶45~100份,丁腈橡胶0~10份,顺丁胶0~30份,炭黑5~65份,白炭黑25~100份,硅烷偶联剂2~8份,操作油5~40份,加工助剂2~5份,功能性树脂PR6395 0~40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 2~4份,防老剂4020 1~3份,石蜡1~3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3.5~5.3份,粘合树脂0~6份,补强树脂0~7份。
[0020]优选地,天然橡胶10~45,丁苯橡胶55~100,丁腈橡胶1~10,顺丁胶20~30,炭黑55~65,白炭黑50~120,硅烷偶联剂1.6~5.6,操作油5~40,加工助剂2~5,功能性树脂PR6395 10~40,氧化锌2~3,硬脂酸1~3,防老剂RD 2~4,防老剂4020 1~3,石蜡1~3,普通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结构包括设置于胎面中间位置的中部胎面以及设置于所述中部胎面两侧的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所述第一胎面和第二胎面与中部胎面的宽度比为1:4~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胎面或第一胎面或第二胎面的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橡胶20~70份,丁苯橡胶20~100份,顺丁胶5~45份,丁腈橡胶0~10份,炭黑15~25份,白炭黑30~120份,硅烷偶联剂2.4~9.6份,操作油5~40份,加工助剂2~5份,功能性树脂0~40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2~4份,防老剂40202~3份,石蜡1~3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3.5份,粘合树脂0~7份,补强树脂0~7份,可膨胀微球1~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胎面或第一胎面或第二胎面的配方组成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橡胶20~45份,丁苯橡胶30~75份,顺丁胶0~40份,炭黑5~65份,白炭黑15~120份,硅烷偶联剂1.2~9.6份,操作油20~60份,加工助剂2~5份,抗湿滑树脂SA850~15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2~4份,防老剂40201.5~4份,防老剂DTPD0~3份,石蜡1~2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5份,粘合树脂0~3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胎面或第一胎面或第二胎面的配方组成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橡胶0~45份,丁苯橡胶50~80份,顺丁胶5~35份,炭黑5~65份,白炭黑15~120份,硅烷偶联剂1.2~9.6份,操作油15~60份,加工助剂2~5份,抗湿滑树脂SA850~15份,氧化锌2~3份,硬脂酸1~3份,防老剂RD2~4份,防老剂40201.5~4份,防老剂DTPD0~3份,石蜡1~2份,普通硫磺1~3份,促进剂1~3.5份,粘合树脂1~3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部胎面,所述第一胎面、第二胎面和中部胎面共同组成上层胎面,所述下部胎面设置于上层胎面的下方,且位于上层胎面与基部胶之间;所述下部胎面的配方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天然橡胶10~45份,丁苯橡胶45~100份,丁腈橡胶0~10份,顺丁胶0~30份,炭黑5~65份,白炭黑25~100份,硅烷偶联剂2~8份,操作油5~40份,加工助剂2~5份,功能性树脂PR63950~40份,氧化锌2~3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屹
申请(专利权)人: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