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土层内设置的锚索孔,所述锚索孔的内部设置有锚索,所述锚索孔的内部设置有注浆管,所述锚索从尾部到前端依次分为设置于锚索孔外的外露段、设置于锚索孔内的自由段和设置于锚索孔内的锚固段,所述锚索的自由段设置有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套环,所述套环焊接在锚索的外表面,所述套环上设置有基柱,所述基柱设置有多个,所述基柱绕套环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基柱的内部贯穿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远离套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预应力锚索结构,通过设置有对中组件,从而实现锚索的对中,避免因为锚索偏移而导致形成的混凝土凝固体结构不稳定,影响结构强度。影响结构强度。影响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
,具体的是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对水资源的需求,水库修建数量越来越多,对于在高坡度场所施工时,需对较高边坡进行开挖、支护,并保证边坡稳定,避免其产生滑动。预应力锚固技术具有对岩土体扰动小、提前预加固、施工快、安全、经济等优点,在边坡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0003]现有公开号为CN113174946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及预应力锚索施工方法,包括锚索和注浆管,土层中开设有锚索孔,锚索和注浆管均有部分位于锚索孔内,锚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内开设有内腔,内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内腔内设置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移动板、第一弹簧以及多个斜杆,移动板滑动连接于内腔的内侧壁,解决了抽取注浆管的过程中,可能会同时拖动锚索移动,从而影响在注浆过程中锚索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4]但是上述专利依旧存在以下问题,在放入锚索后,锚索在自重力作用下变形,导致锚索不在锚索孔的中心位置,并且实现对锚索固定的结构过于复杂,不可避免的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通过向锚索孔外拉动注浆管,使得注浆管上的同步板同步移动,同步板移动的同时,带动调节杆移动、调节杆上的顶杆与延伸柱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推动延伸杆在基柱上滑动并远离套环直至将接触板与锚索孔内壁接触,此时调节杆上内槽中的卡块会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弹入卡槽中,进而将调节杆的位置进行单向固定,从而实现锚索的对中。避免因为锚索偏移而导致形成的混凝土凝固体结构不稳定,影响结构强度。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土层内设置的锚索孔,所述锚索孔的内部设置有锚索,所述锚索孔的内部设置有注浆管,所述锚索从尾部到前端依次分为设置于锚索孔外的外露段、设置于锚索孔内的自由段和设置于锚索孔内的锚固段,所述锚索的自由段设置有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套环,所述套环焊接在锚索的外表面,所述套环上设置有基柱,所述基柱设置有多个,所述基柱绕套环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基柱的内部贯穿有延伸柱,所述延伸柱远离套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为圆弧板,所述锚索的锚固段设置有固定组件。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调节杆,所述套环的环壁内开设有滑动槽,所述调节杆位于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和滑动槽与基柱的数量相同。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杆和滑动槽绕套环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套环
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沿套环轴向排列分布。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滑动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内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卡块用于限制调节杆的位置。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调节杆靠近锚索锚固段的一端活动安装有顶杆,所述基柱的曲面开设有开放孔,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过开放孔与延伸柱活动连接。
[0012]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调节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同步板,所述注浆管与同步板螺纹连接。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固定安装于锚索的锚固段上,所述注浆管的一端贯穿保护壳的壳壁并延伸至保护壳的内部。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注浆管与保护壳螺纹连接,所述注浆管位于保护壳内部部分的外表面开设有齿槽。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保护壳远离锚索的一侧贯穿有低杆,所述低杆与保护壳活动连接,所述低杆上且位于保护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槽啮合。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低杆上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远离低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钻头。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通过向锚索孔外拉动注浆管,使得注浆管上的同步板同步移动,同步板移动的同时,带动调节杆移动、调节杆上的顶杆与延伸柱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推动延伸杆在基柱上滑动并远离套环直至将接触板与锚索孔内壁接触,此时调节杆上内槽中的卡块会在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弹入卡槽中,进而将调节杆的位置进行单向固定,从而实现锚索的对中。避免因为锚索偏移而导致形成的混凝土凝固体结构不稳定,影响结构强度;
[0019]2、本技术通过旋转注浆管,注浆管上的齿槽在旋转的过程中带动保护壳内的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齿轮连接的低杆转动,低杆进而带动底板和钻头转动,使得钻头钻进锚索孔深处的土壤内,直至底板与锚索孔与最深处内壁接触、齿轮与齿槽脱离啮合,从而完成对锚索的固定,且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中对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套环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保护壳的结构剖视图。
[0025]图中:
[0026]1、锚索孔;2、锚索;3、注浆管;4、外露段;5、自由段;6、锚固段;7、套环;8、基柱;9、延伸柱;10、接触板;11、调节杆;12、滑动槽;13、卡槽;14、内槽;15、卡块;16、弹簧;17、顶杆;18、开放孔;19、同步板;20、保护壳;21、齿槽;22、低杆;23、齿轮;24、底板;25、钻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
‑
4所示,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包括土层内设置的锚索孔1,所述锚索孔1的内部设置有锚索2,所述锚索孔1的内部设置有注浆管3,所述锚索2从尾部到前端依次分为设置于锚索孔1外的外露段4、设置于锚索孔1内的自由段5和设置于锚索孔1内的锚固段6,所述锚索2的自由段5设置有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套环7,所述套环7焊接在锚索2的外表面,所述套环7上设置有基柱8,所述基柱8设置有多个,所述基柱8绕套环7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基柱8的内部贯穿有延伸柱9,所述延伸柱9远离套环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10,所述接触板10为圆弧板,所述锚索2的锚固段6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调节杆11,所述套环7的环壁内开设有滑动槽12,所述调节杆11位于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11和滑动槽12与基柱8的数量相同。所述调节杆11和滑动槽12绕套环7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套环7上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沿套环7轴向排列分布。所述调节杆11上开设有内槽14,所述内槽14内滑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土层内设置的锚索孔(1),所述锚索孔(1)的内部设置有锚索(2),所述锚索孔(1)的内部设置有注浆管(3),所述锚索(2)从尾部到前端依次分为设置于锚索孔(1)外的外露段(4)、设置于锚索孔(1)内的自由段(5)和设置于锚索孔(1)内的锚固段(6);所述锚索(2)的自由段(5)设置有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套环(7),所述套环(7)焊接在锚索(2)的外表面,所述套环(7)上设置有基柱(8),所述基柱(8)设置有多个,所述基柱(8)绕套环(7)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基柱(8)的内部贯穿有延伸柱(9),所述延伸柱(9)远离套环(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10),所述接触板(10)为圆弧板;所述锚索(2)的锚固段(6)设置有固定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调节杆(11),所述套环(7)的环壁内开设有滑动槽(12),所述调节杆(11)位于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11)和滑动槽(12)与基柱(8)的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1)和滑动槽(12)绕套环(7)的轴心线呈圆形阵列分布,所述套环(7)上开设有卡槽(13),所述卡槽(13)沿套环(7)轴向排列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锚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1)上开设有内槽(14),所述内槽(14)内滑动连接有卡块(15),所述卡块(15)与内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帅,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