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内燃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11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1),该指形从动件具有外杆(4)和内杆(3),在第一纵向端部(5)处,外杆和内杆在同一柱形轴(8)上经由各自的孔(6,7)相对于彼此以可枢转的方式运行。在该纵向端部(5)处,指形从动件(1)在下侧部(9)上具有气体交换阀接触面(12)。在另一纵向端部(11)处,外杆(4)在下侧部(9)上具有枢转支承件(10),并且至少内杆(3)在指形从动件(1)的上侧部(13)上具有凸轮运行面(14)。对于联接,内杆(3)和外杆(4)能够经由至少一个联接滑动件(16)连接至彼此,至少一个连接滑动件跨越所述杆之间的间隔区域(15)。外杆(4)和内杆(3)经由凸轮复位弹簧装置(17)相对于彼此支撑,并且轴(8)借助于干涉配合连接至外杆(4)的孔(6)。为了使内杆(3)相对于轴(8)无径向游隙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内杆(3)的孔(7)在其面向上侧部(13)的半圆形部段中包括由作为接触装置(18)的两个圆弧构成的尖拱形部(19)。弧构成的尖拱形部(19)。弧构成的尖拱形部(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内燃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该指形从动件具有外杆和内杆,在第一纵向端部处,内杆和外杆在同一柱形轴上经由各自的孔相对于彼此以可枢转的方式运行,并且在该纵向端部处,指形从动件在下侧部上具有气体交换阀接触面,其中,在另一纵向端部处,外杆在下侧部上具有枢转支承件,并且至少内杆在指形从动件的上侧部上具有凸轮运行面,其中,对于联接,内杆和外杆能够经由至少一个联接滑动件连接至彼此,连接滑动件跨越所述杆之间的间隔区域,其中,内杆和外杆经由凸轮复位弹簧装置相对于彼此支撑,并且轴借助于干涉配合连接至外杆的孔(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或者轴借助于干涉配合连接至内杆的孔(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

技术介绍

[0002]DE 10 2016 204 456 A1、图1示出了可切换类型的通用指形从动件。在一个纵向端部处,外杆和内杆在其轴上一起运行。轴借助于压配合经由干涉配合坐置在外杆的孔中或内杆的孔中。在另一方面,另一杆(内杆/外杆)通过相对于其孔的径向游隙(间隙配合)在轴上运行。活塞提供为联接滑动件,在指形从动件的另一端部处,联接滑动件在外杆中于枢转支承件上方运行,并且可以在掣爪状内杆的自由枢转端部上的驱动器表面下方部分地移位以用于联接。
[0003]相同设计的另一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在DE 10 2018 110 573 A1、图1中公开。在阀侧部上的一个端部处,内杆和外杆在同一轴上运行。轴又被按压至外杆或内杆。相应的另一杆(内杆或外杆)通过相对于该杆的孔的径向游隙(间隙配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其中,使用简单的装置避免了由于未牢固地连接至轴的内杆或外杆的径向游隙而移位的可能性。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实现,根据该特征,内杆的孔在其面向上侧部的半圆形部段中包括由作为接触装置的两个圆弧构成的尖拱形部,以便使内杆相对于轴无径向游隙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0006]替代性地,这个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2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实现,根据该特征,外杆的孔在其面向下侧部的半圆形部段中包括由作为接触装置的两个圆弧构成的尖拱形部,以便使外杆相对于轴无径向游隙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
[0007]通过经由在也可以被描述为哥特式轮廓的相应的尖拱形部的两个弧上的明确限定的线接触对内杆或外杆的安全“支撑”的这些简单措施,安全地消除了来自各自的回转环的径向游隙,使得具有内杆或外杆相对于轴相对旋转的可能性。因此,孔配合部中的仅一者具有完全圆形的轮廓。
[0008]以上内容仅适用于经由内杆和外杆的凸轮复位弹簧的支撑情况。然而,对于全凸轮运行接触而言,这是特别适用和重要的。总而言之,提供了安全地联接和断开联接的可切
换的指形从动件。
[0009]通过消除相应的孔部分中的径向游隙,始终提供了内杆与其驱动器表面相对于外杆的联接滑动件的安全且对准的位置。不期望的切换误差比如可能发生的这些误差、例如联接活塞在凸轮接近侧面接触的情况下仅略微且不充分地移动到相对轮廓(边缘接触)中时,不再导致具有下述风险的接触的损坏/“卡伤”:由于因内杆或外杆的径向游隙而发生移位的可能性而破坏联接活塞和/或内杆相对于外杆突然枢转的风险。在这种最坏的情况下,内杆可以与外杆对准,但是内杆也可以与外杆成小的角度,使得联接滑动件最初不以其整个宽度进入其相对轮廓。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指形从动件”包括任何类型的可切换的凸轮从动件指形件,该凸轮从动件指形件包括轴安装式的凸轮从动件、凸轮从动件组或摇臂或摇臂组。在必要的情况下,尖拱形轮廓还可以由大于两个的拱形部(二的倍数)构成。还可以使轴完全“飞行”,即,相对于两个孔配合部没有任何按压等。
[0011]作为替代方案且与相应的孔上的措施同等重要的是,轴仅在相应的封围部段中可以设置有哥特式轮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轴必须安装在正确的方向上。
[0012]当尖拱形部的接触点封围大约45
°
的角度时,呈现了可以特别好地被控制的对径向游隙的消除,如在本专利技术的有利发展中所述。
[0013]最后,其他从属权利要求与联接区域的有利设计相关。主要联接元件例如是活塞,该活塞可以在内杆的驱动器表面中或下方纵向地移位。该活塞例如可以经由液压装置或电磁装置被直接致动。然而,还可以设想和提供的是,联接滑动件呈滑动件组的形式,该滑动件组也可以在外侧上被横向地致动。
附图说明
[0014]·
图1示出了从上方以一定角度观察的可切换指形从动件的三维视图;
[0015]·
图2示出了指形从动件的沿着指形从动件的内杆的外壁在联接区域中局部剖切的侧视图;以及
[0016]·
图3详细地示出了内杆的孔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根据指形从动件的基本结构公开了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1。指形从动件1包括盒状外杆4,该盒状外杆部分地位于内杆3的臂2的侧面。在指形从动件1的第一纵向端部5处,外杆4和内杆3在同一轴8上经由各自的孔6、7以可枢转的方式相对于彼此运行。如可以看出的,内杆3设计为呈叉的形状并且搁置在外杆4的附接件24的外侧部上。
[0018]在刚刚提及的纵向端部5处(此处示出在右侧),外杆4在下侧部9上具有气体交换阀接触面12。在另一纵向端部11(参见附图的左手侧)处,外杆4在下侧部9上具有枢转支承件10,枢转支承件提供为球形帽以用于安装在固定至气缸盖的支撑元件上(也参见图2)。在该区域中也绘制出了通常使用的保持夹27。内杆3还具有凸轮运行面14,该凸轮运行面设计为位于指形从动件1的上侧部13上的滚子,该凸轮运行面由内杆的臂2构成框架。外杆4未与提升凸轮接触。
[0019]在枢转支承件10上方,安装有能够纵向延伸的联接滑动件16。联接滑动件的上游
是带有连杆偏转(也参见图2)的活塞组26(未更详细地解释),活塞组的外活塞25横向于杆的纵向延伸部运行,并且可以经由例如电磁伺服装置在收回方向上作用于外端面上。
[0020]对于内杆3与外杆4(凸轮基部回路通道)的联接(如示出的),活塞状联接滑动件16部分地在设计为位于内杆3的自由端面22处的横向杆的驱动器表面21下方、在外杆4与内杆3之间的间隔区域15内移位。
[0021]最后,还应当指出的是,外杆4和内杆3经由凸轮复位弹簧装置17相对于彼此支撑。这些凸轮复位弹簧装置以适用于另一纵向端部11的两个扭转弹簧的形式提供,并且还被称为“空动弹簧”。
[0022]轴8与外杆4的孔6被按压在一起。此处的强调是,接触装置18应用于轴8与内杆3的孔7之间,经由该接触装置,内杆3无径向游隙但可以相对于轴8旋转。为了这个目的,内杆3的孔7在其面向上侧部13的半圆形部段中具有尖拱形部19的轮廓(哥特式轮廓)。被该轮廓环绕的轴8是柱形的。
[0023]在图2和图3中,轴8的永久接触点20位于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1),所述指形从动件具有外杆(4)和内杆(3),在第一纵向端部(5)处,所述外杆和所述内杆在同一柱形轴(8)上经由各自的孔(6,7)以可枢转的方式相对于彼此运行,并且在该纵向端部(5)处,所述指形从动件(1)在下侧部(9)上具有气体交换阀接触面(12),其中,在另一纵向端部(11)处,所述外杆(4)在所述下侧部(9)上具有枢转支承件(10),并且至少所述内杆(3)在所述指形从动件(1)的上侧部(13)上具有凸轮运行面(14),其中,对于联接,所述内杆(3)和所述外杆(4)能够经由至少一个联接滑动件(16)连接至彼此,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滑动件跨越所述杆之间的间隔区域(15),其中,所述外杆(4)和所述内杆(3)经由凸轮复位弹簧装置(17)相对于彼此支撑,并且所述轴(8)借助于干涉配合连接至所述外杆(4)的孔(6),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所述内杆(3)相对于所述轴(8)无径向游隙但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所述内杆(3)的孔(7)在其面向所述上侧部(13)的半圆形部段中包括由作为接触装置(18)的两个圆弧构成的尖拱形部(19)。2.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配气机构的可切换的指形从动件(1),所述指形从动件具有外杆(4)和内杆(3),在第一纵向端部(5)处,所述外杆和内杆在同一柱形轴(8)上经由各自的孔(6,7)相对于彼此以可枢转的方式运行,并且在该纵向端部(5)处,所述指形从动件(1)在下侧部(9)上具有气体交换阀接触面(12),其中,在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德烈亚斯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