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105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29
提供用于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通过第一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可包括:获得多条链路的退避计数;当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的退避计数为零时,选择第一发送方法或第二发送方法;当第一发送方法被选择时,通过第一链路将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二设备;并且当第二发送方法被选择时,延迟第一数据到第二设备的发送,直到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0001]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21年11月5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

2021

015166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0002]专利技术构思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3]无线局域网(WLAN)是将接入点(AP)无线地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无线装置的无线通信技术。AP可通常连接到互联网,并且充当网关以允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装置也连接到互联网。WLAN技术可基于通常被称为WiFi的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802.11标准已经演进为802.11b、802.11a、802.11g、802.11n、802.11ac和802.11ax,并且可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支持高达1Gbyte/s的传输速率。
[0004]在802.11ac中,可经由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

MIMO)方案将数据同时发送到多个用户。在被称为高效(HE)的802.11ax中,通过经由不仅应用MU

MIMO而且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划分可用子载波并向用户提供可用子载波,来实现多址。以这种方式,应用了802.11ax的WLAN系统可有效地支持密集区域中和局部室外空间中的通信。
[0005]在被称为极高吞吐量(EHT)的802.11be中,实现对6GHz未许可频带的支持、对每信道高达320MHz的带宽的利用、对混合自动重传和请求(HARQ)的引入以及对高达16
×
16MIMO的支持。以这种方式,如作为第五代(5G)技术的新无线电(NR,又被称为新空口),下一代WLAN系统被期望有效地支持低延迟和超高速传输。
[0006]最近针对下一代WiFi的提议已经引入了多链路通信的构思,在多链路通信中,与AP通信的单个无线装置可通过聚合在多条链路上发送/接收的数据来实现更高的吞吐量,每条链路与不同的频带(诸如,2.4GHz、5GHz和6GHz频带)相关联。然而,实现高数据吞吐量仍有挑战,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中的更高吞吐量的设备和方法。
[0008]根据专利技术构思的一个方面,通过第一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可包括:获得多条链路的退避计数;当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的退避计数为零时,选择第一发送方法或第二发送方法;当第一发送方法被选择时,立即通过第一链路将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二设备;并且当第二发送方法被选择时,延迟第一数据到第二设备的发送,直到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
[0009]根据专利技术构思的一个方面,被配置为通过多条链路与第二设备进行通信的第一设备可包括:收发器,提供分别与所述多条链路对应的站的功能;以及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控
制收发器,其中,处理电路可:当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的退避计数为零时,选择第一发送方法和第二发送方法中的一个;当第一发送方法被选择时,经由收发器通过第一链路将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二设备;并且当第二发送被选择时,延迟第一数据到第二设备的发送,直到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
[0010]根据专利技术构思的一个方面,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存储指令,所述指令能够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执行上述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0011]根据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更清楚地理解专利技术构思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0012]图1是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0013]图2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0014]图3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0015]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链路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0016]图5是示出多链路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0017]图6是示出多链路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0018]图7A和图7B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多链路操作的示例的时序图;
[0019]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0]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包括在测量请求中的测量类型的示图;
[0022]图11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12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4]图13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5]图14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基于多链路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0026]图15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框图;以及
[0027]图16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的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图。具体地,图1示出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作为无线通信系统10的示例。
[0029]在具体描述实施例时,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FDM)或正交频分多址(OFDMA)的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标准)是主要对象,但是示例实施例适用于其他通信系统(例如,诸如长期演进(LTE)、高级LTE(LTE

A)、新无线电(NR,又被称为新空口)、无线宽带(WiBro)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蜂窝通信系统,或者诸如蓝牙和近场通信(NFC)的近场通信系统),其他通信系统在没有非常脱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专利技术构思的范围的轻微修改的情况下具有类似的技术背景和信道形式。
[0030]参照图1,无线通信系统10可包括第一接入点AP

a、第二接入点AP

b、第一站STA

a、第二站STA

b、第三站STA

c和第四站STA

d。第一接入点AP

a和第二接入点AP

b可访问网络13(诸如,互联网、互联网协议(IP)网络或其他合适的网络)。第一接入点AP

a可在第一覆盖区域11内向第一站STA

a至第四站STA

d提供对网络13的访问,并且第二接入点AP

b也可
在第二覆盖区域12内向第三站STA

c和第四站STA

d提供对网络13的访问。第一接入点AP

a和第二接入点AP

b可基于无线保真(WiFi)或其他WLAN访问技术与第一站STA

a至第四站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第一设备执行的无线通信方法,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获得多条链路的退避计数;当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一链路的退避计数为零时,选择第一发送方法和第二发送方法中的一个;当第一发送方法被选择时,立即通过第一链路将第一数据发送到第二设备;以及当第二发送方法被选择时,延迟第一数据到第二设备的发送,直到所述多条链路中的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收集关于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的信息,其中,选择第一发送方法和第二发送方法中的所述一个的步骤基于收集的所述信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收集所述信息的步骤包括:将针对第一信息的请求发送到第二设备;以及从第二设备接收包括第一信息的响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收集所述信息的步骤包括:从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观察的帧提取第二信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选择第一发送方法和第二发送方法中的所述一个的步骤包括:计算第一链路的第一预期吞吐量;计算第二链路的第二预期吞吐量;以及基于第一预期吞吐量和第二预期吞吐量来确定第一发送方法或第二发送方法。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计算第一预期吞吐量的步骤包括:基于第一链路的带宽和信噪比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第一预期吞吐量,并且计算第二预期吞吐量的步骤包括:基于第二链路的带宽和信噪比中的至少一个来计算第二预期吞吐量。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确定第一发送方法或第二发送方法的步骤包括:基于第一预期吞吐量来计算使用第一发送方法的第一增益;基于第一预期吞吐量和第二预期吞吐量来计算使用第二发送方法的第二增益;以及将第一增益和第二增益彼此进行比较。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计算第二增益的步骤包括:计算在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之前丢失对第一链路的信道访问的第一概率;计算另一设备在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变为零之前获得对第二链路的信道访问的第二概率;以及基于第一预期吞吐量、第二预期吞吐量、第一概率和第二概率来计算第二增益。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当第二发送方法被选择并且第二链路的退避计数为零时,通过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将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同时发送到第二设备。10.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被包括在所述多条链路中的非同时发送与接收链路组中。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当第一链路的退避计数为零时,第二链
路在包括在非同时发送与接收链路组中的链路中具有最低的退避计数。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发送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哲豪韩宗勳金明镇全恩成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