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103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包括透明容器,透明容器内部设置有杀虫液,透明容器上端安装有T形端盖且T形端盖的竖向部与透明容器的内壁螺纹连接,T形端盖下端安装有诱导灯,诱导灯外侧设置有丝网,T形端盖下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圆筒且两个圆筒之间设置有丝网,圆筒位于透明容器内,圆筒内壁滑动设置有活塞,活塞下端安装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延伸出圆筒下侧,两个活动杆下端均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安装在丝网下端且连接板位于杀虫液上侧,活塞上端安装有磁块,圆筒内部顶端安装有电磁铁,电磁铁设置在磁块上侧且磁块与电磁铁之间相互排斥布置,该设计达到对丝网表面上的杀虫液进行快速补充的目的,提高蚜虫的防治效果。提高蚜虫的防治效果。提高蚜虫的防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蚜虫防治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属于蔬菜病虫防治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蔬菜种植的过中,经常使用到温室大棚,便于对一些反季节蔬菜进行种植,但是麦二叉蚜、菜蚜等蚜虫由于温室大棚适宜的气温,繁衍量可能更多,而且活性更高,对蔬菜造成影响更大,一般利用蚜虫防治装置对蚜虫进行防治,现有技术中的蚜虫防治装置由诱导灯和涂药纱网构成,一般通过诱导灯对蚜虫进行诱导,被诱导的蚜虫会攀爬在涂药纱网上,通过涂药纱网上的杀虫液将蚜虫杀死,但是涂药纱网上的杀虫液在长时间使用后药效减弱,从而影响防治效果,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蚜虫防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蚜虫防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达到对丝网表面上的杀虫液进行快速补充的目的,提高蚜虫的防治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包括透明容器,所述透明容器内部设置有杀虫液,所述透明容器上端安装有T形端盖且T形端盖的竖向部与透明容器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T形端盖下端安装有诱导灯,所述诱导灯外侧设置有丝网且丝网上端与T形端盖下端贴合,所述T形端盖下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圆筒且两个圆筒之间设置有丝网,所述圆筒位于透明容器内,所述圆筒内壁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安装有活动杆且活动杆延伸出圆筒下侧,两个所述活动杆下端均与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安装在丝网下端且连接板位于杀虫液上侧,所述活塞上端安装有磁块,所述圆筒内部顶端安装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磁块上侧且磁块与电磁铁之间相互排斥布置,所述活塞上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弹簧且两个弹簧远离活塞的一端均安装在圆筒内部顶端上。
[0005]进一步地,所述T形端盖的内部具有容纳腔且容纳腔的顶部表面贯穿T形端盖的上表面,所述容纳腔开口处设置有散热网,所述容纳腔下壁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电磁铁和诱导灯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圆筒上端均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连接口,所述圆筒通过连接口与T形端盖的容纳腔连通,所述电磁铁位于两个连接口之间。
[0007]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容器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且通孔位于杀虫液上侧,所述通孔贯穿透明容器的内外表面开设。
[0008]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内壁面向外凹陷形成卡槽且卡槽位于活塞下侧,所述卡槽内安装有与卡槽相匹配的卡簧,所述卡簧内侧设置有活动杆。
[0009]进一步地,所述磁块上端设置有保护件,所述保护件上端向前凹陷形成多个通孔且多个通孔贯穿保护件,所述保护件位于电磁铁下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圆筒下端设置有T形塞头的横向部,所述T形塞头的竖向部设置在圆筒内且T形塞头位于卡簧下侧,所述活动杆贯穿T形塞头并与T形塞头滑动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利用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的磁场与磁块相互排斥,在排斥力的作用下,使活塞向下滑动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活动杆向下移动带动连接板、丝网和攀爬在丝网上的蚜虫同时向下移动,当丝网进入杀虫液中时,杀虫液会附着在丝网的表面对丝网上的杀虫液进行补充,达到对丝网表面上的杀虫液进行快速补充的目的,提高蚜虫的防治效果。
[0012]通过设置卡簧,可以对活塞进行限位,防止活塞滑出圆筒,还达到对活塞和活动杆的便捷拆卸和安装的目的,由于T形端盖与透明容器螺纹连接,达到对透明容器内的杀虫液便捷更换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蚜虫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A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蚜虫防治装置中T形端盖立体图;
[0017]图中:1

透明容器、11

通孔、2

杀虫液、3

连接板、4

诱导灯、5

丝网、6

T形端盖、61

散热网、62

蓄电池、7

圆筒、71

活动杆、72

活塞、73

磁块、74

橡胶垫、75

弹簧、76

电磁铁、77

连接口、78

卡槽、79

卡簧、8

T形塞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包括透明容器1,透明容器1呈圆形结构并用于盛放杀虫液2,透明容器1内部设置有杀虫液2,杀虫液2用于杀死蚜虫,透明容器1外端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11且通孔11位于杀虫液2上侧,通孔11用于让蚜虫进入透明容器1中,通孔11贯穿透明容器1的内外表面开设,透明容器1上端安装有T形端盖6且T形端盖6的竖向部与透明容器1的内壁螺纹连接,T形端盖6用于安装诱导灯4,T形端盖6下端安装有诱导灯4,诱导灯4用于对蚜虫进行诱导,诱导灯4外侧设置有丝网5且丝网5上端与T形端盖6下端贴合,丝网5由不锈钢材质构成并用于对诱导灯4进行保护。
[0020]先接通诱导灯4的工作电路,诱导灯1对蚜虫进行诱导,蚜虫从透明容器1的通孔11处进入到透明容器1内,进入到透明容器1内的蚜虫会攀爬到丝网5上,丝网5对进入的蚜虫进行阻拦,防止蚜虫对诱导灯4进行破坏。
[0021]请参阅图1、图2和图3,T形端盖6下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圆筒7且两个圆筒7之间设置有丝网5,圆筒7用于活塞72的滑动且圆筒7位于透明容器1内,圆筒7内壁滑动设置有活塞72,活塞72用于安装活动杆71和磁块73,活塞72下端安装有活动杆71且活动杆71延伸出圆筒7下侧,活动杆71可以与连接板3配合使用带动丝网5移动,两个活动杆71下端均与连接板3连接,连接板3安装在丝网5下端且连接板3位于杀虫液2上侧,活塞72上端安装有磁
块73,磁块73用于与电磁铁76产生的磁场相互排斥,圆筒7内部顶端安装有电磁铁76,电磁铁76用于产生磁场对磁块73进行吸附,电磁铁76设置在磁块73上侧且磁块73与电磁铁76之间相互排斥布置,活塞72上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弹簧75且两个弹簧75远离活塞72的一端均安装在圆筒7内部顶端上,弹簧75用于产生弹性力,T形端盖6的内部具有容纳腔且容纳腔的顶部表面贯穿T形端盖6的上表面,容纳腔用于安装蓄电池62,容纳腔开口处设置有散热网61,散热网61用于蓄电池62的散热,容纳腔下壁安装有蓄电池62,蓄电池62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容器(1),所述透明容器(1)内部设置有杀虫液(2),所述透明容器(1)上端安装有T形端盖(6)且T形端盖(6)的竖向部与透明容器(1)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T形端盖(6)下端安装有诱导灯(4),所述诱导灯(4)外侧设置有丝网(5)且丝网(5)上端与T形端盖(6)下端贴合,所述T形端盖(6)下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圆筒(7)且两个圆筒(7)之间设置有丝网(5),所述圆筒(7)位于透明容器(1)内,所述圆筒(7)内壁滑动设置有活塞(72),所述活塞(72)下端安装有活动杆(71)且活动杆(71)延伸出圆筒(7)下侧,两个所述活动杆(71)下端均与连接板(3)连接,所述连接板(3)安装在丝网(5)下端且连接板(3)位于杀虫液(2)上侧,所述活塞(72)上端安装有磁块(73),所述圆筒(7)内部顶端安装有电磁铁(76),所述电磁铁(76)设置在磁块(73)上侧且磁块(73)与电磁铁(76)之间相互排斥布置,所述活塞(72)上端设置有两个呈对称结构的弹簧(75)且两个弹簧(75)远离活塞(72)的一端均安装在圆筒(7)内部顶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蚜虫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T形端盖(6)的内部具有容纳腔且容纳腔的顶部表面贯穿T形端盖(6)的上表面,所述容纳腔开口处设置有散热网(61),所述容纳腔下壁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阅张广云柳怡敏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鼎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