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机构和粘贴机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压紧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均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连接,所述粘贴机构包括,第二安装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压紧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压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均与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减少人员配置,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功能;兼容不同规格的隔音棉的同时,实现自动对平铺型隔音棉成型过程中魔术贴的自动贴合。型隔音棉成型过程中魔术贴的自动贴合。型隔音棉成型过程中魔术贴的自动贴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音棉的贴合
,特别是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机械行业大力实行自动化设备,在空调外机总装过程中,隔音棉来料一般是平铺展开的,需要人工先对其两端的魔术贴粘合完成卷圆,再套入压缩机,最终实现隔音棉的上料。隔音棉成型过程中,魔术贴的贴合完成度直接决定了隔音棉的成型效果,人工粘贴需要比较大的人工投入,而且费时费力,人工粘贴的精度不够高,隔音棉的成型效果不好,容易导致隔音棉的效果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实现圆筒形隔音棉自动成型并贴合,同时具备高兼容性,进而解决自动贴合难,兼容性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机构和粘贴机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压紧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均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连接,所述粘贴机构包括,第二安装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压紧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压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均与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连接。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电缸,第二电缸。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底板,第一浮动接头,所述第一安装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直线轴承和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浮动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气缸活塞杆相连。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轴,第一电缸安装板,所述的第一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直线轴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电缸安装板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安装装置,包括第二电缸安装板,所述第二电缸安装板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电缸活动端相连,所述第二电缸安装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缸固定端相连。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转接板,第一铰链座,第二铰链座,第三铰链座,第一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转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电缸的活动端,所述的第一铰链座和所述的第三铰链座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上,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板通与所述的第一铰链座和所述的第二铰链座铰接相连。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导向轴,第一转轴,第一
压缩弹簧,第一缓冲垫,第一气缸安装板,第一滚轮安装板,第一压紧滚轮,所述的第一弹簧导向轴穿过所述的第一转轴中心与所述的第二铰链座相连,所述的第一转轴两侧与所述的第三铰链座相连,所述的缓第一冲垫与所述第一弹簧导向轴相连,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导向轴安装在所述第二铰链座和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滚轮安装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动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压紧滚轮相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三电缸,第四电缸。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安装装置包括第二安装底板,第二浮动接头,所述第二安装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直线轴承和所述第三气缸,所述的第二浮动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三气缸相连,另一端与第三气缸活塞杆相连。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安装装置,包括第二导向轴,第三电缸安装板,所述的第二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的第二直线轴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电缸安装板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安装装置,包括第四电缸安装板,所述第四电缸安装板一端与所述的第三电缸活动端相连,所述第四电缸安装板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缸固定端相连。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压紧装置包括第二转接板,第四铰链座,第五铰链座,第六铰链座,第四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二转接板安装在所述第四电缸的活动端,所述的第四铰链座和所述的第六铰链座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接板上,所述的第二气缸安装板通与所述的第四铰链座和所述的第五铰链座铰接相连。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导向轴,第二转轴,第二压缩弹簧,第二缓冲垫,第二气缸安装板,第二滚轮安装板,第二压紧滚轮,所述的第二弹簧导向轴穿过所述的第二转轴中心与所述的第五铰链座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两侧与所述的第六铰链座相连,所述的缓第二冲垫与所述第二弹簧导向轴相连,所述的第二压缩弹簧通过所述第二弹簧导向轴安装在所述第五铰链座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四气缸安装在所述第二气缸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滚轮安装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动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压紧滚轮相连。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压紧装置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板左右两侧的压紧滚轮组件。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减少人员配置,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兼容不同规格的隔音棉的同时,实现自动对平铺型隔音棉成型过程中魔术贴的自动贴合。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贴合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粘贴机构结构结构示意图。
[0022]1.第一安装底板,2.第一直线轴承,3.第一导向轴4.第一电缸安装板,5第一气缸,
6.第一浮动接头,7.第一电缸,8第二电缸安装板,9.第二电缸,10.第一转接板,11.第一铰链座,12第一气缸安装板,13.第二铰链座,14.第三铰链座,15.第一弹簧导向轴,16.第一缓冲垫,17.第一转轴,18.第二气缸,19.第一滚轮安装板,20.第一压紧滚轮,21.第一压缩弹簧;23.第二安装底板,24.第二直线轴承,25.第二导向轴26.第三电缸安装板,27第三气缸,28.第二浮动接头,29.第三电缸,30第四电缸安装板,31.第四电缸,32.第二转接板,33.第四铰链座,34第二气缸安装板,35.第五铰链座,36第六铰链座,37.第二弹簧导向轴,38.第二缓冲垫,39.第二转轴,40.第四气缸,41.第二滚轮安装板,42.第二压紧滚轮,43.第二压缩弹簧,50.贴合机构,51.粘贴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包括贴合机构50和粘贴机构51,所述贴合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机构和粘贴机构,所述贴合机构包括,第一安装装置,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压紧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均与所述第一安装装置连接,所述粘贴机构包括,第二安装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二压紧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压紧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和所述压紧装置均与所述第二安装装置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电缸,第二电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安装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底板,第一浮动接头,第一导向轴,第一电缸安装板,第二电缸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底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直线轴承和所述第一气缸,所述的第一浮动接头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气缸活塞杆相连;所述的第一导向轴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直线轴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电缸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二电缸安装板一端与所述的第一电缸活动端相连,所述第二电缸安装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缸固定端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紧装置包括第一转接板,第一铰链座,第二铰链座,第三铰链座,第一气缸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转接板安装在所述第二电缸的活动端,所述的第一铰链座和所述的第三铰链座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板上,所述的第一气缸安装板通与所述的第一铰链座和所述的第二铰链座铰接相连。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圆筒形隔音棉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簧导向轴,第一转轴,第一压缩弹簧,第一缓冲垫,第一气缸安装板,第一滚轮安装板,第一压紧滚轮,所述的第一弹簧导向轴穿过所述的第一转轴中心与所述的第二铰链座相连,所述的转轴两侧与所述的第三铰链座相连,所述的缓第一冲垫与所述第一弹簧导向轴相连,所述的第一压缩弹簧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导向轴安装在所述第二铰链座和所述第一转轴之间,所述第二气缸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谭畅,舒晨,王耀明,刘超,张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