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及吊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69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塔冠吊装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及吊装方法。吊装设备包括平台机构、支撑机构、配重机构、吊装机构和控制系统;平台机构滑动安装于导轨系统上;平台机构上安装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机构,支撑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吊装机构;吊装机构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代替传统的塔吊吊装与轨道葫芦吊装方式,幕墙吊装设备滑动设置在塔冠顶层的导轨系统上,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移动吊装需求,支撑机构连接的吊装机构的吊装长适应楼体结构,同时可以实现轴向位移的调整,操作灵活,可布置多组吊装设备,以满足实际吊装需求,加快施工进度。快施工进度。快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及吊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超高层建筑塔冠吊装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及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超高层建筑发展迅猛,在大部分一线及省会城市中,很多地标性建筑都有高度要求,超过300米,此类建筑结构大多采用竖向的筒体高塔结构,且此类建筑结构中,塔冠部位的外幕墙结构造型奇特,并非为直上直下的单一形状的筒体结构,内收、外收等多种变化的界面造型屡见不鲜。
[0003]传统的直上直下的单元式幕墙施工中,单元体幕墙板块的吊装设备及施工技术大多采用采用塔吊起吊或者安装轨道葫芦吊装;但在造型奇特的塔冠部位施工时,使用塔吊吊装,其吊装由地面起吊,起吊的行程高,降效严重,且受高空风力等影响较大,缆风装置并不能完全起到作用,同时,由于塔吊体型较大,设备操作的灵活性较低,很难支持多台塔吊同时作业,影响施工进度;使用轨道葫芦吊装则需要在塔冠顶部增设延展臂延伸至楼层外,后再延展臂上再次铺设安装轨道,延展臂的铺设需要多方位加固以保证受力需求,但延展臂的延展长度有限,不满足于特殊结构的楼层吊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传统塔吊吊装与轨道葫芦吊装不满足幕墙单元体板块吊装需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单元体板块吊装设备及吊装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包括平台机构、支撑机构、配重机构、吊装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平台机构滑动安装于导轨系统上;所述平台机构上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另一侧设置有吊装机构;所述吊装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0006]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代替传统的塔吊吊装与轨道葫芦吊装方式,幕墙吊装设备滑动设置在塔冠顶层的导轨系统上,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移动吊装需求,支撑机构连接的吊装机构不仅延伸出了合理的吊装长度,适应筒体结构,同时可以实现轴向位移的调整,解决塔吊吊装不灵活的缺陷,根据施工要求可在导轨系统上布置多组吊装设备,以满足实际吊装需求,加快施工进度。
[0007]作为优选,所述吊装机构包括吊装轨道、吊装移动车和吊机组件;所述吊装轨道固定安装在支撑机构上,所述吊装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吊装移动车;所述吊装移动车上安装有吊机组件,所述吊机组件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吊机组件包括吊机、驱动电机、吊绳和吊钩,所述吊机固定安装在吊装移动车的下部,所述吊机上缠绕设置有吊绳,所述吊绳上设置有吊钩,所述吊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吊绳收放以实现升降吊装。
[0009]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吊装移动车能够带动吊机组件沿吊装轨道滑动运动,从而调整吊装距离,适应在吊装过程中的不同高度的吊机的吊装位置,实现了塔冠部位板块的灵活吊装,从而降低楼层结构带来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控制和调整幕墙单元板块的安装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立柱、支撑横梁和支撑绳索;所述支撑立柱竖向安装在平台机构的上部,所述支撑立柱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相对于支撑立柱的一侧的梁身上固定连接有配重机构,另一侧的梁身上连接有吊装机构,所述支撑立柱的上部通过支撑绳索固定连接支撑横梁。
[0011]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支撑机构承载吊装设备载荷并传递给支撑机构,支撑立柱两侧的支撑横梁分别为吊装机构及配重机构提供力臂,保证受力平衡,同时支撑绳索的设置以保证两侧配重机构和吊装机构受力平衡,支撑横梁依靠自身连接结构加固即可,无需额外与楼层加固固定,同时可以提供更长的调距距离,消除轨道葫芦的吊装弊端。
[0012]作为优选,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钢丝绳、配重箱和配重块,所述配重箱通过配重钢丝绳固定连接支撑机构,所述配重箱内设置有配重块。
[0013]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配重箱内的配重块的放置的总质量根据载荷情况计算确定,保证设备整体的平衡稳定性。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a,在建筑塔冠部位铺设导轨系统,并对安装完成的导轨系统进行检查试验,进行合格验收;b,在验收合格的导轨系统上安装幕墙吊装设备;c,使用吊装设备通过吊装锁具挂装单元体板块,并将吊装板块沿导轨系统运行至指定部位;d,调整单元体板块位置,通过吊装设备下放单元体板块至安装部位,安装单元体板块;e,已安装固定的幕墙单元体板块脱钩,上收吊钩至塔冠屋面,再次循环吊装幕墙单元体板块。
[0015]作为优选,步骤a中所述导轨系统包括导轨连接件和滑动摩擦导轨,所述滑动摩擦导轨布置在建筑塔冠处楼板周边,所述滑动摩擦导轨通过导轨连接件与楼板上的预埋件固定连接,以固定在塔冠部位的楼板上。
[0016]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不仅吸收了轨道葫芦的优点,满足多台设备作业的同时,无需外接的延展臂支撑导轨系统,导轨系统与塔冠处楼板直连保证了整体的安装强度,为吊装设备吊装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同时双导轨的结构设计使与吊装设备连接更加稳固。
[0017]作为优选,所述导轨系统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导轨系统相对平行设置在建筑塔冠处楼板周边位置,在两组所述导轨系统之间搭设安装幕墙吊装设备。
[0018]作为优选,所述吊装锁具悬挂单元体板块的两侧边处,所述吊装锁具的悬挂角度不小于45
°

[0019]作为优选,步骤b中根据施工要求,在导轨系统上安装幕墙吊装设备的数量不低于1台。
[0020]通过使用以上技术方案,幕墙吊装设备的安装数量根据实际施工要求决定,吸收
了环形轨道的优点,可任意优化施工顺序,可以多台设备同时在不同方向楼层面同时进行吊装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00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代替传统的塔吊吊装与轨道葫芦吊装方式,幕墙吊装设备滑动设置在塔冠顶层的导轨系统上,从而实现全方位的移动吊装需求,支撑机构连接的吊装机构不仅延伸出了合理的吊装长度,适应筒体结构,同时可以实现轴向位移的调整,解决塔吊吊装不灵活的缺陷,根据施工要求可在导轨系统上布置多组吊装设备,以满足实际吊装需求,加快施工进度。
[0022]本专利技术中吊装移动车能够带动吊机组件沿吊装轨道滑动运动,从而调整吊装距离,适应在吊装过程中的不同位置的吊装需求,实现了塔冠部位板块的灵活吊装,从而降低楼层结构带来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控制和调整幕墙单元板块的安装精度,保证了施工质量;支撑立柱两侧的支撑横梁分别为吊装机构及配重机构提供力臂,保证受力平衡,同时支撑绳索的设置以保证两侧配重机构和吊装机构受力平衡,支撑横梁依靠自身连接结构加固即可,无需额外与楼层加固固定,可以提供更长的调距距离,消除轨道葫芦的吊装弊端。
[0023]本专利技术中配重箱内的配重块的放置的总质量根据载荷情况计算确定,保证设备整体的平衡稳定性,导轨系统不仅吸收了轨道葫芦的优点,满足多台设备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机构(2)、支撑机构(3)、配重机构(4)、吊装机构(5)和控制系统(6);所述平台机构(2)滑动安装于导轨系统(1)上;所述平台机构(2)上安装有支撑机构(3),所述支撑机构(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配重机构(4),所述支撑机构(3)的另一侧设置有吊装机构(5);所述吊装机构(5)与所述控制系统(6)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机构(5)包括吊装轨道(51)、吊装移动车(52)和吊机组件(53);所述吊装轨道(51)固定安装在支撑机构(3)上,所述吊装轨道(51)上滑动连接有吊装移动车(52);所述吊装移动车(52)上安装有吊机组件(53),所述吊机组件(53)与控制系统(6)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机组件(53)包括吊机(531)、驱动电机(532)、吊绳(533)和吊钩(534),所述吊机(531)固定安装在吊装移动车(52)的下部,所述吊机(531)上缠绕设置有吊绳(533),所述吊绳(533)上设置有吊钩(534),所述吊机(531)通过驱动电机(532)带动吊绳(533)收放以实现升降吊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高层建筑塔冠部位幕墙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立柱(31)、支撑横梁(32)和支撑绳索(33);所述支撑立柱(31)竖向安装在平台机构(2)的上部,所述支撑立柱(31)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横梁(32);所述支撑横梁(32)相对于支撑立柱(31)的一侧的梁身上固定连接有配重机构(4),另一侧的梁身上连接有吊装机构(5);所述支撑立柱(31)的上部通过支撑绳索(33)固定连接支撑横梁(32)。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涛张昌奇张振恒艾天波侯贵涛王志刚胡群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