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抗拉软电缆,包括:动力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的截面为椭圆形;信号线芯,所述信号线芯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信号线芯与所述动力线芯相切;两根填充绳,填充在所述动力线芯和信号线芯之间的间隙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动力线和信号线设置成椭圆形截面,并设置成平行分布,通过在动力线和信号线之间设置PP绳以及填充芳纶丝,可提高线缆的抗扭、抗拉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在弯曲和扭转时,通过外护套和PP绳之间的挤压形变,减少导体受到的应力,信号线包括并列的两根,当线缆扭转时,其铝箔屏蔽不受扭转力,且不易起皱或脱落,保持良好的屏蔽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拉软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具体而言涉及柔性抗拉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CT扫描检查是西医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诊断技术,CT设备的本身性能取决于扫描的清晰度和成像技术,对扫描过程以及扫描结果的要求比较高,不仅是在扫描环形区间内存在大量布线,而且在数据传输和转换速率对其中使用的线缆均具有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选用线缆具有较佳的柔性、耐磨、细径化等特点。
[0003]在使用过程中,扫描头的频繁转动,对线缆的拖拽和折叠,会对其机械性能和寿命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虽然现有技术中有采用住友的进口电缆并流出非常大的冗余量来避免扭转过量或者绞合失效的问题,但在原材料上涨、进口紧张以及国产化的趋势下,要求越来越多地在设备内使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化器件、模组、控制系统等,乃至电线电缆,常规的软电缆(绞合电缆)在适用过程后,如不能及时的释放应力,在CT设备高频次(通常是7*24H不间断运行)负载运行下,应力集中会造成屏蔽层或导体芯的疲劳断裂,造成信号丢失造成线缆缆芯、屏蔽层等发送变形、失效,导致数据/指令控制传输和扫描图像数据的数据丢失、缺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根据本技术目的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柔性抗拉软电缆,包括:
[0005]动力线芯,所述动力线芯的截面为椭圆形;
[0006]信号线芯,所述信号线芯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信号线芯与所述动力线芯相切;
[0007]两根填充绳,填充在所述动力线芯和信号线芯之间的间隙中,并被绕包带绕包呈截面为圆形的缆芯;
[0008]铜箔丝屏蔽层,挤包在绕包带的外壁;
[0009]外护套,挤包在铜箔丝屏蔽层的外壁;
[0010]其中,所述动力线芯包括两根并列不绞合的动力绝缘线芯和包覆在两根动力绝缘线芯外壁的第一外护套,所述信号线芯包括两根并列不绞合的信号绝缘线芯、挤包在两根信号绝缘线芯外壁的外绝缘层以及挤包在外绝缘层外壁的第二外护套;
[0011]所述第一外护套与所述第二外护套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外护套与所述第二外护套的长轴平行,且所述第一外护套的短轴垂直于两根填充绳中心连线。
[0012]优选的,所述动力绝缘线芯包括动力线导体、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所述动力线导体为无氧铜导体绞合结构,所述绝缘层和半导电屏蔽层采用双层共挤工艺挤包在所述动力线导体的外壁。
[0013]优选的,所述信号绝缘线芯包括信号线导体、内绝缘层和铝箔层,所述内绝缘层挤包在所述信号线导体外壁形成绝缘导线,两根所述绝缘导线对绞形成对绞线对,所述铝箔
层纵包在对绞线对的外壁。
[0014]优选的,所述铝箔层的纵包搭盖率为15%。
[0015]优选的,所述内绝缘层为聚乙烯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为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层。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外护套和第二外护套均为氟橡胶护套。
[0017]优选的,所述绕包带与动力线芯、信号线芯、填充绳之间的间隙中填充芳纶丝,所述填充绳为PP绳。
[0018]优选的,所述绕包带包括聚酯绕包带,绕包层数为2层,绕包搭盖率为45%。
[0019]优选的,所述铜箔丝屏蔽层的编织角度与线缆轴线之间的夹角为60
‑
75
°
。
[0020]优选的,所述外护套包括丁晴橡胶护套。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柔性抗拉软电缆的显著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技术提出的柔性抗拉软电缆,将动力线和信号线设置成椭圆形截面,并设置成平行分布,通过在动力线和信号线之间设置PP绳以及填充芳纶丝,可提高线缆的抗扭、抗拉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在弯曲和扭转时,通过外护套和PP绳之间的挤压形变,减少导体受到的应力,信号线包括并列的两根,当线缆扭转时,其铝箔屏蔽不受扭转力,且不易起皱或脱落,保持良好的屏蔽性能。
附图说明
[0023]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
[0024]图1是本技术所示的柔性抗拉软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说明如下。
[0026]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柔性的抗拉软电缆,旨在提高整体线缆的抗拉性及柔软性。结合图1所示实施例的柔性抗拉软电缆,包括动力线芯1、信号线芯2以及填充层3,动力线芯1、信号线芯2与填充层3被绕包带4绕包成截面圆形。
[0027]如图1所示,动力线芯1、信号线芯2的截面均为椭圆形,动力线芯1、信号线芯2相切的设置,在动力线芯1、信号线芯2之间设置填充绳31,再在缝隙中填充芳纶丝,在提高线缆的圆整性、柔性的同时,提高线缆的抗拉性。
[0028]通过并列设置的动力线芯1、信号线芯2,使线缆抗扭性更好,并且在弯曲和扭转时,通过填充绳31的变形可在线芯间产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减小应力分布。
[0029]具体的,动力线芯1包括动力线导体11、挤包在动力线导体11的外壁的绝缘层12、挤包在绝缘层12的外壁的半导电屏蔽层13、挤包在半导电屏蔽层13外壁的第一外护套14。
[0030]其中,动力线导体11由无氧铜导体采用1+6+12正规绞合方式绞合形成,节距比为12
‑
15,使绞合结构易弯曲。
[0031]绝缘层12、半导电屏蔽层13采用双层共挤的工艺挤出,半导电屏蔽层13可避免导体间隙所产生的局部放电现象,并形成对动力线导体11的屏蔽效果。
[0032]具体的,绝缘层12的材质为交联聚乙烯,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机械性能和电气性
能。
[0033]具体的,半导电屏蔽层13为乙烯
‑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形成的半导电屏蔽层,两个动力线导体11的半导电屏蔽层13相切,保证两个动力线导体11的等电位。
[0034]进一步的,第一外护套14的形状为椭圆形,包裹两个并列分布的两个动力线导体11。
[0035]优选的,第一外护套14为氟橡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耐油性能等。
[0036]进一步的,信号线芯2包括两根绝缘线芯、外绝缘层24和第二外护套25。其中,每根绝缘线芯包括一对对绞的绝缘线以及包覆在绝缘线外的铝箔层23,每根绝缘线包括信号线导体21和内绝缘层22。
[0037]其中,信号线导体21采用镀锡细铜丝绞合形成,内绝缘层22采用聚乙烯挤包形成,铝箔层23使用铝箔纵包对绞线对的外壁形成,纵包的搭盖率大约为15%,两根绝缘线芯并列的排布,并在外壁挤包外绝缘层24,外绝缘层24为聚乙烯材料,并经辐照交联处理,第二外护套25的材质为氟橡胶。
[0038]如此,在扭动或弯曲电缆时,第一外护套14和第二外护套15相互挤压变形,减少内部线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线芯(1),所述动力线芯(1)的截面为椭圆形;信号线芯(2),所述信号线芯(2)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信号线芯(2)与所述动力线芯(1)相切;两根填充绳(31),填充在所述动力线芯(1)和信号线芯(2)之间的间隙中,并被绕包带(4)绕包呈截面为圆形的缆芯;铜箔丝屏蔽层(5),挤包在绕包带(4)的外壁;外护套(6),挤包在铜箔丝屏蔽层(5)的外壁;其中,所述动力线芯(1)包括两根并列不绞合的动力绝缘线芯和包覆在两根动力绝缘线芯外壁的第一外护套(14),所述信号线芯(2)包括两根并列不绞合的信号绝缘线芯、挤包在两根信号绝缘线芯外壁的外绝缘层(24)以及挤包在外绝缘层(24)外壁的第二外护套(25);所述第一外护套(14)与所述第二外护套(25)外径相等,所述第一外护套(14)与所述第二外护套(25)的长轴平行,且所述第一外护套(14)的短轴垂直于两根填充绳(31)中心连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拉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绝缘线芯包括动力线导体(11)、绝缘层(12)和半导电屏蔽层(13),所述动力线导体(11)为无氧铜导体绞合结构,所述绝缘层(12)和半导电屏蔽层(13)采用双层共挤工艺挤包在所述动力线导体(11)的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暾,毛美华,李沿,姜文全,王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华美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