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024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涉及减振技术领域。主动减振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电控驱动装置、电源开关、导线和主动减振器;主动减振器包括直流减速电动机、电机安装座、传力杆机构、直线滚珠导筒和接触块等部件;电控驱动装置为主动减振器提供动力源并控制直流减速电动机的启停,电控驱动装置分别独立地控制与调节各主动减振器产生具有不同特性的主动减振波形。减振方法使主动减振器产生的振动波形的相位与减振对象产生的振动波形的相位相反,主动减振器产生的振动波形匹配于减振对象产生的振动波形的频率和幅值,减振对象产生的振动波形与主动减振器产生的振动波形叠加后相互抵消,从而达到主动减振的目的。主动减振的目的。主动减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文明的推进,减振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目前,对减振对象进行减振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0003]第一种,被动减振技术:
[0004]被动减振技术主要包括隔振、动力吸振及阻振三种方法。其中隔振技术是通过在激励源与减振对象之间加装弹性元件与阻尼元件来实现,但其只能对单一频率进行隔振,且对于低频隔振难以实现。动力吸振技术是在减振对象上增加质量

弹簧

阻尼系统,但是弹簧的形变相对固定,阻尼系数无法改变,同时也存在和减振对象产生共振的问题,因此动力吸振技术仅适用于频率不变或频率变化很小的简谐外部扰动,且质量块重量与振幅受到限制。阻振技术是在减振对象表面喷涂或粘结一些阻尼层,以起到能量耗散的目的。但是该技术在共振情况下有一定的效果,在非共振情况下,减振效果非常有限。
[0005]第二种,主动减振技术:
[0006]主动减振技术是给减振对象施加反向振动以抵消其振动。为了施加有效的反向振动,首先需要检测减振对象的振动频率,然后通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与运算处理,最终根据检测的振动频率驱动执行机构给减振对象施加反向振动。如专利CN209233746U公开的一种用于精密实验台的频率自适应主动减振装置,该装置中的信号处理单元利用一个反相器将所接收到的电信号的相位翻转180度,同时利用发射型压电陶瓷片接收反相器输出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转换为与所述精密实验台发出的声波频率相等且相位相反的振动信号,从而实现频率自适应的主动减振。但是,该装置在某一瞬间仅能减弱单一频率的振动,不能同步对多个频率的振动进行减振,减振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及减振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减振技术存在的减振效果有限的问题。
[0008]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电控驱动装置和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主动减振器,多个主动减振器分别通过多根导线与电控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每个主动减振器均包括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的直流减速电动机,直流减速电动机通过导线与电控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力杆机构,传力杆机构竖直设置,传力杆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块,接触块的顶部用于与减振对象接触;传力杆机构用于将直流减速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接触块竖直方向上的往复
直线运动;电控驱动装置用于同步启停多个直流减速电动机和控制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转速。
[0009]本专利技术中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的基本原理为:在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主动减振器,各个主动减振器中的直流减速电动机可以通过电控驱动装置分别独立地调节转动方向和转速,直流减速电动机通过传力杆机构带动接触块在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进而产生具有不同特性的主动减振波形,主动减振波形的频率和幅值匹配于减振对象产生的振动波形的频率和幅值,以使得减振对象产生的振动波形与主动减振器产生的主动减振波形叠加后相互抵消,能够同步对减振对象的多个不同频率的振动进行多级主动减振,以满足不同减振对象的减振需求,解决了现有的减振技术存在的减振效果有限的问题。
[0010]进一步地,作为直流减速电动机的具体设置方式,每个直流减速电动机的一侧均设置有接入端,接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控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每个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输出端上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输出轴上设置有C型平键,输出轴通过C型平键与传力杆机构连接。
[0011]进一步地,作为直流减速电动机与底板之间的具体固定方式,每个直流减速电动机均通过电机安装座与底板固定连接;电机安装座为长方体结构,电机安装座内设置有空腔,空腔贯穿电机安装座的正面和背面,空腔内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电机安装座通过多个螺纹孔与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直流减速电动机靠近输出端的侧壁与电机安装座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输出轴贯穿电机安装座的两侧侧壁与传力杆机构固定连接;输出轴与电机安装座侧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电机安装座侧壁上设置有轴承端盖。
[0012]电机安装座的设置,实现将直流减速电动机与底板的固定连接,避免了直流减速电动机在通过传力杆机构驱动接触块运动的过程中受接触块惯性的影响而导致直流减速电动机向上窜动的现象。
[0013]进一步地,作为传力杆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每个传力杆机构均包括传力杆,传力杆的顶端连接有接触块,传力杆的底端连接有摆杆,摆杆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偏心振动轮,偏心振动轮的一侧侧壁上凸起设置有与连杆转动连接的摇杆,偏心振动轮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与输出轴连接的轴孔,轴孔内设置有与C型平键配合的键槽。直流减速电动机上的输出轴与偏心振动轮的轴孔固定连接,直流减速电动机带动偏心振动轮绕自身轴线旋转,摇杆与偏心振动轮偏心设置,摇杆与连杆转动连接,连杆与传力杆底部的摆杆转动连接,摇杆的偏心转动动作通过连杆、摆杆和传力杆转化为传力杆的竖直往复直线运动,进而带动传力杆顶部的接触块在竖直直线方向上往复上下窜动,进而实现主动减振器产生主动减振波形,用于抵消减振对象产生的振动波形,达到主动减振的目的。
[0014]进一步地,作为连杆的具体设置方式,连杆的两端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通过转轴与摆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孔与摇杆转动配合;转轴和摇杆上均设置有卡环。
[0015]转轴上的卡环用于对摆杆进行轴向限位;摇杆上的卡环用于对连杆进行轴向限位。
[0016]进一步地,作为偏心振动轮的具体设置方式,每个偏心振动轮包括呈圆柱形结构的振动轮本体,振动轮本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摇杆,摇杆为圆柱形结构,摇杆的轴线与振动轮本体的轴线不重合;振动轮本体的另一侧侧壁上凸起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凸台,凸台的轴线与振动轮本体的轴线重合;凸台上设置有轴孔。
[0017]进一步地,底板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后形成L型安装架,支撑板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数量与主动减振器数量相同的直线滚珠导筒,直线滚珠导筒与主动减振器呈一一匹配关系;每根传力杆均设置于直线滚珠导筒内,进而实现将传力杆机构的传力杆与支撑板的固定,限制了传力杆除竖直直线方向以外其余方向的自由度。
[0018]进一步地,两个相邻的主动减振器中的直流减速电动机的旋转方向相反。电控驱动装置控制彼此相邻的两个直流减速电动机按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抵消两个相邻直流减速电动机自身的振动。
[0019]进一步地,作为电控驱动装置的具体设置方式,电控驱动装置上设置有电源开关,电控驱动装置通过电源开关同步启停多个直流减速电动机;电控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多个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转速。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的减振方法,其包括:步骤一、将可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电控驱动装置和多个相互独立设置的主动减振器,多个所述主动减振器分别通过多根导线与所述电控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每个主动减振器均包括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的直流减速电动机,所述直流减速电动机通过导线与电控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力杆机构,所述传力杆机构竖直设置,传力杆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块,所述接触块的顶部用于与减振对象接触;传力杆机构用于将直流减速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接触块竖直方向上的往复直线运动;电控驱动装置用于同步启停多个直流减速电动机和控制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直流减速电动机的一侧均设置有接入端,所述接入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控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每个直流减速电动机的输出端上均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C型平键,输出轴通过所述C型平键与所述传力杆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直流减速电动机均通过电机安装座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座为长方体结构,电机安装座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贯穿电机安装座的正面和背面,空腔内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电机安装座通过多个螺纹孔与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直流减速电动机靠近输出端的侧壁与电机安装座的一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贯穿电机安装座的两侧侧壁与所述传力杆机构固定连接;输出轴与电机安装座侧壁之间设置有轴承,电机安装座侧壁上设置有轴承端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传力杆机构均包括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顶端连接有所述接触块,传力杆的底端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下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下方设置有偏心振动轮,所述偏心振动轮的一侧侧壁上凸起设置有与连杆转动连接的摇杆,偏心振动轮的另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输出轴连接的轴孔,所述轴孔内设置有与所述C型平键配合的键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多级同步主动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刚唐忠魏灵郝兴安王倩高嵩姜杰贾勇杨兰英周伟胡川妹彭悦易诗赖元明董晏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