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81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5
一种组合物,包含(A)40至80重量%的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B)7至30重量%的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C)0至12重量%的HDPE;(D)2至12重量%的塑性体;和(E)7至25重量%的滑石;其中HECO1具有150至159℃的Tm,20.0至120g/10min的MFR2,79.0至91.0重量%的CRYSTEX结晶级分,9.0至21.0重量%的CRYSTEX可溶物级分,和1.5至6.5摩尔%的乙烯含量;HECO2具有2.0至10.0g/10min的MFR2,70.0至82.0重量%的CRYSTEX结晶级分,18.0至30.0重量%的CRYSTEX可溶物级分和9.0至20.0摩尔%的乙烯含量;该塑性体是密度为850至900kg/m3的C2/C8或C2/C4共聚物。的C2/C8或C2/C4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制品,尤其是汽车内饰制品的新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具有低乙烯含量的多相丙烯共聚物、具有较高乙烯含量的其他多相丙烯共聚物、塑性体和滑石。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述组合物的汽车制品,以及涉及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具有低乙烯含量的多相丙烯共聚物。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在汽车行业中使用多相丙烯共聚物主要是由于其低的比重和良好的性能。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针对汽车内饰应用,低排放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的主要缺点是它们具有相当高的排放,这基本上由聚丙烯组分驱动。通常,多相丙烯共聚物的特征在于低聚物的量相当高,这是导致较高的碳化合物排放值(如高VOC值或FOG值)的主要原因。由于麻烦的洗涤步骤,这些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然而这对环境是不友好的。一些多相丙烯共聚物是已知的,它们具有相当低的排放值,但是熔融温度低和/或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降低适用于汽车制品,尤其是汽车内饰制品的组合物的排放值,而不损害机械性能,尤其是刚度和冲击性能的多相丙烯共聚物。此外,该组合物应该具有相当高的抗划伤性。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发现是提供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两种多相丙烯共聚物、塑性体、滑石和任选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两种多相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是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的并且具有低的总乙烯含量。
[0005]具有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并在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生产的多相丙烯共聚物的特征在于低于160℃但高于152℃的熔融温度。此外,具有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并在茂金属催化剂的存在下生产的多相丙烯共聚物包含2,1区域缺陷。与之相比,具有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并在齐格勒

纳塔催化剂的存在下生产的多相丙烯共聚物具有高得多的熔融温度,即高于160℃,并且不显示出2,1区域缺陷。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物,包含
[0007](A)基于总组合物的40至80重量%,优选地40至60重量%的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
[0008](B)基于总组合物的7至30重量%,优选地10至25重量%的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
[0009](C)基于总组合物的0至12重量%,优选地3至10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
[0010](D)基于总组合物的2至12重量%,优选地3至10重量%的塑性体(P);和
[0011](E)基于总组合物的7至25重量%,优选地10至20重量%的滑石(T);
[0012]其中
[0013]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性体(P)和滑石(T)优选地一起组成总组合物的至少90重量%;
[0014]其中进一步地
[0015]‑
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包含
[0016](a)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和
[0017](b)分散在所述基体中的乙丙橡胶,
[0018]其中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具有
[0019](i)在150至159℃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57

3通过DSC(加热和冷却速率10℃/min)测量的熔融温度Tm;
[0020](ii)在20.0至120g/10min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
[0021](iii)以相对于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总重量的在79.0至91.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结晶级分(CF);
[0022](iv)以相对于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总重量的在9.0至21.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可溶物级分(SF);和
[0023](v)在1.5至6.5摩尔%范围内的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乙烯是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中唯一的共聚单体;
[0024]‑
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包含
[0025](a)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和
[0026](b)分散在所述基体中的乙丙橡胶,
[0027]其中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
[0028](i)在2.0至10.0g/10min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
[0029](ii)以相对于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总重量的在70.0至82.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结晶级分(CF);
[0030](iii)以相对于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总重量的在18.0至30.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可溶物级分(SF);
[0031](iv)在9.0至20.0摩尔%范围内的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乙烯是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中唯一的共聚单体;和
[0032](v)任选地,在4.50至10.00dl/g范围内,优选地在5.00至9.00dl/g范围内的根据ISO1628

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可溶物级分(SF)的特性粘度;
[0033]‑
塑性体是具有在850至900kg/m3范围内的根据ISO 1183

1测量的密度的乙烯1

辛烯共聚物或乙烯1

丁烯共聚物。
[0034]可选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物,包含
[0035](A)基于总组合物的40至80重量%,优选地40至60重量%的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
[0036](B)基于总组合物的7至30重量%,优选地10至25重量%的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
[0037](C)基于总组合物的0至12重量%,优选地3至10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
[0038](D)基于总组合物的2至12重量%,优选地3至10重量%的塑性体(P);和
[0039](E)基于总组合物的7至25重量%,优选地10至20重量%的滑石(T);
[0040]其中
[0041]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性体(P)和滑石(T)优选地一起组成总组合物的至少90重量%;
[0042]其中进一步地
[0043]‑
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包含
[0044](a)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其中丙烯均聚物具有在0.05至0.90%范围内的通过
1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组合物,包含(A)基于总组合物的40至80重量%,优选地40至60重量%的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B)基于总组合物的7至30重量%,优选地10至25重量%的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C)基于总组合物的0至12重量%,优选地3至10重量%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D)基于总组合物的2至12重量%,优选地3至10重量%的塑性体(P);和(E)基于总组合物的7至25重量%,优选地10至20重量%的滑石(T);其中

所述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包含(a)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和(b)分散在所述基体中的乙丙橡胶,其中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具有(i)在150至159℃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57

3通过DSC(加热和冷却速率10℃/min)测量的熔融温度Tm;(ii)在20.0至120g/10min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iii)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总重量的在79.0至91.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结晶级分(CF);(iv)以相对于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总重量的在9.0至21.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可溶物级分(SF);和(v)在1.5至6.5摩尔%范围内的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乙烯是所述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中唯一的共聚单体;

所述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包含(a)作为基体的丙烯均聚物,和(b)分散在所述基体中的乙丙橡胶,其中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2)具有(i)在2.0至10.0g/10min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3测量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2.16kg);(ii)以相对于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总重量的在70.0至82.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结晶级分(CF);(iii)以相对于所述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2)的总重量的在18.0至30.0重量%范围内的量存在的根据CRYSTEX QC方法ISO 6427附录B测定的可溶物级分(SF);和(iv)在9.0至20.0摩尔%范围内的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总乙烯含量,其中乙烯是所述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中唯一的共聚单体;

所述塑性体是具有在850至900kg/m3范围内的根据ISO 1183

1测量的密度的乙烯1

辛烯共聚物或乙烯1

丁烯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的所述丙烯均聚物具有在0.05至0.90%范围内的通过
13
C

NMR测定的2,1区域缺陷。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1)具有在153至158℃范围内的根据ISO 11357

3通过DSC(加热和冷却速率10℃/min)测量的熔融温度
Tm。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a)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所述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的所述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C2(SF))在22.0至39.0摩尔%范围内;和(b)任选地,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所述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的所述结晶级分的乙烯含量(C2(CF))在0.0至0.7摩尔%范围内。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多相组合物(HECO1)具有(i)在1.80至3.20dl/g范围内的根据ISO 1628

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所述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IV(SF));(ii)在0.80至1.80dl/g范围内的根据ISO 1628

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所述结晶级分的特性粘度(IV(CF));和(iii)在1.50至2.80范围内的所述可溶物级分(SF)的所述特性粘度和所述结晶级分(CF)的所述特性粘度之间的比[IV(SF)/IV(CF)]。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i)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所述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的所述可溶物级分的乙烯含量(C2(SF))在25.0至39.0摩尔%范围内;和(ii)在CRYSTEX分析期间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测量的所述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的所述结晶级分的乙烯含量(C2(CF))在1.5至5.0摩尔%范围内。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根据ISO 1628

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所述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的所述可溶物级分的特性粘度(IV(SF))在5.00至9.00dl/g范围内。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多相组合物(HECO2)具有(i)在1.70至2.50dl/g范围内的根据ISO 1628

1(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量的所述结晶级分的特性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静波马库斯
申请(专利权)人: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