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鲁东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798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涉及硅漂移探测器技术领域,包括底板、锥形座、圆环、指示杆、固定环和套环,锥形座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座,探测器组件可以在锥形座的顶部转动,方便调整探测头的探测角度,同时底板顶部有若干个刻度线,方便确定探测头的调整角度,提高硅漂移探测器的实用性,通过增加固定环和套环,探测器不使用时可以将套环向外侧推动,套环挤压弹簧,将探测头转动到正对套环位置时,再将套环缓慢松开,套环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到探测头的外侧,套环起到保护探测头的作用,在探测头不使用时可以将其隐藏,从而达到对其的保护作用,使探测头不易损坏,延长探测头的使用寿命。测头的使用寿命。测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硅漂移探测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

技术介绍

[0002]硅漂移探测器(SDD)是为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而开发。现如今SDD已广泛用于科学、工程和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SDD是一个用于探测轨迹及确定高能粒子能量的器件,这些高能粒子包括产生于核衰退,宇宙线辐射,产生于加速器相互作用中的粒子,为了探测辐射,探测器必须与物质相互作用,而且要记录此相互作用,SDD就是通过被测粒子与硅原子相互作用,粒子把所有或部分能量转给了硅原子,电离产生电子

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会沿着漂移通道收集到阳极产生电信号。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2277201U的“双面阴极螺旋环渐变式硅漂移探测器”,包括L型安装板,所述L型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顶部铰接有硅漂移探测器本体。本技术第一滑槽内部第一螺杆的设置,通过第一螺杆与第一滑块螺纹连接,随着第一螺杆的转动,能够带动硅漂移探测器本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平移,方便对探测头进行伸缩,方便在不使用时进行隐藏,确保了使用的安全性,第二滑块顶部第三滑槽的设置,通过第三滑槽内部的第二螺杆、第三滑块配合支撑杆进行使用,能够对探测头的角度进行调节,实用性更高。
[0004]但是现有的硅漂移探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多为固定安装,探测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且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探测头进行移动,容易造成探测头的损坏,使用安全性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的硅漂移探测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多为固定安装,探测的角度无法进行调节,且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对探测头进行移动,容易造成探测头的损坏,使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包括底板、锥形座、圆环、指示杆、固定环和套环,所述锥形座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座的顶部用于与探测器组件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圆环的一侧与固定环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固定环的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套环的底部与固定环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套环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套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套环朝向探测器组件的侧壁。
[000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与圆环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探测头和基体,所述基体的一侧与探测头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探测头的底部与指示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基体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推杆。
[0009]优选的,所述基体为正六边形,探测头和套环分别设置在基体的两对边,且探测头和套环的中心轴线重合穿过基体的轴心。
[0010]优选的,所述两个推杆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头相邻两侧的基体侧壁上。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探测器组件可以在锥形座的顶部转动,方便调整探测头的探测角度,同时探测器转动时带动指示杆在底板顶部滑动,底板顶部有若干个刻度线,从而方便确定探测头的调整角度,提高实用性。
[0013]2、本技术中,通过增加固定环和套环,探测器不使用时可以将套环向外侧推动,套环挤压弹簧,将探测头转动到正对套环位置时,再将套环缓慢松开,套环在弹簧的作用下移动到探测头的外侧,套环起到保护探测头的作用,在探测头不使用时可以将其隐藏,从而达到对其的保护作用,使探测头不易损坏,延长探测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状态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1所示状态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提出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1、底板;2、锥形座;3、圆环;4、支撑杆;5、探测器组件;6、指示杆;7、固定环;8、套环;9、拉环;10、弹簧;51、探测头;52、基体;53、推杆;54、N型重掺杂阳极;55、内圈电极接触点;56、P型重掺杂的阴极环;57、P型重掺杂螺旋环;58、外圈电极接触点;59、外圈边界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探测器组件5的支撑调节方案: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包括底板1、锥形座2、圆环3、指示杆6、固定环7和套环8,锥形座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锥形座2的顶部用于与探测器组件5的底部转动连接,推动推杆53,使基体52在锥形座2的顶部转动角度,探测器51转动时带动底部指示杆6在底板1顶部滑动,底板1顶部有若干个刻度线,从而方便确定探测头51的调整角度,圆环3的
一侧与固定环7的一端固定安装,固定环7的内侧设置有弹簧10,套环8的底部与固定环7的内壁滑动连接,弹簧10的一端与套环8的一端活动连接,套环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9,套环8朝向探测器组件5的侧壁。通过拉环9将套环8向外侧推动,套环8挤压弹簧10,将探测器组件5转动到正对套环8位置时,再将套环8缓慢松开,套环8在弹簧10的作用下移动到探测器组件的外侧。
[0022]底板1的顶部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支撑杆4的顶部与圆环3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杆4起到支撑顶部圆环3的作用。
[0023]探测器组件5包括探测头51和基体52,基体52的一侧与探测头51的一端固定安装,探测头51的底部与指示杆6的顶部固定连接,基体52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推杆53,推杆53方便调整基体52的角度。
[0024]所述基体52为正六边形,探测头51和套环8分别设置在基体52的两对边,且探测头51和套环8的中心轴线重合穿过基体52的轴心。所述两个推杆53分别位于所述探测头51相邻两侧的基体52侧壁上。
[0025]对于基体52的具体参数,其轴心处上表面设置有N型重掺杂阳极54,且N型重掺杂阳极54的外侧设置有P型重掺杂的阴极环56,基体52为超纯高阻硅,阳极为N型重掺杂,阴极环56为P型重掺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锥形座(2)、圆环(3)、指示杆(6)、固定环(7)和套环(8),所述锥形座(2)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锥形座(2)的顶部用于与探测器组件(5)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圆环(3)的一侧与固定环(7)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固定环(7)的内侧设置有弹簧(10),所述套环(8)的底部与固定环(7)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弹簧(10)的一端与套环(8)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套环(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拉环(9),套环(8)朝向探测器组件(5)的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六边形螺旋型硅漂移探测器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与圆环(3)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丹李正孙佳雄蔡新毅谭泽文李鑫卿王洪斐
申请(专利权)人:鲁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