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76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包括吸引器主体,吸引器主体内设有第一推杆转轴,吸引器主体一端端面上设有负压吸引关闭档位以及调节档位;吸引器主体的侧壁分别连接负压管连接管一端、进水管一端、吸引管一端,第一推杆转轴的圆周上分别设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在第一推杆转轴内两两相互接通;当连接杆位于负压吸引关闭档位上时,第二孔与吸引管一端接通,第一孔与进水管一端接通;当连接杆位于调节档位上时,第一孔与吸引管一端接通,第三孔与负压管连接管一端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适用于初学者使用,又适合熟练术者使用,减轻术者疲劳,并且减少摩擦力,大大改善目前的使用不顺滑的问题。滑的问题。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属于医疗用品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腔镜手术已成为外科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胸腔镜和腹腔镜。而对于手术初学者,吸引器使用不熟练,容易影响手术进行,特别是腹腔镜手术,经常吸引不足,影响手术视野,或者吸引过强,腹腔气压骤降,迫使手术中断,和主刀的配合欠佳,不能定量吸引器的吸力。
[0003]目前的吸引器主要由熟练的术者来回拨动推杆控制吸引力度,初学者不易操作,存在一些缺点,最大的痛点是转动推杆摩擦力大,不顺滑,操作费力,初学者更难以掌控吸引力度,对于长时间手术,经常需要拆卸涂油等操作,并可能损伤术者手指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便于初学者掌握操作,以及减少推杆转动时的摩擦力。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主体,吸引器主体内设有可以转动的第一推杆转轴,第一推杆转轴的圆周面与吸引器主体内壁紧贴且相互匹配;
[0006]第一推杆转轴与连接杆一端连接,吸引器主体一端端面上设有负压吸引关闭档位以及用于调节吸引管与负压管连接管之间通道大小的调节档位;吸引器主体上设有使用调节档位缩进吸引器主体内并远离吸引器主体一端端面的伸缩固定结构;
[0007]吸引器主体的侧壁分别连接负压管连接管一端、进水管一端、吸引管一端,负压管连接管、进水管、吸引管均与吸引器主体内部接通;
[0008]第一推杆转轴的圆周上分别设有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在第一推杆转轴内两两相互接通;
[0009]当连接杆位于负压吸引关闭档位上时,第二孔与吸引管一端接通,第一孔与进水管一端接通,使得进水管与吸引管相通,负压管连接管分别与进水管、吸引管不通;
[0010]当连接杆位于调节档位上时,第一孔与吸引管一端接通,第三孔与负压管连接管一端接通,使得负压管连接管与吸引管相通,进水管分别与负压管连接管、吸引管不通。
[0011]优选地,所述的伸缩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推杆和轨迹槽,轨迹槽设于吸引器主体的侧壁上,第二推杆一端连接调节档位,第二推杆另一端穿过轨迹槽并设于吸引器主体的侧壁之外,轨迹槽为L型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的L型结构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竖直段的一端和横向段的一端连接,形成直角结构,竖直段与吸引器主体的圆心轴平行,横向段与吸引器主体的圆心轴垂直;竖直段的另一端为钢珠弹出状态位置,横向段的另一端为钢珠缩回状态位置;当第二推杆位于钢珠弹出状态位置时,调节档位突出于吸引器主体一端端面;当第二推杆位于钢珠
缩回状态位置时,调节档位缩回进吸引器主体内。
[0013]优选地,所述的调节档位包括吸引器主体侧壁内部的第一腔体,负压吸引关闭档位包括吸引器主体侧壁内部的第二腔体,吸引器主体一端端面上设有缺口,缺口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小孔槽,其中一个小孔槽与第二腔体连通,剩下所有的小孔槽与第一腔体接通;第一腔体内设有可以伸出第一腔体对应小孔槽的钢珠,第一腔体内的钢珠连接第一弹性结构一端,第一弹性结构另一端顶在第一腔体内壁上;第二腔体内设有可以伸出第二腔体对应小孔槽的钢珠,第二腔体内的钢珠连接第二弹性结构一端,第二弹性结构另一端顶在第二腔体内壁上;连接杆设于吸引器主体的缺口内,且紧贴缺口的底部,与小孔槽内的钢珠相配合;调节档位和负压吸引关闭档位分别位于缺口的两端,当连接杆位于调节档位上时,连接杆越靠近缺口一端端部,第一孔与吸引管一端之间的通路开放越大,第三孔与负压管连接管一端之间的通路开放越大。
[0014]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弹性结构包括移动块、顶板和弹簧,弹簧一端顶在第一腔体内的一侧,弹簧另一端连接或顶住顶板一侧,顶板另一侧设有移动块,移动块连接对应小孔槽内的多个钢珠;移动块连接伸缩固定结构;第二弹性结构包括移动杆,移动杆一端连接另一个钢珠,移动杆另一端连接另一个弹簧,第二弹性结构的钢珠、移动杆、弹簧均设于第二腔体内。
[0015]优选地,在所述吸引器主体的圆周方向上,顶板与第一腔体的形状相匹配;钢珠的外径大于小孔槽的最小内径;第一腔体内的所有钢珠均连接在移动块上远离弹簧的一端。
[0016]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弹性结构和钢珠组成弹簧碰珠;第二弹性结构和钢珠组成弹簧碰珠。
[0017]优选地,所述的缺口两端端部与其最接近的两个钢珠之间分别设有间隙;
[0018]当连接杆位于第二腔体内的钢珠与缺口另一端端部之间的间隙内时,第二孔与吸引管一端接通,第一孔与进水管一端接通;当连接杆位于第一腔体内任意两个相邻的钢珠之间或第一腔体内靠近缺口一端端部的钢珠与缺口一端端部之间的间隙内时,第一孔与吸引管一端接通,第三孔与负压管连接管一端接通。
[0019]优选地,各个所述的小孔槽之间的间距相同,且任意相邻两个钢珠露出小孔槽部位之间的间距与连接杆的厚度相匹配,使得连接杆能卡在任意相邻两个钢珠之间;缺口两端端端部与其最接近的钢珠之间的间隙也与连接杆的厚度相匹配。
[002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推杆转轴的圆周面外侧和吸引器主体的内壁上均设有DLC涂层。
[0021]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上靠近钢珠的一侧设有与钢珠弧度相匹配的槽口。
[0022]优选地,所述的负压管连接管和吸引管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进水管分别与负压管连接管和吸引管形成直角,缺口设于吸引器主体上与进水管相对的一侧;第一孔与第三孔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二孔分别与第一孔和第三孔形成直角,第二孔设于第一推杆转轴与连接杆同一侧。
[0023]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另一端连接第一推杆;吸引器主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圆桶状结构;连接杆一端连接于第一推杆转轴的圆周面上。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其将目前的腹腔镜手术
用吸引器进行改进,将吸引器吸力量化,既适用于初学者使用,又适合熟练术者使用,减轻术者疲劳,并且减少摩擦力,大大改善目前的使用不顺滑的问题。
[0026]1.手动式档位控制:将推杆设置成五个档位,吸力由小到大,对于手术野少量出血或者渗液,使用低档位吸引,对于手术野出血或者渗液较多,或者吸引冲洗液等,可使用高档位吸引。手动式档位控制适用于初学者,可根据术者的指令,改变档位,量化吸引力度,使初学者手术助手容易操作。
[0027]2.自动式档位控制:将手动式档位控制的五个档位钢球隐藏,术者自由控制推杆,调整吸引力度,自动式适用于腹腔镜操作熟练的术者或助手,并可和手动式自由切换。
[0028]3.减少第一推杆转轴与吸引器主体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推杆转轴转动顺滑;第一推杆转轴使用DLC涂层,大大减少摩擦力,减轻术者或助手使用疲劳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主体(10),吸引器主体(10)内设有可以转动的第一推杆转轴(9),第一推杆转轴(9)的圆周面与吸引器主体(10)内壁紧贴且相互匹配;第一推杆转轴(9)与连接杆(12)一端连接,吸引器主体(10)一端端面上设有负压吸引关闭档位(R)以及用于调节吸引管(6)与负压管连接管(4)之间通道大小的调节档位;吸引器主体(10)上设有使用调节档位缩进吸引器主体(10)内并远离吸引器主体(10)一端端面的伸缩固定结构;吸引器主体(10)的侧壁分别连接负压管连接管(4)一端、进水管(5)一端、吸引管(6)一端,负压管连接管(4)、进水管(5)、吸引管(6)均与吸引器主体(10)内部接通;第一推杆转轴(9)的圆周上分别设有第一孔(19)、第二孔(20)、第三孔(21),第一孔(19)、第二孔(20)、第三孔(21)在第一推杆转轴(9)内两两相互接通;当连接杆(12)位于负压吸引关闭档位(R)上时,第二孔(20)与吸引管(6)一端接通,第一孔(19)与进水管(5)一端接通,使得进水管(5)与吸引管(6)相通,负压管连接管(4)分别与进水管(5)、吸引管(6)不通;当连接杆(12)位于调节档位上时,第一孔(19)与吸引管(6)一端接通,第三孔(21)与负压管连接管(4)一端接通,使得负压管连接管(4)与吸引管(6)相通,进水管(5)分别与负压管连接管(4)、吸引管(6)不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推杆(2)和轨迹槽(3),轨迹槽(3)设于吸引器主体(10)的侧壁上,第二推杆(2)一端连接调节档位,第二推杆(2)另一端穿过轨迹槽(3)并设于吸引器主体(10)的侧壁之外,轨迹槽(3)为L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结构包括竖直段和横向段,竖直段的一端和横向段的一端连接,形成直角结构,竖直段与吸引器主体(10)的圆心轴平行,横向段与吸引器主体(10)的圆心轴垂直;竖直段的另一端为钢珠弹出状态位置(3a),横向段的另一端为钢珠缩回状态位置(3b);当第二推杆(2)位于钢珠弹出状态位置(3a)时,调节档位突出于吸引器主体(10)一端端面;当第二推杆(2)位于钢珠缩回状态位置(3b)时,调节档位缩回进吸引器主体(10)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腔镜手自一体超顺滑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档位包括吸引器主体(10)侧壁内部的第一腔体(15),负压吸引关闭档位(R)包括吸引器主体(10)侧壁内部的第二腔体(17),吸引器主体(10)一端端面上设有缺口(18),缺口(18)的底面上设有多个小孔槽,其中一个小孔槽与第二腔体(17)连通,剩下所有的小孔槽与第一腔体(15)接通;第一腔体(15)内设有可以伸出第一腔体(15)对应小孔槽的钢珠(11),第一腔体(15)内的钢珠(11)连接第一弹性结构一端,第一弹性结构另一端顶在第一腔体(15)内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宣传郑建新时凯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