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738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包括底盘、履带式爬行模组、控制模组和旋翼模组;底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履带式爬行模组,底盘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旋翼模组;所述旋翼模组包括电调、旋翼本体、旋翼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接轴和舵机;舵机位于底盘上,主动齿轮位于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轴位于底盘上且能够转动,从动齿轮位于连接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旋翼驱动电机安装在连接轴上,旋翼本体与旋翼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调位于连接轴上且与旋翼驱动电机电连接。该机器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旋翼模组的旋翼本体的轴向方向可调节,不仅为机器人的爬行提供助力,还为机器人在目标位置的驻停提供助力。驻停提供助力。驻停提供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


[0001]本技术属于爬壁机器人
,尤其是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爬行机器人是一种既能在平地行走,又能在坡面爬行的机器人,可用于执行比如壁面清洗、高空救援、地质勘测、损伤检测等各种任务。
[0003]爬行机器人的行走方式分为足式、轮式和履带式三种,足式爬行机器人与壁面的接触面积小,稳定性差;轮式爬行机器人与壁面的接触面积较大,稳定性较好,但是足式和轮式爬行机器人的越障能力较差。履带式爬行机器人与壁面的接触面积最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越障能力,但是移动速度慢。
[0004]现有技术普遍通过负压吸附实现爬行机器人在壁面上的驻停,但是负压吸附对于接触面的要求较高,在接触面粗糙度较高的情况下吸附能力较差,容易导致爬行机器人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包括底盘、履带式爬行模组和控制模组;底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履带式爬行模组,控制模组位于底盘上;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还包括旋翼模组,底盘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旋翼模组;
[0008]所述旋翼模组包括电调、旋翼本体、旋翼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接轴和舵机;舵机位于底盘上,主动齿轮位于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轴位于底盘上且能够转动,从动齿轮位于连接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旋翼驱动电机安装在连接轴上,旋翼本体与旋翼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调位于连接轴上且与旋翼驱动电机电连接;当位于底盘前端的两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垂直于底盘,底盘后端的两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平行于底盘时,两个旋翼模组为机器人的爬行提供助力;当四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均垂直于底盘时,两个旋翼模组为机器人在目标位置的驻停提供助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履带式爬行模组包括履带、从动轮、主动轮、履带支架、履带驱动电机和吸盘;履带支架的中部延伸出一个凸台与底盘连接;履带驱动电机通过履带驱动电机支架安装在履带支架的前端,主动轮位于履带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履带支架上间隔设有多个从动轮,履带套装在主动轮和所有从动轮上,履带上间隔设有多个吸盘。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履带支架以及连接轴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组包括飞控、机载电脑、无线传输模块、接收机、天线和地面遥控器;飞控与机载电脑连接,机载电脑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地面遥控器传输数据,天线接
收地面遥控器发射的信号并传输给接收机,接收机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机载电脑。
[0012]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还包括摄像头和云台,摄像头通过云台安装在底盘前端,摄像头与机载电脑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技术的履带式飞爬机器人一方面采用履带式结构,保证机器人具有良好稳定性和越障能力,能够适用于桥梁、山坡等场合;另一方面设置有旋翼模组,将底盘后端的两个旋翼本体的轴向调整至与底盘平行,四个旋翼本体旋转提供向前的推力,进而为机器人爬行提供助力,实现机器人的快速爬行,以克服履带式机器人运动缓慢的问题;当机器人爬行至目标位置时,使四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均垂直于底盘,四个旋翼本体类似于直升机旋翼为机器人提供升力,与吸盘提供的吸附力一起实现机器人的驻停,保证了驻停时的稳定性,防止机器人掉落。底盘、履带支架以及连接轴均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实现机器人的轻量化,减小自重;履带支架的框架结构也为旋翼本体旋转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履带式爬行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底盘与两个旋翼模组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旋翼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电池箱与底盘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分电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2]图中:1、履带;2、从动轮;3、主动轮;4、履带支架;5、履带驱动电机;6、履带驱动电机支架;7、摄像头;8、云台;9、飞控;10、分电板;11、机载电脑;12、无线传输模块;13、接收机;14、天线;15、电调;16、旋翼本体;17、旋翼驱动电机;18、旋翼驱动电机支架;19、轴承座;20、从动齿轮;21、主动齿轮;22、连接轴;23、舵机;24、电池箱;25、蓄电池;26、底盘;27、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以此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包括底盘26、履带式爬行模组、旋翼模组和控制模组;底盘2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履带式爬行模组,底盘26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旋翼模组,履带式爬行模组用于实现机器人在壁面上的爬行,旋翼模组为机器人的爬行提供助力,同时为机器人在目标位置的驻停提供助力;控制模组安装在底盘上,控制机器人各个模组的协调工作。
[0025]所述履带式爬行模组包括履带1、从动轮2、主动轮3、履带支架4、履带驱动电机5、履带驱动电机支架6和吸盘27;履带支架4为六边形框架结构,履带支架4的中部延伸出一个凸台与底盘26连接;履带驱动电机5通过履带驱动电机支架6安装在履带支架4的前端,主动轮3固定在履带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上,履带支架4上间隔设有多个从动轮2,履带1套装在主
动轮3和所有从动轮2上,履带1上间隔设有多个吸盘27;通过履带驱动电机5带动主动轮3和从动轮2转动,使履带1转动,实现机器人在壁面上的爬行,通过吸盘27提供机器人与壁面之间的吸附力,防止机器人掉落。
[0026]所述旋翼模组包括电调15、旋翼本体16、旋翼驱动电机17、主动齿轮21、从动齿轮20、连接轴22和舵机23;舵机23固定在底盘26上,舵机2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21;连接轴22通过轴承座19转动安装在底盘26上,从动齿轮20固定在连接轴22上,主动齿轮21和从动齿轮20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旋翼驱动电机17通过旋翼驱动电机支架18安装在连接轴22上,旋翼本体16固定在旋翼驱动电机17的输出轴上,电调15安装在连接轴22上且与旋翼驱动电机17电连接,电调15根据控制模组的控制信号调节旋翼驱动电机17的转速,通过旋翼驱动电机17实现旋翼本体16的旋转;通过舵机23带动连接轴22转动,从而调整旋翼本体16的轴向方向,当底盘26前端的旋翼模组的旋翼本体16的轴向垂直于底盘26,底盘26前端的旋翼模组的旋翼本体16的轴向平行于底盘26,底盘26后端两个旋翼本体16类似于螺旋桨,旋翼本体16旋转产生向前的推力,为机器人的爬行提供助力;当四个旋翼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履带式飞爬机器人,包括底盘、履带式爬行模组和控制模组;底盘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履带式爬行模组,控制模组位于底盘上;其特征在于,该机器人还包括旋翼模组,底盘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旋翼模组;所述旋翼模组包括电调、旋翼本体、旋翼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连接轴和舵机;舵机位于底盘上,主动齿轮位于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轴位于底盘上且能够转动,从动齿轮位于连接轴上,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通过传动皮带连接;旋翼驱动电机安装在连接轴上,旋翼本体与旋翼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调位于连接轴上且与旋翼驱动电机电连接;当位于底盘前端的两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垂直于底盘,底盘后端的两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平行于底盘时,两个旋翼模组为机器人的爬行提供助力;当四个旋翼本体的轴向均垂直于底盘时,两个旋翼模组为机器人在目标位置的驻停提供助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飞爬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爬行模组包括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飞韩可瑶杨梦阳郭睿石彦哲郭鑫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