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支撑外壳工件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工作台上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通管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输入端连接在固定架外侧,输出端与第一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输出端与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在支撑筒上,通过一个侧支架通过压杆带动密封活塞对第一气筒底部空气进行压缩,在气压作用下,多个活塞杆向外移动对外壳内周侧形成全面且均匀的支撑固定效果。定效果。定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
[0001]本申请为申请号为2022104623491、申请日为2022年04月28日、专利技术名称“一种气动固定式蓄电池外壳打磨装置”的分案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3]蓄电池外壳是蓄电池的组成部件之一,用于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现有的蓄电池外壳一般采用耐酸、耐热的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打磨,但是蓄电池外壳打磨过程中,一般通过夹持机构对外壳两侧进行挤压式夹持固定,此种方式在对外壳进行固定时,对外壳的作用力不均匀,容易使外壳变形;并且对外壳的固定方式单一,对外壳无法形成全面有效的固定效果。另外,在对外壳进行打磨过程中,无法及时对打磨产生的废屑进行清理,容易影响打磨块对外壳的打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以解决传统技术中通过夹持机构对外壳两侧进行挤压式夹持固定的方式对外壳的作用力不均匀容易使外壳变形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支撑外壳工件的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工作台上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通管和固定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输入端连接在固定架外侧,输出端与第一连通管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输出端与固定组件连接,所述固定组件连接在支撑筒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侧支架、压杆、第一气筒、第二气筒、密封活塞和复位弹簧,两个所述侧支架固定连接在固定架两侧,且远离固定架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杆,所述工作台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所述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位于支撑盘两侧外,且内部均密封滑动连接有密封活塞,两个所述压杆底端分别密封贯穿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且抵靠在密封活塞上表面,所述密封活塞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两个所述复位弹簧远离密封活塞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内底部,所述第一连通管输入端连通在第一气筒底部,固定架移动通过侧支架和活塞杆带动两个密封活塞在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内向下密封滑动,从而在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顶部形成负压空间、底部形成高压空间,为后续部件动作提供动力;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密封环管、固定管、活塞杆和固定弹簧,所述密封环管同轴密封转动连接在转动柱底端外周侧,且与内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输出端与密封环管连通,所述转动柱顶端外周侧连通有多个固定管,多个所述固定管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固定管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多个所述活塞杆远离转动柱一端均抵靠在待打磨外壳内侧,对外壳内周侧形成均匀的支撑固定效果,提高外壳被打磨
时的稳定性。
[0007]优选地,所述转动柱底端外侧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密封环管内周侧中部同轴开设有环形口,多个所述连通孔一端与内腔连通,且另一端与环形口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包括第二连通管和橡胶层,所述第二连通管输入端连通在第二气筒顶部,且输出端密封贯穿工作台和转动柱并伸出转动柱顶部,所述橡胶层包覆在支撑盘上表面上,对外壳内形成负压吸附固定效果,提高外壳被打磨时的稳定性。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均连通有平衡管,两个所述平衡管远离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一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平衡管内安装有限压阀,避免平衡管内外压差过大,影响对外壳的固定效果。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气筒和第二气筒上均连接有除屑组件,所述除屑组件包括缓冲仓、缓冲活塞、缓冲弹簧、除屑管和电磁阀,两个所述缓冲仓向背离一端均连通有导管,两个所述导管分别连通在第一气筒顶部和第二气筒底部,所述缓冲仓内密封滑动连接有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与缓冲仓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两个所述缓冲仓相向一端均连通有除屑管,两个所述除屑管内均安装有电磁阀,两个所述除屑管输出端分别指向待打磨外壳顶部两侧,两个电磁阀同步间隙导通,使缓冲弹簧释放先前积蓄的弹性势能,最终在两个除屑管之间形成气流流动通路,对外壳上的废屑形成处理效果,提高打磨块对外壳的打磨效果。
[0011]优选地,所述工作台内连接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驱动齿轮和外齿圈,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工作台内,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同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外齿圈同轴固定连接在转动柱底端外周侧,所述驱动齿轮与外齿圈相互啮合,转动电机输出端转动,通过驱动齿轮和外齿圈带动转动柱转动,提高外壳被打磨的范围。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的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使用时伸缩机构输出端伸长时通过固定架带动两个侧支架向下移动,一个侧支架通过压杆带动密封活塞对第一气筒底部空气进行压缩,并通过第一连通管和密封环管增大支撑筒的内腔气压,从而克服固定弹簧的弹力,推动多个活塞杆向外移动,在气压作用下,多个活塞杆对外壳内周侧形成全面且均匀的支撑固定效果。
[0014]进一步地,另一个侧支架通过压杆带动密封活塞对第二气筒顶部空间进行拉伸,通过第二连通管对外壳与支撑盘之间的空间输出负压,通过负压作用将外壳固定在支撑盘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壳的固定效果,能够提高外壳被打磨时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地,在对外壳进行打磨过程中,间隙同步启动两个除屑管内的电磁阀,两个缓冲仓内的缓冲弹簧积蓄弹性势能部分释放,使一个除屑管对外进行喷气,另一个除屑管对外进行负压抽吸,进而在外壳上表面形成气流流通,对外壳上的废屑形成清理效果,避免废屑影响打磨块对外壳的打磨操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吸附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工作台、2安装架、3伸缩机构、4固定架、5打磨电机、51打磨块、6支撑盘、7支撑筒、71内腔、8固定机构、811侧支架、812压杆、813第一气筒、814第二气筒、815密封活塞、816复位弹簧、82第一连通管、83固定组件、831密封环管、832固定管、833活塞杆、834固定弹簧、84吸附组件、841第二连通管、842橡胶层、9除屑组件、91缓冲仓、92缓冲活塞、93缓冲弹簧、94除屑管、95电磁阀、10转动机构、101转动电机、102驱动齿轮、103外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安装架2上安装有伸缩机构3,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外壳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上安装有伸缩机构(3),所述伸缩机构(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支撑外壳工件的支撑筒(7),所述支撑筒(7)内开设有内腔(71),所述工作台(1)上连接有固定机构(8),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通管(82)和固定组件(83),所述驱动组件输入端连接在固定架(4)外侧,输出端与第一连通管(82)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82)输出端与固定组件(83)连接,所述固定组件(83)连接在支撑筒(7)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侧支架(811)、压杆(812)、第一气筒(813)、第二气筒(814)、密封活塞(815)和复位弹簧(816),两个所述侧支架(811)固定连接在固定架(4)两侧,且远离固定架(4)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杆(812),所述工作台(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筒(813)和第二气筒(814),所述第一气筒(813)和第二气筒(814)位于支撑筒(7)的两侧,且内部均密封滑动连接有密封活塞(815),两个所述压杆(812)底端分别密封贯穿第一气筒(813)和第二气筒(814),且抵靠在密封活塞(815)上表面,所述密封活塞(81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816),两个所述复位弹簧(816)远离密封活塞(815)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筒(813)和第二气筒(814)内底部,所述第一连通管(82)输入端连通在第一气筒(813)底部;所述固定组件(83)包括密封环管(831)、固定管(832)、活塞杆(833)和固定弹簧(834),所述密封环管(831)同轴密封转动连接在支撑筒(7)底端外周侧,且与内腔(71)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82)输出端与密封环管(831)连通,所述支撑筒(7)顶端外周侧连通有多个固定管(832),多个所述固定管(832)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活塞杆(833),所述活塞杆(833)与固定管(83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834),多个所述活塞杆(833)远离支撑筒(7)一端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奎,周平,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市恒瑞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