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31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风技术领域,针对现有洁净传递窗仍然会存在对物体底面清洁不充分,以及整体清洁时间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具体是涉及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包括有传递窗本体和第一进风装置,传递窗本体上设有传递通道,传递窗本体还包括有承载板,承载板安装于传递通道的底部,承载板下方依次设置有气流引导板和底板,气流引导板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承载板上满布设置有顶柱,顶柱的内部呈中空状态且顶端开口,顶柱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风孔,通过本申请完成了对物体底面的点对点接触的支撑,并直接将物体底面的浮灰吹离且立即进行抽离,实现了对放入传递窗的物体底面充分清洁的目的。放入传递窗的物体底面充分清洁的目的。放入传递窗的物体底面充分清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
,具体是涉及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

技术介绍

[0002]传递窗作为洁净室的一种辅助设备,主要用于非洁净区与洁净区之间的小件物品的传递,以减少洁净室的开门次数,最大限度的降低洁净区的污染。传递窗广泛应用于微细科技、生物实验室、制药厂、医院、食品加工业、LCD、电子厂等等一切需要空气净化的场所。
[0003]中国专利CN108434474A公开了一种洁净传递窗,在传递窗的下部增设紫外线灭菌灯,可以对传递物品的所有表面进行灭菌消毒;在传递窗内增设网孔隔板或格栅隔板,将传递物品下表面的尘埃颗粒通过气流循环带出,降低外部物品的进入对洁净区污染的风险。
[0004]但是由于物体在进行洁净的过程中,物品的底面将与支撑面进行覆盖式接触,即使底部为网格隔板或格栅隔板,仍然会存在对物体底面清洁不充分,以及整体清洁时间效率过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需要提出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洁净传递窗仍然会存在对物体底面清洁不充分,以及整体清洁时间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包括有传递窗本体和第一进风装置,传递窗本体上设有传递通道,传递通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杀菌灯,第一进风装置安装于传递窗本体内部,并且第一进风装置的出风口朝向传递通道内部,传递窗本体上还设置有DOP检测口;传递窗本体还包括有承载板,承载板安装于传递通道的底部,承载板下方依次设置有气流引导板和底板,气流引导板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气流引导板和底板均与传递窗本体固定连接,承载板上满布设置有顶柱,顶柱同时贯穿承载板和气流引导板,并且顶柱与承载板滑动连接,顶柱的内部呈中空状态且顶端开口,顶柱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风孔,顶柱通过第一弹性元件与底板弹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常态时第一出风口高于承载板,并且风孔与气流引导板的出风通道连通;顶柱的顶端内壁呈锥形,并且其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顶柱的内部设置有顶针,顶针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密封板通过第二弹性元件与顶柱内部弹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常态下密封板与顶柱内壁形成密封状态,且顶针高于顶柱;当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均受压后,顶柱的第一出风口被承载板封堵,并且顶柱顶端、风孔和气流引导板的进风通道形成连通;传递窗本体上还设置有抽风装置和第二进风装置,传递通道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出风口,抽风装置的进风口分别与气流引导板的出风通道和传递通道侧壁的第二出风口连接,第二进风装置的出风口与气流引导板的进风通道连接。
[0007]优选的,顶柱的顶端沿其径向开设有用以引导气流走向的缺口。
[0008]优选的,顶针上套设有密封圈,并且密封圈与顶柱的内壁固定连接,顶针与密封圈动密封连接,顶针的内部呈中空状态,并且顶针的顶部开口,顶针侧壁上开设有引流孔,并且引流孔与顶针的内部连通,当顶针处于受压状态时引流孔处于密封圈下方。
[0009]优选的,顶针的顶端沿其径向开设有用以引导气流走向的缺口。
[0010]优选的,顶柱上的第一出风口沿顶柱的轴线环绕设置。
[0011]优选的,底板上满布设置有与顶柱数量对应的压力传感器,当顶柱受压后将直接接触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传递窗本体的控制系统进行连接,控制系统将压力传感器的分布形成点阵图。
[0012]优选的,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承托板,承托板与传递窗本体固定连接,顶柱上套设有转动环,转动环与顶柱滑动连接,并且顶柱与承托板可转动连接;自净式传递窗还包括有用以驱动转动环转动的旋转驱动器,旋转驱动器通过链条和齿轮与满布在承载板上的顶柱传动连接。
[0013]优选的,顶柱和顶针的顶部均对称设置有滚动体。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通过在承载板、气流引导板、底板、顶柱和顶针的配合下,完成了对物体底面的点对点接触的支撑,并直接将物体底面的浮灰吹离且立即进行抽离,实现了对放入传递窗的物体底面充分清洁的目的,解决了现有传递窗在对物品进行清洁时,物品的底面将与支撑面进行覆盖式接触,导致清洁不充分以及整体清洁时间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单个顶针和顶柱的常态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处放大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单个顶针和顶柱的受压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处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多个顶针和顶柱的工作状态下的主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顶针和顶柱受压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C处放大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中标号为:1

传递窗本体;1a

传递通道;1a1

第二出风口;1b

密封门;2

第一进风装置;3

承载板;4

气流引导板;4a

出风通道;4b

进风通道;5

底板;5a

压力传感器;5b

承托板;6

顶柱;6a

第一出风口;6b

风孔;6c

第一弹性元件;6d

转动环;7

顶针;7a

密封板;7b

第二弹性元件;7c

引流孔;7d

密封圈;
8

抽风装置;9

第二进风装置;10

旋转驱动器;11

滚动体。
实施方式
[0017]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专利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
[0018]如图1至图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包括有传递窗本体1和第一进风装置2,传递窗本体1上设有传递通道1a,传递通道1a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杀菌灯“图中未示出”,杀菌灯具体为紫外线杀菌灯但不仅限于此,传递通道1a的两端设置有密封门1b,密封门1b上设置有双层钢化玻璃,双层钢化玻璃也称“钢化夹胶玻璃”,不但具有钢化玻璃较大抗击力的特点,也具有普通夹层玻璃的特性,玻璃即使碎裂,碎片也会因中间胶合层的作用粘为一体,使之有效防止了碎片坠落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人身安全;密封门1b采用双门磁力锁互锁,杜绝锁体卡死造成门无法打开的情况,也杜绝了断电后门自动开启而对洁净区而造成污染的情况,紫外线杀菌定时控制互锁系统,杀菌时间未到门无法打开,起到强制杀菌和吹淋的作用,第一进风装置2安装于传递窗本体1内部,第一进风装置2位于传递通道1a的上方,并且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洁净室用双开门自净式传递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传递窗本体(1)和第一进风装置(2),传递窗本体(1)上设有传递通道(1a),传递通道(1a)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杀菌灯,第一进风装置(2)安装于传递窗本体(1)内部,并且第一进风装置(2)的出风口朝向传递通道(1a)内部,传递窗本体(1)上还设置有DOP检测口;传递窗本体(1)还包括有承载板(3),承载板(3)安装于传递通道(1a)的底部,承载板(3)下方依次设置有气流引导板(4)和底板(5),气流引导板(4)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出风通道(4a)和进风通道(4b),气流引导板(4)和底板(5)均与传递窗本体(1)固定连接,承载板(3)上满布设置有顶柱(6),顶柱(6)同时贯穿承载板(3)和气流引导板(4),并且顶柱(6)与承载板(3)滑动连接,顶柱(6)的内部呈中空状态且顶端开口,顶柱(6)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风口(6a)和风孔(6b),顶柱(6)通过第一弹性元件(6c)与底板(5)弹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6c)常态时第一出风口(6a)高于承载板(3),并且风孔(6b)与气流引导板(4)的出风通道(4a)连通;顶柱(6)的顶端内壁呈锥形,并且其内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顶柱(6)的内部设置有顶针(7),顶针(7)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7a),密封板(7a)通过第二弹性元件(7b)与顶柱(6)内部弹性连接,第二弹性元件(7b)常态下密封板(7a)与顶柱(6)内壁形成密封状态,且顶针(7)高于顶柱(6);当第一弹性元件(6c)和第二弹性元件(7b)均受压后,顶柱(6)的第一出风口(6a)被承载板(3)封堵,并且顶柱(6)顶端、风孔(6b)和气流引导板(4)的进风通道(4b)形成连通;传递窗本体(1)上还设置有抽风装置(8)和第二进风装置(9),传递通道(1a)侧壁开设有若干第二出风口(1a1),抽风装置(8)的进风口分别与气流引导板(4)的出风通道(4a)和传递通道(1a)侧壁的第二出风口(1a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启明孙国伟梁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