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97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属于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领域。所述方法基于目的层系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和整理所有观测系统的子区或面元上不同偏移距和不同方位角的覆盖次数;步骤2:计算观测系统的相似性距离或相似性系数;步骤3:分析和评价观测系统。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从目的层系覆盖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三维地震采集观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成熟,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解决当前油气面临的复杂问题的重要技术对策之一。高密度及超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在面向常规复杂油气藏、隐蔽油气藏和非常规油气藏等油气勘探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003]观测系统设计在地震采集系统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针对地震地质条件复杂性,观测系统设计考虑了影响地震采集、成像和解释的影响因素,并为消除或改善这些影响因素提供了解决方案,且致力于有效降低地震采集成本。
[0004]三维观测系统设计中包含了很多参数估算,如面元大小、有效覆盖次数,最大偏移距,最小偏移距,接收点/线间距和炮点/线间距,排列片宽度等等。勘探目的层的尺度大小及对地震分辨率的要求决定了面元的大小,有效覆盖次数取决于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及期望的地震剖面信噪比,最大偏移距选择需要满足目的层速度分析精度要求;不考虑细分面元问题,接收点和炮点间距一般等于面元网格的两倍;最小偏移距和浅层覆盖次数将影响浅表层反演精度和静校正建模等等,而关于接收线及炮点线间距的估算,与排列片长度、宽度以及设计的覆盖次数有关。
[0005]众所周知,观测系统是炮点线与接收点线的排列组合,一个已知的三维模型区块,并给定面元大小和覆盖次数,接收线距和炮线距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排列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并产生很多不同的三维观测系统。显然,除经济因素之外,观测系统设计和选择无疑存在多解性。
[0006]一个观测系统的优劣取决于地震成像的效果。地震成像对观测系统的基本要求:

足够小的接收点线距和炮线距,保持浅层目的层具有一定的覆盖次数,以获得准确的浅表层速度模型和静校正模型;

足够大的偏移距,以满足速度分析精度要求;

目的层具有较高的覆盖次数及方位角分布的均匀性,提高剖面的信噪比。
[0007]从地震成像对观测系统的基本要求出发,可以把浅层目的层覆盖次数、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及方位角分布的均匀性、最大偏移距等关键参数,看成是由三维观测系统偏移距

方位角

有效覆盖次数等张量构成的多维空间,而观测系统是多维空间的一个曲面或点,通过计算多维空间曲面的相似性或点的距离,评价观测系统的相似性,优化观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及系统,基于目的层系覆盖次数

偏移距

方位角等多参数、多维度的评价方法,以满足地震采集设计中对观测系统综合定量评价的要求。
[0009]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0]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基于目的层系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2]所述方法包括:
[0013]步骤1:收集和整理所有观测系统的子区或面元上不同偏移距和不同方位角的覆盖次数;
[0014]步骤2:计算观测系统的相似性距离或相似性系数;
[0015]步骤3:分析和评价观测系统。
[0016]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17]所述步骤1的操作包括:
[0018]通过炮检点的坐标直接计算得到子区或面元上所有覆盖的偏移距、方位角,并分类统计得到覆盖次数。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0]所述步骤1的操作包括:
[0021]从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软件中的玫瑰图中直接下载获得偏移距、方位角,覆盖次数。
[002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23]所述步骤2的操作包括:
[0024]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地质任务,确定不同目的层系的加权系数κ
kj

[0025]利用下式计算A观测系统和B观测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距离D或相似性系数S:
[0026][0027][0028]其中,:K、J分别为偏移距、方位角划分的段数;N
kjA
是A观测系统中的第k个偏移距和第j方位角范围的覆盖次数,N
kjB
是B观测系统中的第k个偏移距和第j方位角范围的覆盖次数。
[002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0]所述步骤3的操作包括:
[0031]相似性距离D越小、相似性系数S越大,则两个观测系统越相似,反之,两个观测系统的差异越大。
[003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3]所述步骤3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0034]根据经济性原则选择观测系统:如果A观测系统比B观测系统更经济,则选择A观测系统作为最优观测系统。
[003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0036]所述步骤3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0037]根据技术性原则选择观测系统:将A观测系统和B观测系统的并集作为标准观测系
统;
[0038]计算A观测系统与标准观测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距离D或相似性系数S、B观测系统与标准观测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距离D或相似性系数S;
[0039]选择相似性距离D小的观测系统,或者相似性系数S大的观测系统作为最优观测系统。
[004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观测系统评价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41]采集单元:用于收集和整理所有观测系统的子区或面元上不同偏移距和不同方位角的覆盖次数;
[0042]计算单元:与所述采集单元连接,用于计算观测系统的相似性距离或相似性系数;
[0043]评价单元:与计算单元连接,用于分析和评价观测系统。
[004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至少一个程序,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观测系统评价方法中的步骤。
[004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46]利用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从目的层系覆盖次数

偏移距

方位角等多参数、多维度对观测系统的评价,满足了地震采集设计中对观测系统综合定量评价的要求,符合野外实际,适用野外生产和理论研究。
附图说明
[0047]图1

1炮检对向量示意图;
[0048]图1

2面元向量集合示意图;
[0049]图2本专利技术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51]本专利技术为三维观测系统定量评价和优化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推导严谨、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便、结论合理等优点,适用野外生产,对观测系统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目的层系的覆盖次数、偏移距、方位角对观测系统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和整理所有观测系统的子区或面元上不同偏移距和不同方位角的覆盖次数;步骤2:计算观测系统的相似性距离或相似性系数;步骤3:分析和评价观测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操作包括:通过炮检点的坐标直接计算得到子区或面元上所有覆盖的偏移距、方位角,并分类统计得到覆盖次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操作包括:从三维观测系统设计软件中的玫瑰图中直接下载获得偏移距、方位角,覆盖次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测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操作包括: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和地质任务,确定不同目的层系的加权系数κ
kj
;利用下式计算A观测系统和B观测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距离D或相似性系数S:利用下式计算A观测系统和B观测系统之间的相似性距离D或相似性系数S:其中,:K、J分别为偏移距、方位角划分的段数;N
kjA
是A观测系统中的第k个偏移距和第j方位角范围的覆盖次数,N
kjB
是B观测系统中的第k个偏移距和第j方位角范围的覆盖次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厚成彭代平肖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