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循环A2/O2间歇曝气生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679 阅读:5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循环A2/O2间歇曝气生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包括缺氧池(A1)、厌氧池(A2)、间歇曝气好氧池(O1)、二沉池及加载生物填料生物脱氮池(O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池(A2)前设有缺氧池(A1);所述缺氧池(A1)内进入原污水流量的80-90%;所述厌氧池(A2)内进入原污水流量的10-20%;所述间歇曝气好氧池采用连续进水,间歇鼓风曝气,连续出水,混合液连续回流的流程;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水污泥经泥水分离后打入缺氧池,混合液也回流到缺氧池;二沉池上清液进入生物脱氮池(O2)脱氮;生物脱氮池(O2)内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强了碳源反硝化作用,充分利用进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碳源,可减少曝气阶段的用气量,也有利于厌氧阶段磷的释放,提高磷的去除效率,也减少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江河、湖泊、海洋污染程度有增大趋势, 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城市污水处理是高能耗行业之一。高能耗一方面造成了污水处理设 施运营成本高;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现阶段的能源危机。发达国家在污水 处理节能降耗方面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践,而国内污水处理行业目前侧重在设施建设,对 于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及优化运营尚未进行系统地研究。到2007年底,全国的污水处理率 已超过49%,“十一五”期间还将有大批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营运,“十一五”期末,我国城 市污水厂总数将达3000余座,污水处理设计规模将超过5000万m/d。已建的城市污水处理 厂大都以《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级B标为排放标准的,随着节 能减排和区域综合治理的需要,许多污水厂需要提标改造。因此,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与提 标后达标排放将成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污水中的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污染污物A2/0 工艺因其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而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之中。但由于设计运行不合理, 相当一部分A2/0工艺存在着高能耗问题。如曝气量过大.一方面导致高能耗(鼓风曝气 约占总耗电量的40 60% ),另一方面导致缺氧区或厌氧区工作失常,工艺脱氮除磷效率 下降。因此,研发新型节能降耗脱氮除磷工艺及低能耗的改良A2/02工艺,确保城市污水厂 达标排放,对于解决我国现有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所面临的成本高、能耗高等问 题具有现实意义。常规A2/0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之一,其呈 厌氧(Al)/缺氧(A2)/好氧(0)的布置形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聚 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 区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但是,①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 艺系统所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经历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 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区进入好氧区,这对于除磷是不利的;②由于缺氧区位于 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③由于厌氧区 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避免该影响而开发的一些新工艺 (如UCT等)趋于复杂化;④实际运转经验表明,按照缺氧-好氧两段设计的脱氮工艺系统 也常常表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因此,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1/A2/0)布置的合理性值 得进一步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开发一种耗能低,脱氮除磷效果 好,占地面积少,并可适应较高氨氮、总磷浓度而C/N低废水的反置式三循环连续进水间歇鼓风曝气污水处理工艺。新型节能反置式三循环A2/02间歇鼓风曝气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污水是对目前已 有处理工艺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和多年调试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是以强化脱氮除 磷、节能为主要目的的生物处理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通过参与释磷和吸磷过程的回流污 泥量增加,并且经过释磷后的聚磷菌直接进入好氧环境,吸磷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缺氧区在 工艺前端,反硝化菌优先获得易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反硝化速率提高;通过在第一好氧池 连续进水间歇曝气,降低能耗;设独立的装填料的悬浮生物滤池脱氮,将自养型硝化和亚硝 化菌与异养菌种群(脱炭)分相培养,保证出水氨氮、总氮都能达标排放;在不影响脱氮效 率的前提下通过缩短污泥泥龄来提高生物脱磷效率,必要时可在第一段好氧池中投加适量 铁盐,来提高磷的去除效率。基于上述总体构思,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的一种反置式三循环A2/02连续进水间歇鼓风曝气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缺氧池Al、厌氧池 A2、间歇曝气好氧池01、二沉池及加载生物填料生物脱氮池0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池 A2前设有缺氧池Al ;所述缺氧池Al内进入原污水流量的80-90%,同步进入的还有从二沉 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间歇曝气好氧池01及生物脱氮池02内回流的混合液;所述厌氧池 A2内进入原污水流量的10-20%,同步进入的还有经缺氧池Al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所述 缺氧池内循环的混合液流量为原污水流量的2. 0-3. 0倍;所述好氧池采用连续进水,间歇 鼓风曝气,连续出水,混合液连续回流的流程,间歇曝气好氧池01及生物脱氮池02中的混 合液通过内回流泵回流到缺氧池,回流比为原污水流量的2. 0 3. 0,污水通过出水槽流入 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水污泥经泥水分离后,部分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泵打入缺氧池,混 合液也回流到缺氧池,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泵打入污泥处理系统;二沉池上清液进入生物脱 氮池02脱氮,该池内设有生物脱氮专用的填料,以通过脱氮效率。为保证氨氮、总氮达标, 生物脱氮池02池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回流比为1. 5^2. 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为优选,间歇曝气好氧池01间歇鼓风曝气的停曝/曝气时间为1/Γ1/2。采用 间歇曝气的方式,通过内回流,增强了碳源反硝化作用。作为优选,二沉池后设置专用脱氮池(O2)。因此,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曝气好氧池前设前置式缺氧、厌氧反应器,间歇曝气好氧池为设有进出水口的长方形池,池内安装有可提升微孔曝气装置和推流搅拌机;并采用 间歇曝气的方式,通过内回流,增强了碳源反硝化作用,充分利用进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碳 源,以硝态氮(N02-、N03-)中化合态氧(非分子氧)作为电子受体,降低了好氧池中的有机 负荷,可减少曝气阶段的用气量,也有利于厌氧阶段磷的释放(硝态氮干扰减少),提高磷 的去除效率,也减少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耗电量。设置专用脱氮池(02),将自养型硝化和亚 硝化菌与异养菌种群(脱炭)分相培养,有利于保证出水氨氮、总氮都能达标排放。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工艺流程框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如图2所示,1-缺氧池Al,2-厌氧池A2,3_间歇曝气好氧池01,4_ 二沉池,5_生物脱氮池02,6-潜水搅拌机,7-鼓风机,8-电动阀,9-刮泥机,10-01池内回流泵,11- 二沉 池污泥回流泵,12-脱氮池内回流泵,13-生物填料,14-进水管,15-01池内回流管,16-污泥 回流管,17-脱氮池内回流管,18-可提升微孔曝气管。如图1所示的本改进型高效脱氮除磷生物反应系统,采用反置式A2/0工艺,即在 厌氧池前设脱硝池(缺氧池),以降低回流污泥中硝酸盐类对厌氧释磷的影响,并抑制丝状 菌生长,为了解决缺氧池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将进水按比例进入缺氧池和厌氧池中。下面对各反应器单元功能与工艺特征作进一步阐述1.缺氧池(反硝化池)Al,大部分原污水(80-90% Q) (Q-原污水流量)进入,同 步进入的还有从二沉池4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好氧池01及加载生物填料生物脱氮池02 内回流混合液,本反应器的主要功能为消耗掉回流污泥及混合液所含的溶解氧和硝态氧, 异养菌利用回流污泥中携带的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快速反硝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循环A↑[2]/O↑[2]间歇曝气生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包括缺氧池(A↓[1])、厌氧池(A↓[2])、间歇曝气好氧池(O↓[1])、二沉池及加载生物填料生物脱氮池(O↓[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池(A↓[2])前设有缺氧池(A↓[1]);所述缺氧池(A↓[1])内进入原污水流量的80-90%,同步进入的还有从二沉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间歇曝气好氧池(O↓[1])及生物脱氮池(O↓[2])内回流的混合液;所述缺氧池内循环的混合液流量为原污水流量的2.0-3.0倍;所述厌氧池(A↓[2])内进入原污水流量的10-20%,同步进入的还有经缺氧池(A↓[1])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所述间歇曝气好氧池采用连续进水,间歇鼓风曝气,连续出水,混合液连续回流的流程;间歇曝气好氧池(O↓[1])及生物脱氮池(O↓[2])中的混合液通过内回流泵回流到缺氧池;回流比为原污水流量的2.0~3.0,污水通过出水槽流入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内的污水污泥经泥水分离后,部分污泥通过回流污泥泵打入缺氧池,混合液也回流到缺氧池;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泵打入污泥处理系统;二沉池上清液进入生物脱氮池(O↓[2])脱氮,所述池内设有生物脱氮专用的填料;生物脱氮池(O↓[2])内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回流比为1.5~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荣武韦彦斐周刚李欲如沈浙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