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314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固定装置,包括动力电池、车身、顶端探测、后端门及布置在动力电池周围的多个磁悬浮机构;动力电池布置在车身的下方,其前、后、底、左及右部均布置有永磁铁;顶端探测布置在车身底部,动力电池上端,用于检测动力电池的位置高度,并将高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后端门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可由控制单元控制分离,使动力电池从外部推入;多个磁悬浮机构能够构成可容纳动力电池的封闭空间,多个磁悬浮机构均为整车供电,并由控制单元控制产生电磁场;所述磁悬浮机构和后端门均为电磁铁。本发明专利技术仅通过磁悬浮实现动力电池的固定,不受硬约束影响,而且,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可快速与汽车脱离。与汽车脱离。与汽车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核心部件,如何保证动力电池安全可靠的固定一直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动力电池的固定存在两大问题:1、机械连接、硬约束影响固定;2、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无法快速脱离汽车。基于此,急需研发一种新型电池固定装置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还提供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车辆,以解决现有动力电池固定存在固定受硬约束影响以及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无法快速脱离汽车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包括动力电池1、车身2、顶端探测3、后端门9以及布置在动力电池1周围的多个磁悬浮机构;
[0006]所述动力电池1布置在车身2的下方,动力电池1与车身2不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固定;所述动力电池1的前部、后部、底部、左部及右部均布置有永磁铁;
[0007]所述顶端探测3布置在车身2底部,动力电池1上端,用于检测动力电池1的位置高度,并将高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
[0008]所述后端门9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可由控制单元控制分离,使动力电池1从外部推入;
[0009]所述多个磁悬浮机构能够构成可容纳动力电池1的封闭空间,多个磁悬浮机构均为整车供电,并由控制单元控制产生电磁场;所述磁悬浮机构和后端门9均为电磁铁。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永磁铁包括但不限于铁磁铁、钢磁铁、铷磁铁等强力磁铁。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端探测3为距离传感器,顶端探测3检测距离的误差≤2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磁悬浮机构为设置在动力电池1底端、右端、左端和前端的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所述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可以实现电磁铁的通电形成电磁场、断开电源取消磁场、增强或者减弱电磁场等功能,其中,前端磁悬浮8位于车头7后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空间与动力电池1磁悬浮状态的最小距离≥5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后端门9能够实现电磁铁的通电形成电磁场、断开电源取消磁场、增强或者减弱电磁场等功能。
[0015]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为BMS或者VCU。
[0016]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A、正常安装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打开,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产生电磁场,此时将动力电池1从后端门9外部推入,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的电磁场强弱,调整动力电池1的位置,使动力电池1布置在封闭空间的居中部位且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后端门9关闭;
[0018]B、正常换下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打开,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电磁场保持不变,前端磁悬浮8电磁场变强将动力电池1从后端门9推出,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的电磁场强弱,使动力电池1布置在封闭空间的居中部位且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后端门9关闭;
[0019]C、电池热失控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打开,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产生电磁场且磁场强度达到极限,此时将动力电池1从后端门9外部推入,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的电磁场强弱,调整动力电池1的位置,使动力电池1不碰触即可,后端门9关闭;
[0020]D、汽车加速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常闭,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电磁场保持不变,后端门9电磁场变强,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后端门9的电磁场强弱调节,使动力电池1布置在封闭空间的居中部位且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0021]E、汽车减速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常闭,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后端门9电磁场保持不变,前端磁悬浮8电磁场变强,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后端门9的电磁场强弱调节,使动力电池1布置在封闭空间的居中部位且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0022]F、汽车减速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常闭,底端磁悬浮4、前端磁悬浮8、后端门9电磁场保持不变,右端磁悬浮5和左端磁悬浮6的电磁场进行调节,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后端门9的电磁场强弱调节,使动力电池1布置在封闭空间的居中部位且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0023]进一步地,步骤A,要求整体操作时间≤30s,步骤B,要求整体操作时间≤20s,步骤C,要求整体操作时间≤5s。
[0024]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本专利技术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包括动力电池、车身、顶端探测、底端磁悬浮、右端磁悬浮、左端磁悬浮、车头、前端磁悬浮和后端门,其与车身没有任何机械连接结构,仅通过磁悬浮实现动力电池的固定,不受硬约束影响,而且,动力电池发生热失控之后可快速与汽车脱离。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图1

图3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电池(1)、车身(2)、顶端探测(3)、车头(7)、后端门(9)以及布置在动力电池(1)周围的多个磁悬浮机构;所述动力电池(1)布置在车身(2)的下方,动力电池(1)与车身(2)不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固定;所述动力电池(1)的前部、后部、底部、左部及右部均布置有永磁铁;所述顶端探测(3)布置在车身(2)底部,用于检测动力电池(1)的位置高度,并将高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所述后端门(9)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可由控制单元控制分离,使动力电池(1)从外部推入;所述多个磁悬浮机构能够构成可容纳动力电池(1)的封闭空间,多个磁悬浮机构均为整车供电,并由控制单元控制产生电磁场;所述磁悬浮机构和后端门(9)均为电磁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包括但不限于铁磁铁、钢磁铁、铷磁铁等强力磁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探测(3)为距离传感器,顶端探测(3)检测距离的误差≤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机构为设置在动力电池底端、右端、左端和前端的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所述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可以实现电磁铁的通电形成电磁场、断开电源取消磁场、增强或者减弱电磁场等功能,其中,前端磁悬浮(8)位于车头(7)后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间与动力电池(1)磁悬浮状态的最小距离≥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门(9)能够实现电磁铁的通电形成电磁场、断开电源取消磁场、增强或者减弱电磁场等功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为BMS或者VCU。8.一种磁悬浮电池固定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正常安装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打开,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产生电磁场,此时将动力电池(1)从后端门(9)外部推入,通过顶端探测(3)检测电池的安装距离报给BMS或者VCU,通过控制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左端磁悬浮(6)、前端磁悬浮(8)的电磁场强弱,调整动力电池(1)的位置,使动力电池(1)布置在封闭空间的居中部位且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后端门(9)关闭;B、正常换下模式:BMS或者VCU接到指令,控制后端门(9)打开,底端磁悬浮(4)、右端磁悬浮(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军李黎黎董昊旻孙焕丽南海岳振东陈蓓娜尹炳江王锦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