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24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包括控温加热机构、冷却机构、减振机构;控温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和密封上板;加热组件安装在密封上板上,加热组件上安装有传导板;冷却机构包括管路组件和冷热交换槽;冷热交换槽固接在密封上板的底部,并且与密封上板合为形成一密封腔体;管路组件用于向密封腔体内通入液氮;减振机构包括底座组件和弹簧组件;底座组件可拆卸连接在冷热交换槽的底部,弹簧组件设与底座组件与冷热交换槽之间,底座组件内嵌设有减振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不同温度情况下对生物材料与液体等含水量较多的材料的测试,检测精准度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型冷热台
,特别是涉及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

技术介绍

[0002]对现有的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而言,其在测试过程中观察的样品通常应是无水且无其他易挥发溶剂。如果测试含水量较高的样品比如生物材料等,则会对扫描电子显微镜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目前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对样品进行脱水干燥并且固定后,再按照测试普通样品的方法用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测试,或者在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上加载低温冷冻制备传输系统和集成液氮罐冷冻样品台来将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改造升级为冷冻扫描电子显微镜。
[0003]但是在实际测试中待测试的样品品种多样,测试工况包括低温环境、高温环境以及高低温切换环境等,以实现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原位观测。而在现有的技术中的冷热台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
[0004]为此,提出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包括:
[0007]控温加热机构,所述控温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和密封上板;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密封上板上,所述加热组件上安装有传导板;
[0008]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管路组件和冷热交换槽;所述冷热交换槽固接在所述密封上板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密封上板合为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管路组件用于向所述密封腔体内通入液氮;
[0009]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底座组件和弹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冷热交换槽的底部,所述弹簧组件设与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冷热交换槽之间,所述底座组件内嵌设有减振材料。
[0010]优选的,所述底座组件包括:
[0011]悬空支撑板,所述悬空支撑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冷热交换槽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冷热交换槽的底部端面之间设有间隙;
[0012]隔离座,所述隔离座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悬空支撑板的底部,并且所述隔离座的内腔嵌设有所述减振材料;
[0013]底座,所述底座固接在所述隔离座底部;
[0014]其中,所述弹簧组件安装在所述间隙内,并且所述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悬空支撑板顶面、所述冷热交换槽底面抵接。
[0015]优选的,所述悬空支撑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安装凹槽;
[0016]所述弹簧组件包括若干位于所述间隙内的支撑弹簧,若干所述支撑弹簧与若干所述安装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底壁抵接,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与所述冷热交换槽的底面抵接。
[001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两侧安装有绝缘安装板,所述绝缘安装板的两端通过第四螺丝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0018]优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0019]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两端通过第一螺丝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密封上板的顶面一侧;
[0020]绝缘垫块,所述绝缘垫块安装在所述连接座的顶面中段;
[0021]加热棒,所述加热棒安装在所述密封上板的顶面上;
[0022]其中,所述传导板通过第二螺丝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密封上板的顶面中心处,所述传导板与所述密封上板合为形成一安装腔体,所述加热棒位于所述安装腔体内;所述加热棒的导线伸出至所述安装腔体外,并且电性连接有正极接线柱和负极接线柱;所述正极接线柱和所述负极接线柱均通过固定螺丝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绝缘垫块上。
[0023]优选的,所述冷热交换槽的顶面上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内;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与所述管路组件连通;所述冷却通道的内壁上固接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换热翅片。
[0024]优选的,所述管路组件包括:
[0025]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设有两个;两所述连接头并排固接在冷热交换槽的外壁上,两所述连接头内腔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两端连通;
[0026]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设有两个;两所述连接管分别与两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
[0027]液体管,所述液体管并排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液体管分别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连接头的一端;
[0028]其中,所述液体管、所述连接管、所述连接头内腔相互连通。
[0029]优选的,所述冷热交换槽的外侧壁底部固接有若干连接翼板;所述连接翼板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丝;所述第三螺丝底部与所述悬空支撑板顶面螺纹连接。
[0030]优选的,所述冷却通道呈Z形排布。
[0031]优选的,所述减振材料为多孔氧化铝球、硅酸铝纤维砖、减振橡胶块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003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设置加热组件对传导板表面进行加热处理,设置管路组件向密封腔体内通入液氮,进而实现对密封上板以及传导板表面的降温处理,进而便于根据实际工况调控传导板表面温度,可以实现不同温度情况下对生物材料与液体等含水量较多的材料的测试;
[0034]本专利技术设置底座组件,并在底座组件内嵌设减振材料,提高冷热台整体的减振性能,提高装置运行稳定性,提高传导板表面的样品检测的精准度;
[0035]本专利技术在底座组件与冷热交换槽之间设置弹簧组件,使得底座组件与冷热交换槽之间形成空气隔绝层,避免温度的直接传导,实现对冷热液体的绝缘和温度隔离,减少热量和冷量的损耗,提高装置运行效率;
[0036]本专利技术可在传导板表面装配拉伸设备,实现在应力与低高温耦合状态下观测生物组织的结构变化,同步研究在多场作用下的生物组织结构,通过与拉伸设备的结合可以进行原位观测实验,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直观的看到生物材料以及液态材料等以往不易观测的材料在应力与低温高温共同状态下的组织与结构的实时变化情况。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8]图1为本专利技术原位液氮冷热台的爆炸图;
[003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控温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冷热交换槽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减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剖面图;
[004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制冷测试数据图;
[004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实际加热温度数据图;
[0047]其中,101、正极接线柱;102、负极接线柱;103、加热棒;104、绝缘垫块;105、连接座;106、密封上板;107、第一螺丝;108、第二螺丝;109、传导板;201、冷热交换槽;202、第三螺丝;203、连接头;204、连接管;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液氮冷热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温加热机构,所述控温加热机构包括加热组件和密封上板(106);所述加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密封上板(106)上,所述加热组件上安装有传导板(109);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管路组件和冷热交换槽(201);所述冷热交换槽(201)固接在所述密封上板(106)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密封上板(106)合为形成一密封腔体;所述管路组件用于向所述密封腔体内通入液氮;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底座组件和弹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冷热交换槽(201)的底部,所述弹簧组件设与所述底座组件与所述冷热交换槽(201)之间,所述底座组件内嵌设有减振材料(3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液氮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悬空支撑板(301),所述悬空支撑板(301)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冷热交换槽(201)的底部,并且与所述冷热交换槽(201)的底部端面之间设有间隙;隔离座(304),所述隔离座(30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悬空支撑板(301)的底部,并且所述隔离座(304)的内腔嵌设有所述减振材料(306);底座(307),所述底座(307)固接在所述隔离座(304)底部;其中,所述弹簧组件安装在所述间隙内,并且所述弹簧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悬空支撑板(301)顶面、所述冷热交换槽(201)底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液氮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空支撑板(301)的顶面开设有若干间隔顺序排列的安装凹槽;所述弹簧组件包括若干位于所述间隙内的支撑弹簧(302),若干所述支撑弹簧(302)与若干所述安装凹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弹簧(302)的底部与所述安装凹槽的底壁抵接,所述支撑弹簧(302)的顶部与所述冷热交换槽(201)的底面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液氮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7)的顶面两侧安装有绝缘安装板(308),所述绝缘安装板(308)的两端通过第四螺丝(305)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底座(307)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液氮冷热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连接座(105),所述连接座(105)的两端通过第一螺丝(107)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晋遥尹磊韩培德谭寰宇马洁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