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19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内窥镜用处置器具(6)包括:护套(9),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1孔(921);组织切开用的刀(11),其贯穿于第1孔(921),并具有在前端和基端之间延伸的第2孔(113);连接构件(15),其位于护套(9)的内部,并具有截面积比第2孔(113)的截面积大的收纳路径(153);以及流路形成构件(13),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收纳路径(153),并形成与第2孔(113)连通的流路(133),该流路(133)的截面积小于第2孔(113)的截面积。积小于第2孔(113)的截面积。积小于第2孔(113)的截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ESD(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内窥镜粘膜下层剥离术)中,使用高频刀等切开、剥离用的处置器具、局部注射用和止血用的处置器具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0003]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能够实施组织的切开处置和局部注射处置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04]此外,在进行局部注射处置、血液等的清洗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3所示已知有一种从切开、剥离用的电极的前端喷出液体的方法。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11202485号说明书
[0008]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23863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3: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第10827250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1]在进行局部注射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朝向粘膜下层的送水产生的压力较高的状态下送水而适当地局部注射。另一方面,在进行清洗的情况下,在朝向组织的送水产生的压力较高的状态下的清洗中送水的势头过强,会在组织上产生气泡,因此需要在适度地降低了压力的状态下送水。因而,送水需要根据局部注射、清洗等用途来调整向体腔内喷出液体时的送水产生的压力。
[0012]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调整喷出的流体产生的向组织施加的压力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
[0013]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护套,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1孔;组织切开用的刀,其贯穿于所述第1孔,并具有在前端和基端之间延伸的第2孔;连接构件,其位于所述护套的内部,并具有截面积比所述第2孔的截面积大的收纳路径;以及流路形成构件,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路径,并形成与所述第2孔连通的流路,该流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孔的截面积。
[001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调整喷出的流体产生的向组织施加的压力。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系统的图。
[0018]图2是说明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19]图3是说明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20]图4是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动作的图。
[0021]图5是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动作的图。
[0022]图6是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动作的图。
[0023]图7是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动作的图。
[0024]图8是说明内窥镜用处置器具的动作的图。
[0025]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26]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27]图11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28]图12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29]图13是说明实施方式3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30]图14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31]图15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32]图16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处置器具插入部的结构的图。
[0033]图17A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34]图17B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35]图17C是表示突起部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
[0037]1、内窥镜系统;2、内窥镜;3、显示装置;4、光源装置;5、控制装置;6、内窥镜用处置器具;7、7A~7C、处置器具插入部;8、处置器具操作部;9、护套;10、10A、10C、第2进退构件;11、刀;12、第1进退构件;13、13A、13B、流路形成构件;14、14A、第2进退构件主体;15、连接构件;16、施力构件;21、内窥镜插入部;22、内窥镜操作部;23、通用线缆;24、连接器部;81、操作部主体;82、第1滑动件;83、第2滑动件;91、护套主体;92、前端构件;100、电源;111、刀主体;112、突起部;113、第2孔;130、引导突起;131、抵接部;132、基端部;133、第3孔;134、D形切削部;135、第2缺口部;141、第1缺口部;151、第1嵌合孔;152、第2嵌合孔;153、收纳孔;154、155、引导孔;200、送水源;211、前端单元;212、弯曲部;213、挠性管;221、操作构件;222、弯曲旋钮;223、插入口;811、环;812、送水口;821、环;822、插头;921、第1孔;9211、大径部;9212、小径部;9213、第1台阶部;CO、电源线;P1、P1A、主流路;SL、生理食盐水;T1、对象部位;T2、标记痕迹;TU、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以下是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被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限定。并且,在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0039](实施方式1)
[0040]〔内窥镜系统的结构〕
[004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系统1的图。
[0042]内窥镜系统1在医疗领域中使用,是通过在观察体腔内的同时对体腔内的生物体组织的成为处置对象的部位(以下记载为对象部位)赋予高频能量而对该对象部位进行处置的系统。另外,能够利用本实施方式1的内窥镜系统1执行的处置是对象部位的凝固(密封)或者对象部位的切开等这样的处置。如图1所示,该内窥镜系统1包括内窥镜2、显示装置3、光源装置4、控制装置5以及内窥镜用处置器具6。
[0043]内窥镜2的一部分向体腔内插入,拍摄从该体腔内反射来的被摄体像,将通过该拍摄而生成的图像信号输出。如图1所示,该内窥镜2包括内窥镜插入部21、内窥镜操作部22、通用线缆23以及连接器部24。
[0044]内窥镜插入部21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挠性,是向体腔内插入的部分。如图1所示,该内窥镜插入部21包括前端单元211、弯曲部212以及挠性管213。
[0045]前端单元211设于内窥镜插入部21的前端。虽然省略了具体的图示,但在该前端单元211设有照明光学系统、摄像光学系统以及摄像单元。
[0046]照明光学系统与引绕于内窥镜插入部21内的光导件(省略图示)的一端相对,将由该光导件传导来的光从该内窥镜插入部21的前端向体腔内照射。
[0047]摄像光学系统接收从照明光学系统照射到体腔内并从该体腔内反射来的光(被摄体像),并在构成摄像单元的摄像元件的拍摄面进行成像。
[0048]摄像单元构成为包含CCD(Charge Coupled De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包括:护套,其具有在前端开口的第1孔;组织切开用的刀,其贯穿于所述第1孔,并具有在前端和基端之间延伸的第2孔;连接构件,其位于所述护套的内部,并具有截面积比所述第2孔的截面积大的收纳路径;以及流路形成构件,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路径,并具有与所述第2孔连通的流路,该流路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第2孔的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流路是从所述流路形成构件的基端贯通至前端的第3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流路是在所述流路形成构件的外周面和所述连接构件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第1进退构件,该第1进退构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护套内,并与所述流路形成构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该内窥镜用处置器具还包括第2进退构件,该第2进退构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贯穿于所述护套,并与所述刀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第2进退构件具有筒形状,所述第1进退构件贯穿于所述第2进退构件内,所述第1进退构件和所述第2进退构件相对地进退自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第2进退构件具有:第2进退构件主体,其配置于所述护套内;以及所述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连接所述第2进退构件主体和所述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在所述第2进退构件内设有主流路,该主流路与所述流路连通,并使流体朝向所述流路流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具,其中,所述流路形成构件能够在靠近所述刀的基端的第1位置和与所述第1位置相比距所述刀的基端的距离较远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田裕亮山田晃大朗加藤裕昌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