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855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水解池领域,提供了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包括:水解池,所述水解池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水解池一侧设置有支腿,所述水解池搅拌结构还包括:处理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间歇下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在该水解池搅拌结构使用时,通过进料口可将垃圾和水解液直接投入水解池中,同时可向内通入高压蒸汽,随后在水解的过程中,处理组件会持续对垃圾进行翻搅,加快水解进程,同时间歇下压组件会间歇式将浮于水面上的垃圾压入水中,防止垃圾持续维持漂浮状态,导致水解进度过慢,影响水解效率,且下压动作可以让垃圾充分接触水解液,也能够让漂浮的垃圾被搅拌,加快水解。加快水解。加快水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解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解酸化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到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若采用水解酸化池代替常规的初沉池,除达到截留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外,还具有部分生化处理和污泥减容稳定的功能。
[0003]现有的水解池搅拌系统,在使用时新进物料容易悬浮在液面上方,不利于搅拌器对物料进行搅拌,其混合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水解池搅拌系统,在使用时新进物料容易悬浮在液面上方,不利于搅拌器对物料进行搅拌,其混合效果不佳。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包括:水解池,所述水解池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水解池一侧设置有支腿,所述水解池搅拌结构还包括:处理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所述处理组件用于在水解池进行水解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持续翻搅;间歇下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解池内部,所述间歇下压组件用于在处理组件对垃圾进行翻搅的过程中,将浮于水面的垃圾持续向下推压。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处理组件包括:固定箱,安装在所述水解池内部,所述固定箱上转动连接有主轴;若干搅拌杆,安装在所述主轴侧壁上。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间歇下压组件包括:控制架,安装在所述水解池内部,所述控制架上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杆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滑块相互配合;转动板,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块侧部,所述转动板上设置有下压板;第一齿轮,安装在所述转动板上,所述控制架上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滑块间歇式下移。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压板的结构为网板。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部,所述第二齿轮上转动设置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上缠绕有收卷绳,所述收卷绳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接;导杆,安装在所述固定箱内部,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有双向齿板,所述双向齿板与所述第二齿轮相互配合;连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部,所述连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处理组件运转;单向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箱内部,所述第二齿轮通过单向旋转组件与所述收卷辊内壁相连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主电机,安装在所述固定箱内部,所述主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双向齿板相互啮合;第一锥齿轮,安装在所述第三齿轮上,所述主轴上还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跟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旋转组件包括:固定柱,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固定柱侧壁上通过弹簧滑动连接有若干推动柱;开槽,开设于所述收卷辊内部,所述开槽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所述推动柱相互配合。
[0012]启动往复电机,往复电机会带动第三齿轮和第一锥齿轮做往复式旋转,则第一锥齿轮会通过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来带动主轴做往复式旋转,进而通过搅拌杆来实现对垃圾的往复旋转式的搅拌操作;而第三齿轮的往复式旋转会带动双向齿板做往复式移动,结合附图可知,双向齿板的移动会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由于双向齿板两侧的齿数不相等,在双向齿板移动至最低点时,双向齿板会脱离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关系,因此,当双向齿板下移时,会带动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二齿轮会通过单向旋转组件带动收卷辊旋转,对收卷绳进行收卷,则收卷绳会拉动滑块下移,使弹簧被压缩,同时齿板会驱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使下压板旋转至水平状态,随后继续下移,实现将垃圾压入水中的效果,且当双向齿板移动至最低点时,双向齿板会脱离与第二齿轮的啮合关系,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块会带动其余构件进行复位,且在双向齿板上移时,由于单向旋转组件的存在,第二齿轮并不会带动收卷辊旋转,以此来实现间歇式下压的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该水解池搅拌结构使用时,通过进料口可将垃圾和水解液直接投入水解池中,同时可向内通入高压蒸汽,随后在水解的过程中,处理组件会持续对垃圾进行翻搅,加快水解进程,同时间歇下压组件会间歇式将浮于水面上的垃圾压入水中,防止垃圾持续维持漂浮状态,导致水解进度过慢,影响水解效率,且下压动作可以让垃圾充分接触水解液,也能够让漂浮的垃圾被搅拌,加快水解。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15]附图中:1

水解池;2

进料口;3

出料口;4

支腿;5

处理组件;51

固定箱;52

主轴;53

搅拌杆;6

间歇下压组件;61

控制架;62

滑杆;63

滑块;64

转动板;65

下压板;66

第一齿轮;67

齿板;68

弹簧;69

第二齿轮;610

收卷绳;611

导杆;612

双向齿板;613

主电机;614

第三齿轮;615

第一锥齿轮;616

第二锥齿轮;617

收卷辊;618

固定柱;619

推动柱;620

开槽;621

推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7]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解池搅拌结构,包括:水解池(1),所述水解池(1)上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所述水解池(1)一侧设置有支腿(4),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池搅拌结构还包括:处理组件(5),设置于所述水解池(1)内部,所述处理组件(5)用于在水解池(1)进行水解的过程中,对垃圾进行持续翻搅;间歇下压组件(6),设置于所述水解池(1)内部,所述间歇下压组件(6)用于在处理组件(5)对垃圾进行翻搅的过程中,将浮于水面的垃圾持续向下推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池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组件(5)包括:固定箱(51),安装在所述水解池(1)内部,所述固定箱(51)上转动连接有主轴(52);若干搅拌杆(53),安装在所述主轴(52)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解池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下压组件(6)包括:控制架(61),安装在所述水解池(1)内部,所述控制架(61)上连接有滑杆(62),所述滑杆(62)上滑动设置有滑块(63),所述滑杆(62)上还套设有弹簧(68),所述弹簧(68)与所述滑块(63)相互配合;转动板(64),转动连接在所述滑块(63)侧部,所述转动板(64)上设置有下压板(65);第一齿轮(66),安装在所述转动板(64)上,所述控制架(61)上设置有齿板(67),所述齿板(67)与所述第一齿轮(66)相互啮合;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箱(51)内部,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滑块(63)间歇式下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解池搅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板(65)的结构为网板。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解池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刘正祯周云方郭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泰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