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76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包括电机仓、设在电机仓内的直流无刷有感电机、设在电机仓一侧通过直流无刷有感电机进行驱动的涡轮增压风轮,电机仓的一侧还设有风轮仓上盖,涡轮增压风轮设在风轮仓上盖内,电机仓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气流流动的导流涵道,涡轮增压风轮包括风轮主体和风轮上盖,风轮主体包括圆锥形的旋转座、环设在旋转座外的九片叶片,风轮上盖呈锥形结构环设在叶片的外侧,风轮上盖和旋转座之间通过叶片形成离心风区和直流风区,涡轮增压风轮通过叶片形成形成混流加压增流结构。能够增加和平衡风量,达到流速与风压平衡的状态,从而使流体达到最大的转换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动力总成
,具体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集成吊顶取暖器设备在换气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动力总成的性能好坏,目前的集成吊顶取暖器设备用动力总成由于风道没有增压设计,且一般的电机转速较低,导致整体风速较低、转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能够增加和平衡风量,达到流速与风压平衡的状态,从而使流体达到最大的转换效率。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包括电机仓、设在所述电机仓内的直流无刷有感电机、设在所述电机仓一侧通过所述直流无刷有感电机进行驱动的涡轮增压风轮,所述电机仓的一侧还设有风轮仓上盖,所述涡轮增压风轮设在所述风轮仓上盖内,所述电机仓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气流流动的导流涵道,所述涡轮增压风轮包括风轮主体和风轮上盖,所述风轮主体包括圆锥形的旋转座、环设在所述旋转座外的九片叶片,所述风轮上盖呈锥形结构环设在所述叶片的外侧,所述风轮上盖和所述旋转座之间通过所述叶片形成离心风区和直流风区,所述涡轮增压风轮通过所述叶片形成形成混流加压增流结构。
[0006]可选的,所述风轮主体和所述风轮上盖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
[0007]可选的,所述叶片的曲面状态为上凹下平结构,所述叶片的尾部设有燕尾扰流区。
[0008]可选的,所述涡轮增压风轮采用A级曲面建模。
[0009]可选的,所述风轮仓上盖一侧的进风口上设有导风环,所述导风环采用阿基米德螺旋线原理,所述风轮仓上盖的进风口与所述涡轮增压风轮的进风口之间通过所述导风环进行连接过渡。
[0010]可选的,所述电机仓包括相互扣合的机仓上盖和机仓下盖,所述机仓上盖和所述机仓下盖之间形成电机安装槽,所述直流无刷有感电机设在所述机仓上盖和所述机仓下盖之间的电机安装槽内,所述机仓上盖和所述机仓下盖的外侧均环设有一圈导流片,相邻两个所述导流片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涵道。
[0011]可选的,所述风轮仓上盖和所述机仓下盖的一侧均设有一个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采用一体多连杆结构。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涡轮增压动力总成通过内部的涡轮增压风轮内形成离心风区和直流风区,在直流风区内流动的气体风量和流速增大,而在离心风区内流动的气体则风力压强增大,从而使
涡轮增压风轮形成混流加压增流模式进行气体的流动,能够增加和平衡风量;而流体从涡轮增压风轮中以高压快速旋转状态甩出时,由叶片导入导流涵道,此时高速流体在导流涵道内进行二次加压,此区域会让部分高压气体直接释放压强,将压强转换为快速的动能加速流出风口,整个导流涵道采用射流原理,能够使中部高速度的流体带动高压区气体加速流出,并融合保留一部分压强达到流速与风压平衡的状态,使流体达到最大的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分解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涡轮增压风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风轮主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风轮仓上盖和导风环的分解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电机仓和直流无刷有感电机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中连接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导流片;2、电机安装槽;3、导流涵道;4、电机仓;41、机仓下盖;42、机仓上盖;5、直流无刷有感电机;6、涡轮增压风轮;61、风轮上盖;62、风轮主体;621、旋转座;622、叶片;63、燕尾扰流区;7、风轮仓上盖;8、导风环;9、连接支架;10、直流风区;11、离心风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3]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4]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025]如图1~7所示,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包括电机仓4、设在所述电机仓4内的直流无刷有感电机5、设在所述电机仓4一侧通过所述直流无刷有感电机5进行驱动的涡轮增压风轮6,所述电机仓4的一侧还设有风轮仓上盖7,所述涡轮增压风轮6设在所述风轮仓上盖7内,所述电机仓4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气流流动的导流涵道3,所述涡轮增压风轮6包括风轮主体62和风轮上盖61,所述风轮主体62包括圆锥形的旋转座621、环设在所述旋转座621外的九片叶片622,所述风轮上盖61呈锥形结构环设在所述叶片622的外侧,所述风轮上盖61和所述旋转座621之间通过所述叶片622形成离心风区11和直流风区10,所述涡轮增压风轮6
通过所述叶片622形成形成混流加压增流结构。
[0026]涡轮增压动力总成通过内部的涡轮增压风轮6内形成离心风区11和直流风区10,在直流风区10内流动的气体风量和流速增大,而在离心风区11内流动的气体则风力压强增大,从而使涡轮增压风轮6形成混流加压增流模式进行气体的流动,能够增加和平衡风量。涡轮增压风轮6的工作原理为混流加压增流模式,流体状态为直流模式+离心模式双重作用力,在直流风区10内形成的直流模式风量和流速增大,而在离心风区11内形成的离心状态风力压强增大,当涡轮增压风轮6开始逆时针转动,流体通过反向拧转的叶片622,首先进入的流体呈离心运动状态开始贴着风轮上盖61的内壁快速加压和甩动,这部分流体的压强会持续上升,当内壁区域部分压强增加到持续运行动能转换平衡状态,靠近风轮主体62内部区域为低压强半真空区域,此时。低压强状态区域会快速从进风口平压区吸入大量空气,并被倾斜的叶片622快速甩出直流区,同时中部直流风区10带入的大量空气,也会持续挤压外围离心风区11,让其压强不会流失。而在电机仓4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气流流动的导流涵道3,当流体从涡轮增压风轮6中以高压快速旋转状态甩出时,由叶片622导入导流涵道3,此时高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仓(4)、设在所述电机仓(4)内的直流无刷有感电机(5)、设在所述电机仓(4)一侧通过所述直流无刷有感电机(5)进行驱动的涡轮增压风轮(6),所述电机仓(4)的一侧还设有风轮仓上盖(7),所述涡轮增压风轮(6)设在所述风轮仓上盖(7)内,所述电机仓(4)上环设有一圈用于气流流动的导流涵道(3),所述涡轮增压风轮(6)包括风轮主体(62)和风轮上盖(61),所述风轮主体(62)包括圆锥形的旋转座(621)、环设在所述旋转座(621)外的九片叶片(622),所述风轮上盖(61)呈锥形结构环设在所述叶片(622)的外侧,所述风轮上盖(61)和所述旋转座(621)之间通过所述叶片(622)形成离心风区(11)和直流风区(10),所述涡轮增压风轮(6)通过所述叶片(622)形成混流加压增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主体(62)和所述风轮上盖(61)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的整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622)的曲面状态为上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萍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米家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