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7650 阅读:22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包括:潜水泵(9)、孑孓处理室(6)、导光臂和激光器(1),其中,孑孓处理室(6)包括防水窗口(5);孑孓处理室(6)的出水口(7)位于防水窗口(5)的下方;潜水泵(9)包括抽水通道(10)和抽水口(12);孑孓处理室(6)的进水口与潜水泵(9)的出水口相连接;抽水口(12)与潜水泵(9)的进水口通过抽水通道(10)相连接;导光臂通过防水窗口(5)与孑孓处理室(6)密封连接;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通过导光臂(3,17,23)传输聚焦于孑孓处理室(6)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激光对生活在水中的孑孓进行聚焦照射,破坏其生理结构,达到从根本上消灭蚊子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物理方法对蚊子的幼虫-孑孓进行防治的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
技术介绍
蚊子作为四害之一,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为了降低蚊子对人类的危害,防止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灭蚊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问题。 目前,人们用于杀虫灭蚊的物理方法有许多,如磁分离过滤器杀蚊子幼虫、光诱除蚊装置、灭蚊灯、电子击蚊器、激光杀蚊等。例如,2004年1月7日公告的CN146524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用于诱灭蚊子幼虫的光诱除蚊装置,该专利技术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利用普通光源将蚊子引诱到装置里产卵并育成孑孓,再用普通光源将孑孓引到养虫室进行消灭。该专利技术只杀灭其装置内部的孑孓,具有明显的局限性。2009年3月11日公告的CN101381132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磁分离过滤器在杀灭水中蚊幼虫中的应用,该专利装置只是利用磁力线破坏蚊幼虫的细胞组织结构使其死亡。将激光运用在杀蚊中是一种新颖的蚊虫防治技术。2005年6月29日公告的CN163113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激光灭蚊的方法——激光灭蚊机。但是,该专利技术也像光诱除蚊装置、灭蚊灯、电子击蚊器等装置一样杀灭对象是成蚊,不是在蚊子的幼虫期针对孑孓进行杀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该装置可以利用激光对生活在水中的孑孓进行聚焦照射,破坏其生理结构,达到从根本上消灭蚊子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包括潜水泵、孑孓处理室、导光臂和激光器,其中,所述孑孓处理室包括防水窗口 ;所述孑孓处理室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防水窗口的下方,孑孓处理室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潜水泵包括抽水通道和抽水口 ,抽水口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孑孓处理室的进水口与所述潜水泵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抽水口与所述潜水泵的进水口通过抽水通道相连接;所述导光臂通过所述防水窗口与所述孑孓处理室密封连接;所述激光器输出的激光通过所述导光臂传输聚焦于所述孑孓处理室内。 上述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优选所述导光臂为光纤导光臂。 上述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优选所述导光臂为万向节导光臂或固定导光臂,所述导光臂内最靠近所述防水窗口关节处,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或凹面反射镜。 上述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优选所述防水窗口为平板透镜或凸透镜。 上述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优选所述激光器为氩离子激光器,所述激光器发出激光的波长为488nm,输出功率为1 150w。 上述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浮板,所述浮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光臂相适配的孔,所述激光器固定连接于所述浮板上,所述导光臂穿过所述孔与所述激光器相连接。 上述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优选所述装置还包括连杆,所述潜水泵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浮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将蚊子杀灭于幼虫阶段,可以从蚊子繁殖源头对其进行剿灭,从根本上截断大片水域附近蚊子繁衍必经途径,可有效地达到消灭蚊子的目的。并且,相对于其他手段而言,杀虫效率高,只要通过流水通道的孑孓,都会因激光的照射而被杀死。 第二、基于激光杀虫,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激光杀灭孑孓是在密闭的处理室中进行,不会对人们造成任何伤害。 第三、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易于推广。 第四、本专利技术可以优选波长为488nm激光对孑孓进行聚焦处理,即利用孑孓对该波长激光攻击的生理脆弱性;另外,还可以在潜水泵的抽水口加过滤网,进而可以避免对鱼等有益生物的危害。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专利技术中,包括潜水泵9、孑孓处理室6、防水窗口 5、激光器1、导光臂;优选潜水泵9抽水口 12蒙过滤网11,潜水泵9出水口与孑孓处理室6入水口紧密联接,孑孓处理室6末端底部接着出水口 7,孑孓处理室6末端置一防水窗口 5,导光臂(3, 17, 23)在防水窗口5处与孑孓处理室6紧密联接,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通过导光臂的传输最后聚焦于孑孓处理室6。其中,激光器l的输出功率为l-150W;导光臂可以是光纤导光臂,万向节导光臂,或者是固定导光臂。而当导光臂采用万向节导光臂23或固定导光臂17时,其最靠近防水窗5关节处的反射镜,或者是平面反射镜,或者是凹面反射镜;防水窗口 5或者是平板透镜,或者是凸透镜。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更加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用潜水泵9是型号为DC40,尺寸大小为45*45*65mm3,流量为100L/H的潜水泵;聚焦透镜15是焦距为10cm,直径为5cm的石英透镜;光纤14是空芯光纤,长度为15cm ;防水窗口 5是平板透镜,直径为6cm ;孑孓处理室6长度为10cm,前端接抽水通道10处直径为2cm,后端接防水窗口 5处直径为6cm,下端靠近防水窗口 5处接有出水口 ,其直径为2cm ;过滤网8与过滤网11的网眼直径为0. 5cm ;激光器1的功率为l-150w。过滤网的作用是可以避免对鱼等有益生物的危害。下面说明该装置的组装和具体的操作 装置的组装 将激光器1固定于浮板2上面,光纤导光臂3上端口通过浮板小孔4与激光器1 连接起来;再将出水口 7、抽水通道10、潜水泵9、孑孓处理室6与光纤导光臂3下端口硬连 接;然后通过连接杆13将潜水泵9固定于浮板2下方;最后在抽水口 12与出水口 7外面套 上过滤网并固定。 具体操作 将本专利技术置于生活有孑孓的水域,待其稳定后,开启激光器1。激光通过光纤导光 臂3里面的光纤14进行传播,在光纤14的另一端口出射后,经过聚焦透镜15,穿过平板透 镜防水窗口5后聚焦于孑孓处理室6。 5分钟后,开启潜水泵9。在潜水泵9的作用下,水域 中的水经过过滤网ll进入抽水口 12,再通过抽水通道10进入孑孓处理室6,然后通过出水 口 7排出本装置。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 用潜水泵9是型号为DC40,尺寸大小为45*45*65咖3,流量为100L/H的潜水泵;凹面反射镜 16是焦距为19cm ;防水窗口 5是平板透镜,直径为6cm ;孑孓处理室6长度为10cm,前端接 抽水通道10处直径为2cm,后端接防水窗口 5处直径为6cm,下端靠近防水窗口 5处接有出 水口,其直径为2cm ;过滤网8与过滤网11的网眼直径为0. 5cm ;激光器1的功率为l-150w。 下面说明该装置的组装和具体的操作 装置的组装 将激光器1固定于浮板2上面,固定导光臂17上端口通过浮板小孔4与激光器1 连接起来;再将出水口 7、抽水通道10、潜水泵9、孑孓处理室6与固定导光臂17下端口硬 连接;然后通过连接杆13将潜水泵9固定于浮板2下方;最后在抽水口 12与出水口 7外面 套上过滤网并固定。 具体操作 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激光杀灭水域中孑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潜水泵(9)、孑孓处理室(6)、导光臂(3,17,23)和激光器(1),其中,所述孑孓处理室(6)包括防水窗口(5);所述孑孓处理室(6)的出水口(7)位于所述防水窗口(5)的下方,孑孓处理室(6)的出水口(7)处设置有过滤网(8);所述潜水泵(9)包括抽水通道(10)和抽水口(12),抽水口(12)处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孑孓处理室(6)的进水口与所述潜水泵(9)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抽水口(12)与所述潜水泵(9)的进水口通过抽水通道(10)相连接;所述导光臂(3,17,23)通过所述防水窗口(5)与所述孑孓处理室(6)密封连接;所述激光器(1)输出的激光通过所述导光臂(3,17,23)传输聚焦于所述孑孓处理室(6)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新志陈晓涌娄淑琴郑临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5年03月22日 20:31
    孑孓,蚊子的幼虫,由蚊卵于水中孵化而成,其体细长,胸部较头部及腹部宽大,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孑孓身体细长,呈深褐色,在水中上下垂直游动,以水中的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呼吸空气。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