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所述锚杆包括锥形挡块、上部外管体、下部外管体和锚杆体,上部外管体与下部外管体之间通过嵌套结合部连接,所述锥形挡块设置在上部外管体的前端膨胀端上,且与贯穿上部外管体和下部外管体设置的锚杆体通过螺栓结合结构连接,且在所述下部外管体的末端设置有外管体回收挡块,所述外管体回收挡块与垫板配合使用,所述垫板的外侧锚杆体上转动设置有螺母,所述锚杆体的末端设置有还设置有转动部,转动部与锚杆机配合使用;本锚杆装配方便、经济成本较低、实用性强而且便于回收,具有支护效果好,且便于回收、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锚杆
,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
技术介绍
[0002]锚杆是一种受拉结构体系,可显著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目前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地下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软岩和岩爆区的支护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在大变形隧道中,传统的锚喷支护方式往往不能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应该允许围岩产生一定范围内的变形来释放能量,使围岩的变形趋于稳定,达到支护效果;
[0003]在软弱围岩中进行施工时,往往会发生围岩大变形的问题,如果直接采用刚性支护,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支护会产生损坏;实践证明,对于此类问题应该先进行柔性支护,让围岩在可控范围内进行变形;普通锚杆对大变形地区的锚固效果不是很理想,容易在围岩压力下产生锚杆体的破坏,而且不能进行回收利用,导致了材料的浪费。这就需要一种可以保证一定的初始锚固力的前提下自身可以与围岩共同进行变形的锚杆,使锚杆所受拉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本锚杆装配方便、经济成本较低、实用性强而且便于回收,具有支护效果好,且便于回收、经济效益好的特点。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包括锥形挡块、上部外管体、下部外管体和锚杆体,所述上部外管体与下部外管体之间通过嵌套结合部连接,所述锥形挡块设置在上部外管体的前端膨胀端上,且与贯穿上部外管体和下部外管体设置的锚杆体通过螺栓结合结构连接,且在所述下部外管体的末端设置有外管体回收挡块,所述外管体回收挡块与垫板配合使用,所述垫板的外侧锚杆体上转动设置有螺母,所述锚杆体的末端设置有还设置有转动部,转动部与锚杆机配合使用。
[0007]优选的,所述的上部外管体的前端膨胀端上均匀的开设有四条开缝,所述开缝沿平行于上部外管体中心线方向延伸。
[0008]优选的,所述的锚杆体的下端为波浪状弯杆,且波浪状弯杆总弯曲度小于上部外管体的内径宽度。
[0009]优选的,所述的锥形挡块的最大直径大于上部外管体的最大内径。
[0010]优选的,所述的转动部的最大外径小于锚杆体的直径,且在转动部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相平行的表面。
[0011]优选的,所述的嵌套结合部包括设置在下部外管体上端面上的第一限位板,以及设置在上部外管体下端面上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均对称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本锚杆在使用时,结构简单、承载力高、实用性强且可进行回收利用;在让压的过程中锚杆让压结构的摩阻力不断增加,可以更好解决围岩变形问题;本可回收让压锚杆的使用可靠度高,相比较于复杂结构的让压锚杆,失效概率更小;且在回收过程中对围岩的扰动比较轻微,不会影响围岩的整体强度,具有支护效果好,且便于回收、经济效益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可回收让压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可回收让压锚杆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下部外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下部外管体仰视角度的剖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上部外管体仰视角度的剖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可回收让压锚杆的有限元模拟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可回收让压锚杆不同钢材材料情况下的位移
‑
恒阻力曲线图。
[0022]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1可回收让压锚杆与普通锚杆的承载力
‑
位移曲线图。
[0023]其中:1.锥形挡块,2.开缝,3.上部外管体,4.下部外管体,5.外管体回收挡块,6.垫板,7.螺母,8.锚杆体,9.转动部,10.螺栓结合结构,11.嵌套结合部,12.波浪状弯杆,13.第二限位板,14.第一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5]参照附图1
‑
9所示的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包括锥形挡块1、上部外管体3、下部外管体4和锚杆体8,所述上部外管体3与下部外管体4之间通过嵌套结合部11连接,所述锥形挡块1设置在上部外管体3的前端膨胀端上,且与贯穿上部外管体3和下部外管体4设置的锚杆体8通过螺栓结合结构10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锚固结构,且为便于对下部外管体4进行回收,在所述下部外管体4的末端设置有外管体回收挡块5,在锚固时,所述外管体回收挡块5与垫板6配合使用,所述垫板6的外侧锚杆体8上转动设置有螺母7,通过悬紧螺母7,对锚杆体8进行拉紧,施加张力,在使用时,为便于回收锚杆体8,在所述锚杆体8的末端设置有还设置有转动部9,转动部9与锚杆机配合使用。
[0026]优选的,所述的上部外管体3的前端膨胀端上均匀的开设有四条开缝2,所述开缝2沿平行于上部外管体3中心线方向延伸,即在旋紧螺母7的过程中,锚杆体8收到拉紧力,带动锥形挡块1沿着螺母7旋紧方向运动,使得锚固段的开缝2被撑开,挤土钢片向外扩张,进而挤压锚孔孔壁,提供锚固力,对上部外管体3和锥形挡块1进行固定,使其固定在锚孔内。
[0027]优选的,所述的锚杆体8的下端为波浪状弯杆12,且波浪状弯杆12总弯曲度小于上
部外管体3的内径宽度,在使用时,存在二级让压,具体为:第一阶段让压通过锚杆体下部的波浪状弯杆12来实现,在围岩产生变形时,波浪状弯杆12被拉伸从而适应围岩的变形,并提供一定的阻力;第二阶段通过锥形挡块1在上部外管体3中的膨胀滑动来实现,膨胀滑动距离由上部外管体3的长度决定。
[0028]优选的,所述的锥形挡块1的最大直径大于上部外管体3的最大内径,便于在旋紧螺母7的过程中,锥形挡块1能对设置在上部外管体3前端部的挤土钢片进行挤压,使得锚固段的开缝2被撑开,从而实现上部外管体3的膨胀,对锚杆锚杆体8的固定。
[0029]优选的,为方便机械工具夹持进行转动,使锚杆体8与锥形挡块1分离,所述的转动部9的最大外径应小于锚杆体8的直径,且在转动部9上至少设置有两个相平行的表面。
[0030]优选的,所述的嵌套结合部11包括设置在下部外管体4上端面上的第一限位板14,以及设置在上部外管体3下端面上的第二限位板13,所述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3均对称设置,且相互配合使用,在使用时,通过转动下部外管体4或者上部外管体3,使得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3之间产生相互错位,使得第一限位板14与第二限位板13相互套紧,形成嵌套结构,将上部外管体3与下部外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挡块(1)、上部外管体(3)、下部外管体(4)和锚杆体(8),所述上部外管体(3)与下部外管体(4)之间通过嵌套结合部(11)连接,所述锥形挡块(1)设置在上部外管体(3)的前端膨胀端上,且与贯穿上部外管体(3)和下部外管体(4)设置的锚杆体(8)通过螺栓结合结构(10)连接,在所述下部外管体(4)的末端设置有外管体回收挡块(5),所述外管体回收挡块(5)与垫板(6)配合使用,所述垫板(6)的外侧锚杆体(8)上转动设置有螺母(7),所述锚杆体(8)的末端还设置有转动部(9),转动部(9)与锚杆机配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让压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部外管体(3)的前端膨胀端上均匀的开设有四条开缝(2),所述开缝(2)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峰,唐建园,毛盛泰,张恩桥,来荣国,李飞,刘伟,魏磊,苏小敏,兰天仕,唐新华,刘飞,孙景超,王奎胜,宋战平,张玉伟,刘郁冬,吴政良,曾妙林,曾智雄,蒋若愚,付树奎,石拓,李先健,何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五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