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原料包括鸡肉粉、酶解大豆蛋白、肠膜蛋白粉、棉籽蛋白、大米蛋白粉、豆粕、菜粕、小麦、大豆磷脂油、豆油、磷酸二氢钙、预混料、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
技术介绍
[0002]斑点叉尾鮰,学名:Ictalurus punctatus,是鮰科、真鮰属鱼类,原产地北美洲大陆从加拿大南部到墨西哥北部,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我国。近年来,随着巴沙鱼进口的受阻以及国内预制菜市场的兴起,斑点叉尾鮰养殖和深加工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2022年的年产量超过40万吨。尤其是预制菜的兴起使得深加工成为鮰鱼流通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斑点叉尾鮰的深加工方式主要有开背和切片两种,其中切片鮰鱼的出肉率在40~44%,开背出肉率在86~90%,加工厂普遍要求高出肉率,反应到养殖端,就需要养殖户能养出背肉更厚肥满度更高的成品鱼。当前,为了能将鱼卖进加工厂获得更高利润,养殖户普遍会采用提升投喂率或采用高档料的方式来提高鮰鱼的背肉和肥满度,但常规饲料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同时高投喂率带来的大肚问题反而加剧了养殖户的损失。
[0003]现有斑点叉尾鮰配合饲料专利技术专利主要围绕降低成本和料比以及保证健康角度进行设计,还没有专门针对斑点叉尾鮰出鱼前快速提升背肉厚度和肥满度的专用饲料。现有专利一般通过不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以及功能性成分的添加来保证鮰鱼的健康生长,从而保证鮰鱼维持在一个正常体型,但并不能有效解决养殖户在卖鱼前快速提升背肉厚度和肥满度的需求。有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斑点叉尾鮰瘦背症的饲料添加剂,采用在饲料中添加0.05~0.15%的添加剂功能包来改善斑点叉尾鮰的瘦背症,添加剂的具体组份为:硒蛋氨酸8~10份、维生素E乙酸酯8~10份、维生素C磷酸酯10~15份、牛磺酸5~15份、黄芪多糖10~15份和面粉20~35份。该专利只针对鮰鱼鱼种期(100~250g)因饲料中多维和多矿配比失衡引起的生长性能受阻、抗病能力下降问题导致的瘦背症,从而保证鱼体的肥满度正常不偏瘦,并不能快速提高斑点叉尾鮰出鱼时的背肉厚度和肥满度以满足加工厂的需求。还有专利公开了一种促生长抗应激养殖后期鮰鱼饲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蝉蛹粉12~20份,豆粕5~16份,荞麦粉10~20份,核桃粉8~16份,螺旋藻粉6~12份,青菜叶8~16份,面粉4~8份,改性酪蛋白4~12份,鱼油3~7份,氯化胆碱0.5~1.2份,胆汁酸0.5~1.2份,磷酸二氢钙1~2份,硫酸铁0.1~0.25份,赖氨酸铜0.3~0.65份,蛋氨酸锰0.2~0.4份,硫酸锌0.2~0.6份,硫酸镁0.3~0.7份,精氨酸0.2~0.4份,谷氨酸0.2~0.6份,甜菜碱1~2份,维生素1~3份,中草药1~2份,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鮰鱼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避免鮰鱼养殖后期到市场销售转运过程中造成鮰鱼体表充血、横向倒伏、大批量死亡的症状。其大配方结构组成和功能性成分的添加比例也主要是围绕健康和快长,并不能快速提升背肉厚度并提高深加工的出肉率。并且其所述鮰鱼为我国本土特有品种长吻鮠(俗称鮰鱼),并非引进的外来物种斑点叉尾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个
方面提出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能够有效提升斑点叉尾鮰的背肉厚度,提高出肉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的使用方法。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包括以下原料:鸡肉粉、酶解大豆蛋白、肠膜蛋白粉、棉籽蛋白、大米蛋白粉、豆粕、菜粕、小麦、大豆磷脂油、豆油、磷酸二氢钙、预混料、L
‑
赖氨酸盐酸盐、L
‑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抗氧化剂、氯化胆碱、功能性添加剂。
[0008]在本专利技术中,大豆酶解蛋白和肠膜蛋白粉是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关键之一,大豆酶解蛋白具有蛋白质高且易消化吸收的特点,且有效的去除了抗营养因子,减少了其对鱼肠道的损伤。同时,通过酶解技术生产了大量小分子肽段,其中部分具有活性物质的小肽具有提高鱼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调节血脂代谢的功能。肠膜蛋白粉含有大量小肽和游离氨基酸,可直接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利用并转化为鱼体蛋白质,同时还能有效提高鱼体的肝肠健康。通过大豆酶解蛋白和肠膜蛋白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的搭配使用,可以有效促进鱼体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加速蛋白质在鱼体中的沉积,提高出肉率。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饲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鸡肉粉6~10份、酶解大豆蛋白15~20份、肠膜蛋白粉2~3份、棉籽蛋白6~10份、大米蛋白粉6~10份、豆粕9~13份、菜粕10~14份、小麦23~26份、大豆磷脂油1~2份、豆油2~4份、磷酸二氢钙1~2份、预混料1~1.5份、L
‑
赖氨酸盐酸盐0.2~0.4份、L
‑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0.1~0.2份、抗氧化剂0.05~0.1份、氯化胆碱0.2~0.5份、功能性添加剂0.6~1.3份。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功能性添加剂的原料包括胆汁酸、甜菜碱和稻壳粉。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重量份计,每100份功能性添加剂包括胆汁酸5~10份、甜菜碱30~50份,其余为稻壳粉。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胆汁酸和甜菜碱是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另一关键因素,胆汁酸可以通过降低脂肪合成酶提高脂肪分解酶的方式加快鱼体脂肪代谢,避免脂肪在鱼体的过度沉积;甜菜碱亦可以促进鱼体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两者通过特定比例在饲料中搭配使用,可有效提升斑点叉尾鮰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腹腔的沉积,从而避免斑点叉尾鮰在出鱼时出现腹腔脂肪过多而导致的挂肚现象,提高出肉率。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混料中包括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和载体。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载体选自稻壳粉、膨润土、沸石粉中的至少一种。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维生素预混料的组分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6、维生素B12、生物素、叶酸、肌醇。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矿物质预混料的组分包括:铜、铁、锰、锌、碘、硒、钴。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每千克所述预混料中的维生素预混料包括以
下国际单位或重量的组分:维生素A:≥600000IU;维生素D3:≥200000IU;维生素E:≥5000mg;维生素K3:≥500mg;维生素B1:≥1500mg;维生素B2:≥1500mg;维生素B3:≥3000mg;维生素B5:≥3500mg;维生素B6:≥600mg;维生素B12:≥3mg;生物素:≥20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斑点叉尾鮰出肉率的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鸡肉粉、酶解大豆蛋白、肠膜蛋白粉、棉籽蛋白、大米蛋白粉、豆粕、菜粕、小麦、大豆磷脂油、豆油、磷酸二氢钙、预混料、L
‑
赖氨酸盐酸盐、L
‑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抗氧化剂、氯化胆碱、功能性添加剂。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饲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鸡肉粉6~10份、酶解大豆蛋白15~20份、肠膜蛋白粉2~3份、棉籽蛋白6~10份、大米蛋白粉6~10份、豆粕9~13份、菜粕10~14份、小麦23~26份、大豆磷脂油1~2份、豆油2~4份、磷酸二氢钙1~2份、预混料1~1.5份、L
‑
赖氨酸盐酸盐0.2~0.4份、L
‑
抗坏血酸
‑2‑
磷酸酯0.1~0.2份、抗氧化剂0.05~0.1份、氯化胆碱0.2~0.5份、功能性添加剂0.6~1.3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饲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添加剂的原料包括胆汁酸、甜菜碱和稻壳粉;以重量份计,每100份功能性添加剂包括胆汁酸5~10份、甜菜碱30~50份,其余为稻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王磊,贠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