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690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新型剪力键的内支撑受力体系转换施工;基于换撑体系的结构先行与内支撑后拆施工;拆除后再生块体混凝土技术及桁架板楼承板应用;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通过对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施工方法的研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缓解天然砂石短缺的困境,实现大宗固体废弃物减排,节约土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出现了许多深基坑工程,内支撑支护结构体系被广泛应用,其拆除紧前工序多,制约地下室结构施工进度,拆除支撑混凝土方量大,处理过程繁琐,成本高,利用率底等技术难题。
[0003]现有技术中,传统施工方法为:支撑拆除后进入地下室结构施工,施工效率低,同时随支撑拆除出现大量废旧混凝土块,这些废弃物难以降解,目前大部分是直接运往郊外堆放填埋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但会侵占大量土地,而且污染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基于新型剪力键的内支撑受力体系转换施工;
[0007]基于换撑体系的结构先行与内支撑后拆施工;
[0008]拆除后再生块体混凝土技术及桁架板楼承板应用。
[0009]优选的,基于新型剪力键的内支撑受力体系转换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10]剪力键体系构成施工;
[0011]矩形剪力键施工;
[0012]素混凝土传力带施工。
[0013]优选的,剪力键体系构成施工时,剪力键体系依附于咬合桩、传力带、筏板形成,在咬合桩一侧,利用桩体自然形状形成弧形剪力键;在筏板一侧,随筏板施工设置矩形剪力键;传力带设置于筏板与咬合桩之间,位于筏板厚度1/2处;
[0014]矩形剪力键施工时,在底板施工同时在底板1/2板厚外围设置矩形剪力键,剪力键的宽度为300mm,长度250mm,剪力键配筋8C16,锚入底板Lae,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钢筋绑扎完成后,剪力键与底板混凝土一同浇筑;
[0015]素混凝土传力带施工时,剪力键与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支护桩及筏板之间先用素混凝土回填至筏板板厚中部位置,土方夯实完成后进行400mm厚强度等级为C40素混凝土传力带浇筑。
[0016]优选的,所述基于换撑体系的结构先行与内支撑后拆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17]负四层换撑体系及拆撑施工;
[0018]负三层换撑体系施工;
[0019]负二层换撑体系施工;
[0020]内支撑室内拆除。
[0021]优选的,负四层换撑体系及拆撑施工时,负四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涂刷外墙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铺设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护层,用石粉对基坑外侧进行分层回填夯实,随后施工300mm厚C15素混凝土传力带,传力带达到强度后利用马凳作为支撑拆对第二道内支撑进行拆除;
[0022]负三层换撑体系施工时,在负三层结构施工钢筋绑扎过程中,利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在腰梁和地下室负三层顶板处的外墙之间设置400
×
600mm水平撑换撑梁,水平换撑梁主筋8根HRB400Φ20锚入地下室外墙,同时水平撑主筋另一侧植筋锚入腰梁保证形成可靠的传力带,可取消负三层结构外墙肥槽回填的工序;
[0023]负二层换撑体系施工时,在负三层结构施工钢筋绑扎过程中,利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在腰梁和地下室负二层顶板处的外墙之间设置400
×
600mm抛撑换撑梁、腰梁顶部增设200
×
150
×6×
9mmH型钢抗翻牛腿,形成组合换撑体系,其中抛撑底部与地下室水平结构位于同一标高、抛撑上部顶于腰梁上,H型钢牛腿两端焊接端板200
×
200
×
10mm,并紧贴于腰梁和围护结构上;再将与柱墙相碰的局部内支撑做断口处理,解决结构先行问题;
[0024]内支撑室内拆除时,换撑体系随结构同步施工,换撑体系完成后,将与柱墙相碰的局部内支撑做断口拆除,施工负一层层结构至正负零封顶,最后在地下室室内楼层拆除内支撑,使内支撑拆除和、外墙防水施工、肥槽回填关键线路工作优化为非关键线路工作,缩短地下室结构施工工期。
[0025]优选的,拆除后再生块体混凝土技术及桁架板楼承板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26]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
[0027]再生块体混凝土及再生骨料磁性分选;
[0028]再生块体混凝土及再生骨料预处理;
[0029]再生混凝土现场施工。
[0030]优选的,废弃混凝土破碎筛分时,基坑支护内支撑混凝土拆除后统一归堆至指定堆放区域,从废旧混凝土中先进行钻芯取样,确保芯样强度不低于原设计强度。废弃混凝土用炮机进行初次破碎,进行第一次筛分选择60~300mm的再生块体混凝土;进一步对再生块体用反击式破碎机第二次破碎筛分选择5~31.5mm的粗骨料;中碎后的骨料和细碎后的骨料进入成品1筛分车间,筛分出10~20mm、20~31.5mm的成品粗骨料,其中部分10~20mm和20~31.5mm的成品粗骨料以及全部5~10mm的骨料进入了制砂调节料堆,通过立轴冲击破碎机破碎和整形后进入成品2筛分车间进行筛分,大于10mm的骨料全部返回制砂调节料堆,形成闭路循环,部分多于的5~10mm返回制砂调节料堆形成闭路循环;
[0031]再生块体混凝土及再生骨料磁性分选时,再生骨料通过磁选机磁场时,同时受到磁力和机械力的共同作用,磁性较强的骨料所受的磁力大于其所受的机械力,而非磁性骨料粒所受磁力很小,则以机械力占优势,由于作用在各种骨料上的磁力和机械力的合力不同,它们的运动轨迹也不同,从而实现骨料的最终分选;
[0032]再生块体混凝土及再生骨料预处理时,废旧混凝土破碎成再生块体,还需要对处理一般,因为相比于天然骨料而言,大多数的再生粗骨料的表面都较为粗糙,且表面砂浆较
多,通过对再生粗骨料提前处理,能够更好地保证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前将加工好的混凝土块体做好清洁,用小型物料提升机或塔吊料斗运至待浇试件模板附近,并用清水充分润湿;
[0033]再生混凝土现场施工时,将混凝土拆除构件去除保护层和钢筋,并采用人工或机械按工程需要破碎成较大尺度的块体:用于再生混合混凝土柱的混凝土块体,特征尺寸70~100mm;用于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梁的混凝土块体,特征尺寸60~100mm;用于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板的混凝土块体,特征尺寸50~60mm,用于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混凝土块体。
[0034]优选的,所述挤塑聚苯板包括挤塑聚苯板本体,挤塑聚苯板本体的表面开设有拼装槽,挤塑聚苯板本体的表面一体成型有拼装板,拼装槽和拼装板关于挤塑聚苯板本体的中心对称分布,且拼装槽和拼装板尺寸匹配,拼装槽的两个平行分布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边槽,边槽的内部固定有橡胶夹块,橡胶夹块的圆弧形板状结构,橡胶夹块突出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新型剪力键的内支撑受力体系转换施工;基于换撑体系的结构先行与内支撑后拆施工;拆除后再生块体混凝土技术及桁架板楼承板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新型剪力键的内支撑受力体系转换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剪力键体系构成施工;矩形剪力键施工;素混凝土传力带施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剪力键体系构成施工时,剪力键体系依附于咬合桩、传力带、筏板形成,在咬合桩一侧,利用桩体自然形状形成弧形剪力键;在筏板一侧,随筏板施工设置矩形剪力键;传力带设置于筏板与咬合桩之间,位于筏板厚度1/2处;矩形剪力键施工时,在底板施工同时在底板1/2板厚外围设置矩形剪力键,剪力键的宽度为300mm,长度250mm,剪力键配筋8C16,锚入底板Lae,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5,钢筋绑扎完成后,剪力键与底板混凝土一同浇筑;素混凝土传力带施工时,剪力键与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支护桩及筏板之间先用素混凝土回填至筏板板厚中部位置,土方夯实完成后进行400mm厚强度等级为C40素混凝土传力带浇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换撑体系的结构先行与内支撑后拆施工包括以下步骤:负四层换撑体系及拆撑施工;负三层换撑体系施工;负二层换撑体系施工;内支撑室内拆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核心区结构先行内支撑后拆除块体再利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负四层换撑体系及拆撑施工时,负四层结构施工完成后,涂刷外墙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铺设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铺贴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护层,用石粉对基坑外侧进行分层回填夯实,随后施工300mm厚C15素混凝土传力带,传力带达到强度后利用马凳作为支撑拆对第二道内支撑进行拆除;负三层换撑体系施工时,在负三层结构施工钢筋绑扎过程中,利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在腰梁和地下室负三层顶板处的外墙之间设置400
×
600mm水平撑换撑梁,水平换撑梁主筋8根HRB400Φ20锚入地下室外墙,同时水平撑主筋另一侧植筋锚入腰梁保证形成可靠的传力带,可取消负三层结构外墙肥槽回填的工序;负二层换撑体系施工时,在负三层结构施工钢筋绑扎过程中,利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在腰梁和地下室负二层顶板处的外墙之间设置400
×
600mm抛撑换撑梁、腰梁顶部增设200
×
150
×6×
9mmH型钢抗翻牛腿,形成组合换撑体系,其中抛撑底部与地下室水平结构位于同一标高、抛撑上部顶于腰梁上,H型钢牛腿两端焊接端板200
×
200
×
10mm,
并紧贴于腰梁和围护结构上;再将与柱墙相碰的局部内支撑做断口处理,解决结构先行问题;内支撑室内拆除时,换撑体系随结构同步施工,换撑体系完成后,将与柱墙相碰的局部内支撑做断口拆除,施工负一层层结构至正负零封顶,最后在地下室室内楼层拆除内支撑,使内支撑拆除和、外墙防水施工、肥槽回填关键线路工作优化为非关键线路工作,缩短地下室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涵斌叶舟张国贤邓兆杰王翼晖吴和笛吴建南许清惠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