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808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鱼糜加工废水的絮凝;絮凝物的初步脱水成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水解;水解物再浓缩;产品杀菌及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鱼糜加工废水中的COD和氨氮的含量,达到城市管网的排放要求,同时把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等有机物有效收集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有机污水的处理办法主要采用絮凝法,制作成活性污泥,然后再对活性污泥进行处理。该方法中主要用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铁、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这集中絮凝剂处理后的活性污泥难以处理,只能填埋,处理费用非常高。
[0003]鱼糜加工时用水量极大,加工1吨鱼糜,需要使用10

20吨的自来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蛋白,脂肪等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比较大。但是该污水区别于城市污水厂的污水,它来源单一,不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可以通过絮凝来有效回收其中的蛋白和有机物。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铁絮凝回收的活性污泥难以用于饲料里,容易造成铝含量超标,通过食物链会传到至人体。加入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和聚丙烯酰胺的污泥,用在有机肥中容易造成土壤的污染和板结。
[0004]改性淀粉作为新型絮凝剂用于鱼糜废水处理,没有外加污染物添加,环保。但是采用活性活性淀粉产生的活性污泥的含水量高,保水性好,污泥的水分含量难以降低,不利于后续的加工。本专利技术结合酶解工艺对鱼糜废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水分,高效的利用废水中的蛋白质,实现活性污泥有效利用,企业不但不需要活性污泥的处理费用,还可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鱼糜加工废水中的COD和氨氮的含量,达到城市管网的排放要求,同时把鱼糜废水中蛋白质等有机物有效收集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08](1)鱼糜加工废水的絮凝;
[0009](2)絮凝物的初步脱水成活性污泥;
[0010](3)活性污泥的水解;
[0011](4)水解物再浓缩;
[0012](5)产品杀菌及包装。
[0013]进一步,所述步骤(1)具体为:鱼糜加工废水中添加支链改性淀粉溶液搅拌均匀,然后静置,得到絮凝物。
[0014]优选的,所述鱼糜加工废水固形物质量含量为1

2%,添加的淀粉溶液是废水质量含量的1

5%,淀粉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

0.2%。
[0015]优选的,搅拌速度为30

50r/min,搅拌时间为2

3min。
[0016]进一步,所述步骤(2)具体为:所述絮凝物经气浮,初步分离得到絮凝渣和水,所述絮凝渣进入叠螺污泥机进行进一步脱水,得到活性污泥,并同时在叠螺污泥机出口对活性污泥进行淀粉酶喷雾,获得包含淀粉酶的活性污泥。
[0017]优选的,脱水后的所述活性污泥的水含量为80

85wt%。
[0018]优选的,淀粉酶的重量为活性污泥重量的0.1%。
[0019]进一步,所述步骤(3)具体为:对包含淀粉酶的活性污泥进行第一次水解,第一次水解温度为50

55℃,时间为30

50min;然后加入碱性蛋白酶并搅拌进行第二次水解,第二次水解温度为为50

55℃,时间为5

8h;最后加热至至90℃,保温30min,进行灭酶和灭菌。
[0020]经过絮凝后的活性污泥,保水性很强,作为鱼粉难以烘干至水分<8%,作为液体饲料或者肥料,难以满足流动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利用淀粉酶可以快速分解改性淀粉成多糖,消除改性淀粉的絮凝作用,被絮凝出的水溶性蛋白质和部分碎肉可以回到原有的流体状,然后通过添加蛋白酶,对其中的蛋白质继续水解至肽,利于其在特种饲料和特种肥料上的应用。
[0021]优选的,所述碱性蛋白酶的加入量为活性污泥重量的0.1

0.3%。
[0022]优选的,所述搅拌速度为45

50r/min,最优选的,所述搅拌速度为47r/min。
[0023]进一步,所述步骤(4)具体为:步骤(3)得到的水解物经振动筛过滤,除去部分砂石,再经三效升膜浓缩设备进行真空浓缩,至浓缩物固形物含量60%以上。
[0024]可选的,添加NaOH调节步骤(3)得到的水解物的pH值大于10.0。水解后的肽的浓缩需要根据产品的应用方向来判定是否需要添加NaOH来调节pH。当应用方向为饲料时,需要调整pH>10,该pH值下,浓缩时,液体中碱性气体,容易挥发出,最终的产品的挥发性盐基氮<120mg/100g,符合饲料要求。当应用方向为特种农业肥时,则不需要调节水解物的pH值。
[0025]优选的,所述三效升膜浓缩设备的蒸发室需进行加高1m处理,防止物料以泡沫形式同蒸发冷凝水一起流出。
[0026]进一步,所述步骤(5)具体为:真空浓缩后的物料升温至90℃,热灌装至塑料吨桶,然后迅速拧紧桶盖,放置阴凉处保存。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性淀粉作为絮凝剂实现鱼糜废水中蛋白、脂肪等有机物的富集,与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聚丙烯酰胺等絮凝剂相比不产生二次污染,且相对直接加热浓缩法,显著降低了鱼糜废水处理工艺的成本。
[0029](2)本专利技术利用淀粉酶和蛋白酶对絮凝后的活性污泥进行水解,扩大了在特种饲料和特种肥料上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
[0030](3)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鱼糜加工废水中的COD和氨氮的含量,达到城市管网的排放要求,并且在有效处理鱼糜废水的同时,提取出废水中的营养成分,变废为宝,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的共赢。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专利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2]实施例1
[0033]取3t的鱼糜加工废水,测试COD和氨氮,缓慢加入60kg的改性淀粉水溶液(浓度0.2%),调整搅拌速度为47r/min。改性淀粉加完后继续搅拌2min,停下观察絮凝物和水快速分离,水体清澈了。取上清液测试COD由原来的7800降至460mg/L,氨氮由120降至31mg/L。
[0034]絮凝物分离出来转至叠螺污泥机进行脱水,得到180kg水分为83%的活性污泥。然后迅速与180g的淀粉酶进行混合均匀,转入200L的酶解罐中,保温53℃进行酶解40min,这时改性淀粉基本被水解,物料由半固体状变成液体状。此时加入180g碱性蛋白酶进行进一步酶解,温度保持在53℃,酶解5h,酶解完成迅速升温至90℃。搅拌继续,往物料里添加6mol/L浓度的NaOH溶液,至pH为10.5。物料泵入三效升膜浓缩设备真空浓缩,浓缩1小时后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糜加工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鱼糜加工废水的絮凝;(2)絮凝物的初步脱水成活性污泥;(3)活性污泥的水解;(4)水解物再浓缩;(5)产品杀菌及包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为:鱼糜加工废水中添加支链改性淀粉溶液搅拌均匀,然后静置,得到絮凝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鱼糜加工废水固形物质量含量为1

2%,添加的淀粉溶液是废水质量含量的1

5%,淀粉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

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所述絮凝物经气浮,初步分离得到絮凝渣和水,所述絮凝渣进入叠螺污泥机进行进一步脱水,得到活性污泥,并同时在叠螺污泥机出口对活性污泥进行淀粉酶喷雾,获得包含淀粉酶的活性污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添加的淀粉酶的重量为活性污泥重量的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东孙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组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