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应用于汽车的制动器,所述摩擦片的右侧面为摩擦面,所述摩擦片的上侧面从右至左向下倾斜,所述摩擦片的下侧面从右至左向上倾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制动片,包括底板和上述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右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制动器,包括上述的制动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制动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设置摩擦片的结构,能够减轻甚至消除制动噪音。动噪音。动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片、制动片、制动器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摩擦片、制动片、制动器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制动片包括底板101和摩擦片102,摩擦片102通常采用正拔模角,摩擦片102的侧面103为斜面,摩擦片102靠近制动盘的一侧较窄而摩擦片102靠近底板101的一侧较宽。上述的制动片在使用时,制动盘在摩擦片的摩擦下出现磨损,制动盘上的磨损部位形成凹槽,在凹槽的两侧形成凸部;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摩擦片的厚度变薄,正拔模角导致摩擦片的摩擦面的宽度越来越大,宽度越来越大的摩擦面与凹槽两侧的凸部越靠越近、越压越紧,即在摩擦片与制动盘有一定磨损量时,制动盘上凹槽两侧的凸部与摩擦片的边缘会产生非正常的摩擦,从而产生制动噪音;该制动噪音一般在摩擦片使用的中后期产生,该制动噪音的随机性较强且一般为高频噪音,该制动噪音在中度和重度制动时尤为明显,该制动噪音会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该制动噪音在前期整车开发时不易模拟,故较难规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摩擦片、制动片、制动器和汽车,以减轻或消除制动噪音。
[00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应用于汽车的制动器,所述摩擦片的右侧面为摩擦面,所述摩擦片的上侧面从右至左向下倾斜,所述摩擦片的下侧面从右至左向上倾斜。
[0005]可选的,所述摩擦片的前侧面从右至左向后倾斜,所述摩擦片的后侧面从右至左向前倾斜。
[0006]可选的,所述前侧面从右至左向后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所述后侧面从右至左向前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
[0007]可选的,所述上侧面从右至左向下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所述下侧面从右至左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
[0008]可选的,所述摩擦片的左侧面为用于与制动片的底板粘接的粘接面。
[0009]可选的,所述摩擦片为一体成型件。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制动片,包括底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右侧。
[0011]可选的,所述摩擦片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制动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制动片。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制动器。
[0014]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通过合理设置摩擦片的结构,能够减轻甚至消除制动噪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制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动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制动片的工作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0016]其中,1
‑
摩擦片;2
‑
底板;3
‑
制动盘;11
‑
摩擦面;12
‑
粘接面;13
‑
上侧面;14
‑
下侧面;31
‑
凹槽;32
‑
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19]如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摩擦片1,摩擦片1应用于汽车的制动器,摩擦片1的右侧面为摩擦面11,摩擦片1的上侧面13从右至左向下倾斜,摩擦片1的下侧面14从右至左向上倾斜。
[0020]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摩擦片1的上侧面13从右至左向下倾斜,摩擦片1的下侧面14从右至左向上倾斜,随着摩擦片1的磨损变薄,摩擦面1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即随着摩擦片1的磨损变薄,摩擦面11的宽度逐渐变小,摩擦面11越磨越小;如图3和图4所示,随着摩擦片1的磨损变薄,摩擦面11的上下边缘与制动盘3上的凹槽31两侧的凸部32之间的间距会逐渐变大,进而规避了现有技术中的摩擦片1的边缘与制动盘3上的凹槽31两侧的凸部32之间的非正常摩擦,能够减轻甚至消除制动噪音,尤其能够减轻甚至消除中/重度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噪音。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片1的前侧面从右至左向后倾斜,摩擦片1的后侧面从右至左向前倾斜。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摩擦片1的周侧的侧面的拔模方向一致,有利于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摩擦片1。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侧面从右至左向后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后侧面从右至左向前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摩擦片1的拔模角较小,摩擦片1的厚度一般为10mm左右,由拔模角造成的摩擦片1不同厚度截面的面积差较小,从全新状态到全磨损状态,摩擦片1的摩擦面11的面积缩小率不到0.5%,对摩擦片1性能影响可以忽略。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侧面13从右至左向下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下侧面14从右至左向上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摩擦片1的拔模角较小,摩擦片1的厚度一般为10mm左右,由拔模角造成的摩擦片1不同厚度截面的面积差较小,从全新状态到全磨损状态,摩擦片1的摩擦面11的面积缩小率不到0.5%,对摩擦片1性能影响可以忽略。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片1的左侧面为用于与制动片的底板2粘接的粘接面12。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粘接的方式来实现摩擦片1与底板2的固定连接,有利于降低制动片的制造难度,为形成上述的上侧面13和下侧面14的倾斜方向提供了便利,为形成上述的摩擦片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的倾斜方向提供了便利。在现有技术中,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片的成型方式均为:凹模直接压在制动片的底板上对摩擦材料进行热压,然后开模,在底板上形成摩擦片,摩擦片的成型以及摩擦片和底板的连接工序一次性完成,使得现有的摩擦片只能采用正拔模角,即摩擦片靠近制动盘的一侧较窄而摩擦片靠近底板的一侧较宽,导致制动过程中容易产生制动噪音,由于底板的边缘需要伸出于摩擦片,因此采用上述的成型方式,难以形成倒拔模角的摩擦片,这也是导致现有技术中的摩擦片通常采用正拔模角的原因之一。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摩擦片1为一体成型件,摩擦片1采用倒拔模角,即可使得摩擦片1的上侧面13从右至左向下倾斜,摩擦片1的下侧面14从右至左向上倾斜。在具体实施时,上述的摩擦片1需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片,所述摩擦片应用于汽车的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的右侧面为摩擦面,所述摩擦片的上侧面从右至左向下倾斜,所述摩擦片的下侧面从右至左向上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的前侧面从右至左向后倾斜,所述摩擦片的后侧面从右至左向前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面从右至左向后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所述后侧面从右至左向前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面从右至左向下倾斜的角度不大于5
°
,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