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窗框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250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门窗框和车辆,所述车门窗框为一个板材制成,包括:外观部、安装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外观部和安装部之间,外观部和安装部在连接部的第一侧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且在连接部的第二侧限定出第二安装空间;其中,连接部包括贴合相连的第一层子板和第二层子板,第一层子板背离安装部的一端形成为板材的第一自由端,外观部朝向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凸出的延伸翻边,延伸翻边的端部形成为板材的第二自由端,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与第二层子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焊接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车门窗框,能够降低焊接难度,且能够避免出现涂装流挂现象,利于实现车门窗框的轻量化设计。化设计。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窗框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窗框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车门上框主要由辊压工艺实现,其实现的路线主要为辊点焊接,但现有的车门上框在焊接时的焊接难度较大,且容易在焊接位置的外侧出现积液的问题,从而易出现涂装流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车门窗框,能够降低焊接难度,且能够避免出现涂装流挂现象,利于实现车门窗框的轻量化设计。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窗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框为一个板材制成,包括:外观部、安装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外观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外观部和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侧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且在所述连接部的第二侧限定出第二安装空间;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贴合相连的第一层子板和第二层子板,所述第一层子板背离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一自由端,所述外观部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凸出的延伸翻边,所述延伸翻边的端部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二层子板的连接处形成有焊接区域。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窗框,其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和第二层子板的连接处形成焊接区域,在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与第二层子板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以形成焊接区域,即在板材的两端与第二层子板的连接处进行焊接,能够降低焊接难度,且能够避免出现涂装流挂现象,同时,能够减少板材的使用量,利于降低车门窗框的重量,利于实现车门窗框的轻量化设计。
[0006]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第一自由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层子板焊接相连。
[000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第二自由端贴合于所述第一自由端背离所述第二层子板的一侧。
[0008]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第二层子板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与所述第二自由端焊接相连。
[0009]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第二自由端与所述第一自由端间隔开分布,且分别贴合焊接于所述第二层子板。
[0010]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延伸翻边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层子板的延伸长度的1/3。
[001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焊接区域到所述外观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焊接区域到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间距的1/4。
[001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第一安装空间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侧且所述第二安装空间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下侧,所述第一层子板贴合于所述第二层子板的上侧,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用于安装主密封条,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用于安装卡接玻璃的泥槽。
[00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所述外观部包括第一上凸出结构和第一下凸出结构,所述第一上凸出结构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朝上凸出设置,所述第一下凸出结构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朝下凸出设置,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二上凸出结构和第二下凸出结构,所述第二上凸出结构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朝上凸出设置,所述第二下凸出结构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端部朝下凸出设置,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一上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上凸出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安装空间形成于所述第一下凸出结构与所述第二下凸出结构之间。
[001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窗框。
[0016]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门窗框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门窗框与玻璃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2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车门窗框的示意图;
[0021]图3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车门窗框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车辆1000,
[0025]车门窗框100,玻璃200,
[0026]外观部10,
[0027]延伸翻边11,第二自由端111,第一上凸出结构12,第一下凸出结构13,
[0028]安装部20,
[0029]第二上凸出结构21,第二下凸出结构22,
[0030]连接部30,
[0031]第一层子板31,第一自由端311,第二层子板32,
[0032]第一安装空间1,第二安装空间2,焊接区域3,主密封条4,泥槽5,门框亮条6,门洞密封条7。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0034]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0035]下面参考图1

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窗框100。
[0036]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门窗框100,包括:外观部10、安装部20和连接部30。
[0037]具体地,如图1所示,车门窗框100为一个板材制成,连接部30连接于外观部10和安装部20之间,外观部10和安装部20在连接部30的第一侧(如图1中的上侧)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1且在连接部30的第二侧(如图1中的下侧)限定出第二安装空间2。
[0038]由此,车门窗框100由一个板材制成,即本技术中的车门窗框100可使用一个板材弯折成型,以便于减少板材的使用量,利于降低车门窗框100的重量,利于实现车门窗框100的轻量化设计,且利于减少焊接位置,以保证车门窗框100的结构强度。
[0039]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外观部10位于车外侧,安装部20朝向车内侧,第一安装空间1和第二安装空间2分别位于连接部30的上下两侧以用于与车身的其它结构相连,从而便于将车门窗框100安装于车身上,以增强车门窗框100的结构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窗框(100)为一个板材制成,包括:外观部(10)、安装部(20)和连接部(30),所述连接部(30)连接于所述外观部(10)和所述安装部(20)之间,所述外观部(10)和所述安装部(20)在所述连接部(30)的第一侧限定出第一安装空间(1)且在所述连接部(30)的第二侧限定出第二安装空间(2);其中,所述连接部(30)包括贴合相连的第一层子板(31)和第二层子板(32),所述第一层子板(31)背离所述安装部(20)的一端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一自由端(311),所述外观部(10)朝向所述连接部(30)的一侧设有凸出的延伸翻边(11),所述延伸翻边(11)的端部形成为所述板材的第二自由端(111),所述第一自由端(311)、所述第二自由端(111)与所述第二层子板(32)的连接处形成有焊接区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分别与所述第二自由端(111)、所述第二层子板(32)焊接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11)贴合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背离所述第二层子板(32)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子板(32)分别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所述第二自由端(111)焊接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窗框(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自由端(111)与所述第一自由端(311)间隔开分布,且分别贴合焊接于所述第二层子板(3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窗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利民俞澎辉吴江彪姜凡赵云聪甘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