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00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路板,是具有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具有复数个第一导电接点与复数第一导线,各该第一导电接点于一第一方向上以至少二排的方式并列设置,各该第一导线分别与一个第一导电接点电性连接,而该第二电路板具有与各该第一导电接点呈对应设置的复数个第二导电接点,以及复数第二导线分别与一个第二导电接点电性连接。(*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光学显示模组的电路板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可减少导线布置空间的电路板。
技术介绍
按,部份光学显示产品(如手机)在设计制作上日趋要求轻、薄、短、小,然而,产品在往小巧精致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许多构成元件被迫减少体积以降低占用空间,因此,如何能在不影响产品必要构成元件的既定功效下,尚且能使元件体积获得减少,实为从业者在设计上的重要课题。以液晶显示模组(LCM)当中的印刷电路板为例,该印刷电路板虽可与连结器(connector)直接连结使用,以连结器做为电性导通的一端使用时,常因连结器本身具有一定厚度的影响,致使最终产品无法获得轻薄化的目的。为此,目前的液晶显示模组常以二个印刷电路板相互结合的结构取代印刷电路板与连结器的搭配使用,请参阅图1所示,是一印刷电路板1(PCB)与一软性印刷电路板2(FPC)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印刷电路板1于一侧设有多数个间隔设置的导电接点1a,以及多数导线1b各别与一个导电接点1a电性连接,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于一侧设有与上述印刷电路板1的导电接点1a相同数目的导电接点2a,如图1所示,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是于一结合宽度w 1的范围内设有十二个导电接点2a,各该导电接点2a并分别与一导线2b连接,导线2b另一端则与其他电子元件连结;在结合该印刷电路板1与该软性印刷电路板2时,是利用锡球或其他导电粒子设置于相对应的导电接点1a与导电接点2a之间以做为连结使用,诚然,以印刷电路板1与软性印刷电路板2相互结合的方式可达成电性导通及薄面化的目的,但是,各该导电接点1a或2a彼此间的间距受到目前设备及制程能力的限制,仅能制得的间距约在0.2mm左右,且由于各个导电接点1a及各个导电接点2a是比邻而设,因此,使得各印刷电路板1、2在可供电性连结的宽度空间上,导致导电接点1a、2a可被设置数量受到限制,当光学显示产品日趋精致且功能跃升而需再增设导电接点1a、2a的数目时,势必得加宽各印刷电路板1、2可供电性连结的结合宽度,惟,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印刷电路板1、2总面积加大,间接使得制作电路板的材料及成本支出增加。有鉴于此,本技术创作人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开发与制作经验,终而有本技术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板,是可节省制作电路板的材料成本,并可提供更多导电接点的设置。缘以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复数第一导电接点与复数第一导线,该些第一导电接点是设置于该第一结合面且呈至少二排并列,各该第一导线分别与对应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连接;以及一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二结合面、复数第二导电接点与复数第二导线,各该第二导电接点是对应该些第一导电接点设置于该第二结合面,各该第二导线分别与对应的该些第二导电接点连接,其中,每一第二导电接点分别与对应的各该第一导电接点接合并电性导通。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在一第一方向上并列有一第一排的复数个第一导电接点与一第二排的复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第一排的各该第一导电接点与该第二排的各该第一导电接点于一第二方向上呈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实质上为垂直交设。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是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10度至90度之间。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在一第一方向上并列有一第一排的复数个第一导电接点与一第二排的复数个第一导电接点,该第一排的各该第一导电接点与该第二排的各该第一导电接点于一第二方向上呈错位设置。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实质上为垂直交设。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是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10度至90度之间。其中至少该第一排与该第二排之一是弧形排列。其中该第二电路板于一第一方向上并列有一第一排的复数个第二导电接点与一第二排的复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第一排的各该第二导电接点与该第二排的各该第二导电接点并在一第二方向上呈对应设置。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实质上为垂直交设。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是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10度至90度之间。其中该第二电路板于一第一方向上并列有一第一排的复数个第二导电接点与一第二排的复数个第二导电接点,该第一排的各该第二导电接点与该第二排的各该第二导电接点并在一第二方向上呈错位设置。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实质上为垂直交设。其中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是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10度至90度之间。其中至少该第一排与该第二排之一是弧形排列。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其中该第二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其中该第一电路板为印刷电路板。附图说明以下,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于后,其中图1是现有电路板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上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应用例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另一应用例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的各该些导电接点以弧形排列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导电接点呈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板10,其包括有一第一电路板12与一第二电路板14,兹分别叙述如后该第一电路板12是可为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或是一般的印刷电路板(PCB),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电路板12为一般的印刷电路板(PCB),该第一电路板12具有一以绝缘材料制成的板体121、十二个第一导电接点122与十二条第一导线123,其中,板体121一面形成一第一结合面124,各该第一导电接点122是呈矩形状且各别地设置于该第一结合面124,如图2所示,在一为X方向的第一方向,该十二个第一导电接点122被以三排并列且各排具有四个第一导电接点122的方式配置,以及,各排的各个第一导电接点122更在一与X方向呈垂直且为Y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前后对应设置,而各该第一导线123是在未交错的情形下分别与一个第一导电接点122连接。该第二电路板14为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PC),该第二电路板14具有一绝缘材料制成的软片141、十二个第二导电接点142与十二条第二导线143,该软片141一面形成一第二结合面144且于该第二结合面144设置有各该呈矩形的第二导电接点142,如图2所示,各该第二导电接点142的位置是对应各该第一导电接点122位置,即,各该第二导电接点142同样以三排并列且各排具有四个第二导电接点142的方式被配置,而各该第二导线143亦在未交错的情形下分别与一个第二导电接点142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软片141供第二导电接点142设置的结合宽度w2是小于如图1所示现有软性印刷电路板2的结合宽度w1。参照图3,上述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14于结合时,亦是利用锡球或其他导电粒子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一导电接点122与第二导电接点142之间以做为连结使用,以便达成第一电路板12与第二电路板14电性连结的目的。比较图1所揭示现有的软性印刷电路板2与本技术图2所揭示的第二电路板14可知,在电路板皆设置有十二个导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复数第一导电接点与复数第一导线,该些第一导电接点是设置于该第一结合面且呈至少二排并列,各该第一导线分别与对应的该些第一导电接点连接;以及    一第二电路板,具有一第二结合面、复数第二导电接点与复数第二导线,各该第二导电接点是对应该些第一导电接点设置于该第二结合面,各该第二导线分别与对应的该些第二导电接点连接,其中,每一第二导电接点分别与对应的各该第一导电接点接合并电性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武雄卢承劭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