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涉及注射给药装置领域,包括针管,所述针管的后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内设有连接腔体,所述连接腔体的中上部为柱状,连接腔体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连接腔体的漏斗部连通针管后端,所述连接腔体的柱状部内固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沿轴向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针管同轴设置,所述接头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后端中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插孔同轴设置,所述转筒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设于通孔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设的固定管和转筒等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药柱上下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更换便利性问题,操作便捷,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
[0001]本技术涉及注射给药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
技术介绍
[0002]氟尿嘧啶植入剂等化疗固体颗粒药物制剂是将具有缓释功能的固体药粒注入直径约1mm的不锈钢管内制得,在给药时,需要将管状的氟尿嘧啶植入剂对准连通一次性使用埋线针的针管后,利用推注杆依次穿过不锈钢管和针管,从而将管内的药物颗粒注入病灶部位。由于现有的一次性使用埋线针的接头内径比植入剂的直径大很多,给药时无法将植入剂固定在接头内,只能手持植入剂和接头,将植入剂对齐连通针管后再推注药粒。但是手持式的操作方式稳定性较差,很难精准对齐,容易造成漏药现象,即使对齐了,在推注过程中也容易错位,同样会导致药物泄露。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稳定定位对齐管状植入剂的给药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解决利用现有一次性使用埋线针进行手持式给药时出现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包括针管,所述针管的后端设有接头,所述接头内设有连接腔体,所述连接腔体的中上部为柱状,连接腔体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连接腔体的漏斗部连通针管后端,所述连接腔体的柱状部内固设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内沿轴向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针管同轴设置,所述接头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后端中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插孔同轴设置,所述转筒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设于通孔的一侧。
[0006]优选地,所述转筒的后端内壁上设有喇叭状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的窄口连通通孔。
[0007]优选地,所述接头的材质为透明塑料。
[0008]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09]本技术通过固定于接头内的固定管,能够有效固定管状植入剂,并利用限位螺钉将管状植入剂可拆卸地连接在转筒上,通过转筒的上下转动携带管状植入剂插拔,这种推进和退出方式产生的振动较小,稳定性高的同时便于管状植入剂的多次给药操作,不易出现药物泄露的现象。转筒后端上的通孔设计可以在转筒带动药柱插入到位后直接进行药物的推注,便于使用。本技术通过固设的固定管和转筒等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药柱上下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更换便利性问题,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2]图3为图2中C
‑
C向剖视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4]图5为图4中B
‑
B向剖视图。
[0015]图6为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
‑
针管,2
‑
接头,21
‑
固定管,22
‑
插孔,23
‑
连接腔体,3
‑
转筒,31
‑
限位螺钉,32
‑
通孔,33
‑
引导管,4
‑
推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包括针管1,所述针管1的后端设有接头2,所述接头2内设有连接腔体23,所述连接腔体23的中上部为柱状,连接腔体23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连接腔体23的漏斗部连通针管1后端,所述连接腔体23的柱状部内固设有固定管21,所述固定管21内沿轴向设有插孔22,所述插孔22与针管1同轴设置,所述接头2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转筒3,所述转筒3的后端中央设有通孔32,所述通孔32与插孔22同轴设置,所述转筒3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钉31,所述限位螺钉31设于通孔32的一侧。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筒3的后端内壁上设有喇叭状的引导管33,所述引导管33的窄口连通通孔32。引导管33可以有效引导药柱进入通孔32内,便于后续的限位固定。
[00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2的材质为透明塑料,这样便于观察药柱是否对接连通针管1后端。
[0021]如果将固定管21与接头2设计成可拆卸的插接结构,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紧密插接,在用力插接预固定组件和接头2时可能会导致在插入固定管21的过程中产生振动或者推动针管1移动,使得给药部位不准确,或者使患者产生疼痛感。因此本技术将固定管21与结构固定连接,提高药柱固定的稳定性。但是固定管21与接头2固定连接后,药柱空壳的取出变得较为不便,需要夹持拔出,这同样会影响针管1的稳定性,在多次给药或单次多管给药时,药柱的反复插拔显得尤为不便。因此我们设计了后端带孔的转筒3,结合限位螺钉31将药柱与转筒3暂时固定,使得药柱可以随转筒3上下移动,解决药柱插拔的稳定性问题。另外通孔32的设计可以在转筒3带动药柱插入到位后直接进行药物的推注,便于使用。
[0022]工作过程及原理:
[0023]卸下转筒3,将针管1推至给药部位后固定,再将管状的药柱插入插孔22内,能卡在插孔22内即可。随后旋上转筒3,旋转转筒3下行直至药柱的上端经引导管33进入通孔32内,停止旋转转筒3,旋紧限位螺钉31,将药柱的上端固定在通孔32内,随后继续旋转转筒3,此时转筒3和药柱一同下行,药柱下行穿过插孔22与针管1对齐连通时停止转动转筒3,直接用推注杆4插入药柱内,将药物推入针管1内,继而经针管1推注至给药部位。给药完成后抽出推注杆4,反向旋转转筒3,将空的药柱从插孔22内上行拔出,旋下转筒3,松开限位螺钉31,取下空的药柱,即可继续再次给药。
[0024]由技术常识可知,本技术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含。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疗固体颗粒药物稳定给药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管(1),所述针管(1)的后端设有接头(2),所述接头(2)内设有连接腔体(23),所述连接腔体(23)的中上部为柱状,连接腔体(23)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连接腔体(23)的漏斗部连通针管(1)后端,所述连接腔体(23)的柱状部内固设有固定管(21),所述固定管(21)内沿轴向设有插孔(22),所述插孔(22)与针管(1)同轴设置,所述接头(2)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转筒(3),所述转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朝奇,刘燕,朱伟,徐刚,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先声中人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