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用以安装于电子装置的主本体及副本体之间,包括:第一组装件、两个弹性组、第二组装件及两个滑轮组。该第一组装件上具有板体,该板体两个侧边各设有两个滑轨及固接孔。该两个弹性组组接于该固接孔上。该第二组装件由第一及第二片体、两个扭力弹簧及轴杆组成,以该轴杆枢接第一、第二片体及该两个扭力弹簧,再在该第一片体的两个侧边上各设有组接孔。该滑轮组组接于该两个组接孔及两个滑轨中,使该两个滑轮组与该两个弹性组接触。在位移时,该两个弹性组对应在该两个滑轮组上滑动,以达到将电子装置的主或副本体的断开位移,在该副本体滑行至定位点后,将自动掀起。(*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动机抅,尤指一种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
技术介绍
已知,目前可携带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掌上型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个人数字助理(PDA)等,都已成为曰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商 品。由于近年来科技不断进步,许多可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主本体(机身)及副 本体(盖体)已被设计呈相对应断开位移关系,让使用者可以轻易将副本体推 开,并竖立呈倾斜角度,以便于使用时可清楚看见显示屏,以搡作使用该电子 装置的各项功能。如何使该电子装置的主本体与该副本体可以呈相对应断开位 移及竖立呈仰角度站立,主要是在主本体及副本体之间配置有可平移并同时改 变俯仰角度的滑动机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的证书号第M332348号。该专利 案所揭示的滑动机构具有两个滑动单元及两个轨道单元,该两个滑动单元固接 于该电子产品的活动部(含有显示屏),该两个轨道单元配置于该电子产品的 固定部(主机本体),该两个滑动单元上具有两个第一活动接合件,以接合在 该两个轨道单元的两个第二活动接合件中,该第二活动接合件的后端有向上方 仰起的倾斜段。当活动部被推动时,即带动两个滑动单元的第一活动接合件在 该两个轨道单元的第二活动接合件上滑行,当该第一活动接合件滑行至该第二 活动接合件的仰起倾斜段时,即可使该活动部呈仰角竖立。虽然,上述传统的滑动机构的结构简单,让电子产品的活动部可轻易地被 推出并竖立呈仰角竖立,但是此滑动机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易导致机械结构 松动,使被推出的活动部易产生下滑的现象。因此,要如何改善及解决传统问题,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有利 于滑动机构的机械紧固。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抅,其组接电子 装置的主本体及副本体,包括第一组装件、两个弹性组、第二组装件及两个 滑轮组;该第一组装件组接于该主或副本体上,其上具有板体,该板体的两侧边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该两个滑轨外侧处各设有两个固接孔;该两个弹性组组接于该板体的固接孔上,该弹性组由弹性元件及两个固定件组成,该弹 性元件上具有第一环圈,该第一环圈上具有开口,该第一环圏上设有两个第一 弯折处,该两个第一弯折处各延伸有相对其呈斜状的第一、第二滑行段,在该 第一、第二滑行段的一端各延伸有第二弯折处,该两个第二弯折处连接有两个 第二环圈,该两个第二环圈与该第一、第二滑行段相对呈斜状,另外,该两个固定件穿过该两个第二环圈并组接于该两个固接孔中;该第二组装件组接于主 或副本体上,由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两个扭力弹簧及轴杆组成,该轴杆枢接 该第一、第二片体及该两个扭力弹簧,使该两个扭力弹簧位于第一、第二片体 之间,该两个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第二片体固接,并在该第一片体 的两个侧边各设有组接孔;两个滑轮组,组接于该两个组接孔及两个滑轨中, 并与该弹性元件接触。其中,该两个滑轮组由固定轴、滚轮及螺丝组成,该固定轴穿过该滚轮、 组接孔及滑轨,与该螺丝螺固,使该第二组装件枢接于该第一组装件上,且让 该滚轮与该弹性元件的第 一 滑行段接触。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其组接电 子装置的主本体及副本体,包括第一组装件,组接于该主或副本体上,其上 具有板体,该板体设有导引轨,该导引轨两侧各设有长边,在板体两侧各设有 两个固接孔;两个弹性组,组接于该板体的固接孔上,并由弹性元件及两个固定件组成,该弹性元件上具有第一环圈,该第一环圈上具有开口,该第一环圈 上设有两个第一弯折处,该两个第一弯折处各延伸有呈斜状的第一、第二滑行 段,在该第一、第二滑行段的一端各延伸有第二弯折处,该两个第二弯折处连 接有两个第二环圈,该两个第二环圈与该第一、第二滑行段相对呈斜状;该两个固定件穿过该两个第二环圈并组接于该两个固接孔中;第二组装件,组接于主或副本体上,由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两个扭力弹簧及轴杆组成,该轴杆枢 接该第一、第二片体及该两个扭力弹簧,使该两个扭力弹簧位于第一、第二片体之间,该两个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第二片体固接;在该第一片体 两个侧边各设有组接孔,该两个组接孔之间设有通孔,该通孔两侧各设有延伸 至该片体背面的两个滑动片,该两个滑动片衔接于该两个长边处的板体上;两个滑轮组,组接于该组接孔中,并与该弹性元件接触。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让电子装 置的副本体(含显示屏或按键)易被推开,并在副本体被推开到达定位点时将 自动掀起竖立,而且该滑动机构也不易产生机械松动。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3a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示意图3b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示意图3c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示意图3d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动作示意图4a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4b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使用状态展开示意图4c为本技术电子装置的副本体自动掀起的状态示意图5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第一组装件1板体11滑轨12固接孔13导引轨14长边141弹性组2弹性元件21第一环圈211开口212第一滑行段213第二滑行段214第一弯折处215第一内夹角216第二环圈217第二弯折处218第二内夹角219固定件22头部221杆部222第二组装件3第一片体31组接孔311扣接环312凸耳313穿孔314通孔315滑动片316第二片体32接合孔321扣合环322凸片323枢接孔324扭力弹簧33螺旋部331弹力臂332扣环333轴杆34c形环片341滑轮组4固定轴41滚轮42螺丝43头部411杆部412螺紋413电子装置主本体51副本体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l、图2,为本技术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如图l、图2所示,本技术的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包括 第一组装件l、两个弹性组2、第二组装件3及两个滑轮组4。该第一组装件l,提供与电子装置的主或副本体(图中未示出)组接,其上 具有板体ll,该板体11的两侧边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12,该两个滑轨12外 侧处各设有两个固接孔13。该两个弹性组2,固接于该板体ll的两个侧边,该弹性组2由弹性元件21及 两个固定件22组成。该弹性元件21由具有弹性或挠性的金属条弯制而成,其上 具有呈欧姆形状(即状)的第一环圈211,该第一环圈211上具有开口212, 而该第一环圈211两端各设有第一弯折处215,该第一弯折处215延伸有第一滑行 段213及第二滑行段214,该第一滑行段213及第二滑行段214与该第一环圈211 之间的两个第一弯折处215各形成有第一内夹角216,该第一内夹角216的角度小 于90°,使该第一滑行段213及第二滑行段214呈斜状。再在该第一滑行段213及 该第二滑行段214的一端各设有第二弯折处218,该两个第二弯折处218各延伸有 第二环圈217,该两个第二环圈217与该第一滑行段213及该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掀起的滑动机构,其组接电子装置的主本体及副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组装件,组接于该主或副本体上,其上具有板体,该板体的两侧边上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轨,该两个滑轨外侧处各设有两个固接孔; 两个弹性组,组接于该板体的固接 孔上,该弹性组由弹性元件及两个固定件组成,该弹性元件上具有第一环圈,该第一环圈上具有开口,该第一环圈上设有两个第一弯折处,该两个第一弯折处各延伸有呈斜状的第一、第二滑行段,在该第一、第二滑行段的一端各延伸有第二弯折处,该两个第二弯折处连接有两个第二环圈,该两个第二环圈与该第一、第二滑行段相对呈斜状;另外,该两个固定件穿过该两个第二环圈并组接于该两个固接孔中; 第二组装件,组接于主或副本体上,由第一片体、第二片体、两个扭力弹簧及轴杆组成,该轴杆枢接该第一、第二片体及该两个 扭力弹簧,该两个扭力弹簧位于第一、第二片体之间,该两个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第二片体固接;在该第一片体的两个侧边各设有组接孔; 两个滑轮组,组接于该两个组接孔及两个滑轨中,并与该弹性元件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家豪,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