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安装有延伸至端头连接腔内的端头夹紧构件以及延伸至电缆连接腔内的电缆夹紧构件;外壳主体,罩盖于连接器主体外周,且外壳主体上设有与端头连接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与电缆连接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与端头夹紧构件对应的第一避位孔以及与电缆夹紧构件对应的第二避位孔;第一保护盖,可开合式安装于第一避位孔处,用以罩盖端头夹紧构件;第二保护盖,可开合式安装于第二避位孔处,用以罩盖电缆夹紧构件。本方案可以对整个自锁连接器的全面保护,避免自锁连接器暴露于空气中,从而避免自锁连接器出现短路、引发触电的问题,延长连接器生锈腐坏的时间,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接线的
,尤其涉及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变压器的端头与外部电缆连接时,一般需要设置连接器进行连接,如,公开号CN113594767A公开了一种名为带智能测温功能的自锁式设备连接器,其具有固定部和线夹部,固定部可与变压器的连接端头连接,线夹部可用于夹紧外部电线,从而通过该连接器可以实现变压器与外部电线的可靠连接。然而,该连接器本身为导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势必存在一定的触电或短路的风险,且长时间的风雨侵蚀也容易造成连接器的生锈腐坏,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变压器出线连接器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而容易导致的触电、短路、影响连接器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包括:
[0006]连接器主体,具有端头连接腔和电缆连接腔,所述连接器主体上还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端头连接腔内的端头夹紧构件以及延伸至所述电缆连接腔内的电缆夹紧构件;
[0007]外壳主体,罩盖于所述连接器主体外周,且所述外壳主体上设有与所述端头连接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电缆连接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端头夹紧构件对应的第一避位孔以及与所述电缆夹紧构件对应的第二避位孔;
[0008]第一保护盖,可开合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避位孔处,用以罩盖所述端头夹紧构件;
[0009]第二保护盖,可开合式安装于所述第二避位孔处,用以罩盖所述电缆夹紧构件。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盖一侧设有连接耳,所述外壳主体上对应设置有铰支座,所述连接耳与所述铰支座铰接,通过翻转所述第一保护盖实现开合所述第一避位孔。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盖上还设有第一扣钩,所述外壳主体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扣槽,通过所述第一扣钩和所述第一扣槽的扣合实现将所述第一保护盖锁定于闭合状态。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护盖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二避位孔处。
[0013]可选的,所述外壳主体上围绕所述第二避位孔凸设有连接围壁,所述连接围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保护盖内对应设有内螺纹,从而实现所述第二保护盖的螺纹安装。
[0014]可选的,所述第二保护盖和所述外壳主体之间连接有挂绳。
[0015]可选的,所述外壳主体包括对半抱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避位孔以及所述第二避位孔均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周向间隔布置有若干第二扣钩,所述第二壳体内壁对应设置有第二扣槽,通过所述第二扣钩和所述第二扣槽的扣合,实现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连接固定。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周间隔布置有若干定位槽,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嵌入所述定位槽中。
[0018]可选的,所述外壳主体上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周部向外凸设有第一围壁,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周部向外凸设有第二围壁。
[0019]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在连接器主体外罩设有绝缘的外壳主体,通过外壳主体将连接器主体包裹,避免外壳主体暴露;同时在外壳主体的第一避位孔和第二避位孔处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安装时打开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可以对端头夹紧构件和电缆夹紧构件进行调节,安装后再盖合第一保护盖和第二保护盖,实现对整个自锁连接器的全面保护,避免自锁连接器暴露于空气中,从而避免自锁连接器出现短路、引发触电的问题,同时延长连接器生锈腐坏的时间,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中连接器主体和外壳主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图3所示结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所示结构中的外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27]图7为图1所示结构的第一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图1所示结构的第二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外壳主体;11、第一壳体;111、第二扣钩;112、定位槽;12、第二壳体;121、第二扣槽;122、定位凸起;13、第一连接孔;131、第一围壁;14、第二连接孔;141、第二围壁;15、第一避位孔;151、铰支座;16、第二避位孔;161、连接围壁;162、外螺纹;2、第一保护盖;21、连接耳;22、第一扣钩;3、第二保护盖;31、内螺纹;32、挂绳;4、连接器主体;41、安装通槽;411、信号传输口;5、端头夹紧构件;6、电缆夹紧构件;7、测温构件;71、绑带;72、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5]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包括连接器主体4,具有端头连接腔和电缆连接腔,所述连接器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主体(4),具有端头连接腔和电缆连接腔,所述连接器主体(4)上还安装有延伸至所述端头连接腔内的端头夹紧构件(5)以及延伸至所述电缆连接腔内的电缆夹紧构件(6);外壳主体(1),罩盖于所述连接器主体(4)外周,且所述外壳主体(1)上设有与所述端头连接腔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3)、与所述电缆连接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14)、与所述端头夹紧构件(5)对应的第一避位孔(15)以及与所述电缆夹紧构件(6)对应的第二避位孔(16);第一保护盖(2),可开合式安装于所述第一避位孔(15)处,用以罩盖所述端头夹紧构件(5);第二保护盖(3),可开合式安装于所述第二避位孔(16)处,用以罩盖所述电缆夹紧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盖(2)一侧设有连接耳(21),所述外壳主体(1)上对应设置有铰支座(151),所述连接耳(21)与所述铰支座(151)铰接,通过翻转所述第一保护盖(2)实现开合所述第一避位孔(1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盖(2)上还设有第一扣钩(22),所述外壳主体(1)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扣槽,通过所述第一扣钩(22)和所述第一扣槽的扣合实现将所述第一保护盖(2)锁定于闭合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盖(3)螺纹安装于所述第二避位孔(16)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绝缘外壳的变压器端头出线自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云,韦兰顺,尤占山,张利新,刘琪,陈家伟,邓文华,郑剑辉,戴春苑,黄应桢,黄应斌,李晋芳,郝志峰,孙明,余林,成晓玲,刘碧莲,郭锦燕,许树浩,莫翠飞,陈泽彬,刘云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