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526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4
本申请涉及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散热装置包括机柜,机柜内形成有风道;至少两个热源,置于机柜内,至少两个热源沿风道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以及第一导流板,置于机柜内,第一导流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风道方向上,且位于至少两个热源之间,第一方向与风道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该散热装置采用吹风式散热方式,在其散热瓶颈的位置设置用于增大风阻的第一导流板,从而限制了机柜内部热空气直接通入位于风道末端的热源,所以会在第一导流板的位置引走大量的热空气,第一导流板的末端位置风速大,风道末端的热源风速低,因而在第一导流板末端位置会形成低气压区,从其他位置吸入冷空气,从而达到补充冷空气的目的,优化内部热源处散热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机柜系统的散热,尤其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高速率、高密度的电子设计,对机柜系统的散热要求较高。如:插箱类电子设备(属于机柜的一种),以风冷散热为主,而且系统的散热和风道设计强相关,风道设计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风扇等提供空气动力的设备处于空气运动方向的末端,即抽风式设备;风扇等提供空气动力的设备处于空气运动方向的源端,即吹风式设备。
[0003]抽风式设备和吹风式设备均会遇到热联级的情况,热联级为空气经过A点的热源后变成温度更高的空气再经过B点的热源,导致整个风道的末端成为整个系统的散热瓶颈,这是当前风冷系统散热的最大瓶颈。在不可避免存在风道热联级的情况时,抽风式设备是更好的选择,可以在风道的关键位置开补风口,在保证系统整体风量的情况下,补充机柜外的冷风,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然而吹风式散热设计并不能过补风来解决热联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吹风式散热设备产生的热联级问题。
[000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内形成有风道;至少两个热源,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至少两个热源沿所述风道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以及第一导流板,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第一导流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方向上,且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热源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风道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
[0006]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
°‑
60
°

[0007]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柜开设出风口和补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方向的末端,所述补风口设于风道方向末端的所述热源的周侧。
[0008]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沿第二方向设置于任一所述热源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风道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
[0009]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20
°‑
150
°

[0010]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第三夹角。
[0011]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
°‑
90
°

[0012]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背离所述补风口的一端与所述机柜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导流板背离所述补风口的一端与所述机柜内壁之间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风道的宽度。
[0013]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机柜内还设有动力设备,所述动力设备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动力设备和至少两个热源沿所述风道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散热装
置包括四个热源,四个热源分别为第一热源、第二热源、第三热源和第四热源,其中,所述动力设备与所述第一热源、第二热源和第三热源沿所述风道方向依次间隔分布,所述第四热源置于所述第三热源背离所述补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导流板由所述第二热源和第三热源之间延伸至靠近所述第四热源处,所述第二导流板由所述第二热源和第三热源之间延伸至靠近所述出风口处。
[0014]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
[0015]本申请提供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散热装置采用吹风式散热方式,在其散热瓶颈的位置,即至少两个热源之间设置用于增大风阻的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风道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从而限制了机柜内部热空气直接通入位于风道末端的热源,根据伯努利效应原理,即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由于柜机内的风速普遍在2

3m/s,所以会在第一导流板的位置引走大量的热空气,第一导流板的末端位置风速大,风道末端的热源风速低,因而在第一导流板末端位置会形成低气压区,从其他位置吸入冷空气,从而达到补充冷空气的目的,优化内部热源处散热处理,无需额外增加动力设备的功率,降低成本,并能更好满足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0016]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抽风设备不开设补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抽风设备不开设补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抽风设备开设补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抽风设备开设补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100、机柜;1、热源;2、动力设备;3、第一导流板;4、第二导流板;5、出风口;6、补风口;
[0025]a、风道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当前高速率、高密度的电子设计,对机柜100系统的散热要求较高。如:插箱类电子
设备(属于机柜100的一种),以风冷散热为主,而且系统的散热和风道设计强相关,风道设计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风扇等提供空气动力的设备处于空气运动方向的末端,即抽风式设备;风扇等提供空气动力的设备处于空气运动方向的源端,即吹风式设备。
[0028]上述两种设计都会遇到热联级的情况,热联级为空气经过某一点的热源1后变成温度更高的空气再经过另一点的热源1,导致整个风道方向a的末端成为整个系统的散热瓶颈,这是当前风冷系统散热的最大瓶颈。具体请参考图1

图2所示,图1为抽风式散热风道,图2为吹风式散热风道,图1和图2的机柜100均具有多个热源1,多个热源1也为需要解决散热问题的主体,多个热源1可能在一个板卡组件上也可能在不同的板卡组件上,和系统的大小相关,此处简化为在一个板卡组件上,为了便于描述,多个板卡组件的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抽风式散热风道和吹风式散热风道,再无补风口6情况下,会有热联级现象,造成存在局部散热情况不好,存在散热瓶颈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所述机柜内形成有风道;至少两个热源,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至少两个热源沿所述风道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以及第一导流板,置于所述机柜内,所述第一导流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风道方向上,且位于所述至少两个热源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风道方向之间具有第一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取值范围为30
°‑
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开设出风口和补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风道方向的末端,所述补风口设于风道方向末端的所述热源的周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沿第二方向设置于任一所述热源和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风道方向之间具有第二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20
°‑
150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流板的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光进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