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线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03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射线发生器,涉及检测工程应用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射线发生器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工作稳定性下降或者停机的问题。该射线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发射口,所述容置腔内充设有绝缘冷却液;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绝缘组件环绕所述发射器设置,所述绝缘组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所述射线发生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绝缘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之间循环流动,使得所述射线发生器的散热能力提高。得所述射线发生器的散热能力提高。得所述射线发生器的散热能力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射线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检测工程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射线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检测设备穿透力指标的提升,逐步采用大功率X

ray射线源,同时由于大功率射线源的控制器复杂、射线防护要求高等因素,使得箱体内部元器件密集程度大幅提高,不利于散热。而长时间工作发热,箱体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最终导致设备工作稳定性下降或者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线发生器,现有的射线发生器长时间工作发热,箱体内部温度会持续升高,且发生器的散热性能较差,存在设备由于温度过高导致工作稳定性下降或者停机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线发生器,包括:
[0006]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发射口,所述容置腔内充设有绝缘冷却液;
[0007]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0008]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绝缘组件环绕所述发射器设置,所述绝缘组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形成于所述绝缘组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发射器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形成于所述绝缘组件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
[0009]其中,在所述发射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绝缘冷却液靠近所述发射器的区域形成涡流,以驱动所述绝缘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之间循环流动。
[0010]可选地,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呈中空圆柱状,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三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三绝缘件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发射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为环形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位于所述发射器的两相对侧;
[0012]所述射线发生器还包括射线发射管,所述射线发射管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射线发射管分别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绝缘组件设置,所述射线发射管与所述绝缘组件之间形成第三开口;
[0013]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开口中,一者形成第一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一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一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
[0014]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第三开口中,一者形成第二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二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和所述第二子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射线发射管的两相对侧;
[0016]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三连通部和第四连通部,所述第三连通部和所述第四连通部分别位于所述发射器的两相对侧;且所述第三连通部和所述第一连通部位于同一侧,所述第四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位于同一侧;
[0017]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三连通部中,一者形成所述第一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一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一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
[0018]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第一子开口中,一者形成所述第二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二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
[0019]所述第四连通部和所述第二子开口中,一者形成第三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三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三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
[0020]可选地,所述射线发生器还包括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射线发射管朝向所述发射器一端密封连接,以封闭所述射线发射管朝向所述发射器一端。
[0021]可选地,所述射线发生器还包括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与所述绝缘组件贴合,且所述屏蔽组件位于所述绝缘组件的外部。
[0022]可选地,所述屏蔽组件包括第一屏蔽件、第二屏蔽件和第三屏蔽件,所述第一屏蔽件呈中空圆柱状,且所述第一屏蔽件与所述第一绝缘件贴合,所述第二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屏蔽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贴合;所述第三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一屏蔽件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三屏蔽件与所述第三绝缘件贴合。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绝缘件包括至少两个朝向所述第一绝缘件一侧凸起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三绝缘件包括至少两个朝向所述第一绝缘件一侧凸起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0024]可选地,所述射线发生器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绝缘件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射线发生器还包括绝缘固件,所述发射器通过所述绝缘固件和所述第二绝缘件固定连接。
[00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所述射线发生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绝缘冷却液在靠近所述发射器的区域形成涡流,所述绝缘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
口在所述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之间循环流动,使得热量从第一子腔体转移到所述第二子腔体,再从所述第二子腔体转移到所述壳体,从而完成散热,使得所述射线发生器的散热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线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线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线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线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线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且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发射口,所述容置腔内充设有绝缘冷却液;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绝缘组件,所述绝缘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绝缘组件环绕所述发射器设置,所述绝缘组件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子腔体和第二子腔体,所述第一子腔体形成于所述绝缘组件的内侧壁与所述发射器之间,所述第二子腔体形成于所述绝缘组件外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其中,在所述发射器处于工作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绝缘冷却液靠近所述发射器的区域形成涡流,以驱动所述绝缘冷却液在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之间循环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线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和第三绝缘件,所述第一绝缘件呈中空圆柱状,所述第二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三绝缘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三绝缘件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发射器位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线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为环形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包括第一连通部和第二连通部,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连通部位于所述发射器的两相对侧;所述射线发生器还包括射线发射管,所述射线发射管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且所述射线发射管分别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绝缘组件设置,所述射线发射管与所述绝缘组件之间形成第三开口;所述第一连通部和所述第二开口中,一者形成第一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一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一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所述第二连通部和所述第三开口中,一者形成第二循环通路的进液口,另一者形成所述第二循环通路的排液口,所述第二循环通路为连通所述第一子腔体和所述第二子腔体的循环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线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述第一子开口和所述第二子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射线发射管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三连通部和第四连通部,所述第三连通部和所述第四连通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亮孙建伟赵晓国方庆祥侯英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埃斯凯变压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