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03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包括有一导热体及多数个鳍片,该导热体以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也可为热管结构,该等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体上,该等鳍片上各设有多数个通孔,该等通孔一侧各突设有进风斜板或类似风扇扇叶形状的曲面斜板,该等鳍片上的进风斜板可采用上、下对齐设置,也可采用上、下错开设置;因此,可将冷空气导入散热鳍片内部,使散热鳍片具有更佳的散热效率。(*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可将冷空气导入散热鳍片内部,具有更佳散热效率的散热鳍片结构。公知散热鳍片主要有铝挤型、压铸型及堆栈型三种,铝挤型及压铸型散热鳍片的制造由于受限于机械加工能力,其密致度(单位体积的总散热面积)有限,因此用于发热量愈来愈高的电子发热元件,其体积及重量也随之增加,而堆栈型散热鳍片利用金属片作为鳍片连续堆栈,其密致度较高,散热效率较佳,且体积、重量也较容易被业界所接受。为了使散热鳍片能获得较佳的散热效率,一般可于散热鳍片上结合一风扇,用以协助散热,该风扇由适当的固定结构固定于散热鳍片上。当风扇被驱动时,可鼓动四周的冷空气吹向散热鳍片,用以协助鳍片散热。另外,目前散热鳍片也有结合热管技术,公知热管内部设有适当的毛细组织(wick structure),由毛细组织的毛细管作用,可便于热管内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的传输,可将热管连接于计算机主机内部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发热元件上,以便利用热管将电子发热元件上的热导出至散热鳍片,可用以协助散热,能有效的掌握电子发热元件的执行及使用寿命。上述公知的堆栈型散热鳍片,其由于鳍片与鳍片间所形成的间隙极小,因此风扇在鼓动冷空气吹向鳍片时,冷空气大都无法顺利地进入鳍片与鳍片间的间隙,因此鳍片靠近内部位置即无法有效的散热,使散热鳍片散热效率大打折扣,无法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由上可知,上述公知的散热鳍片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点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本设计者有感上述缺点的可改善,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点的本技术。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包括有一导热体;以及多数个鳍片,其上各设有多数个通孔,该等通孔一侧各突设有进风斜板,该等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体上,且于该鳍片与鳍片之间形成有间隙,以构成一散热鳍片结构。为了使审查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A为图1的A-A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的前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A为图8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导热体11底板12结合柱13第一接触面14第二接触面20鳍片21穿孔 22通孔23进风斜板 24间隙25隔板 26隔板27出风斜板 30风扇40电子发热元件该导热体10包括有一底板11及一结合柱12,该底板11呈方形或其它外形的板体,该底板11底面形成一第一接触面13,可贴附于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发热元件上,该结合柱12竖立于底板11顶面,该结合柱12呈圆形或其它外形的柱体,该结合柱12的外径及长度可视所配合的鳍片20而适当的增减,该结合柱12外壁形成一第二接触面14,可用以贴附于该等鳍片20。该鳍片20以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片制成,该鳍片20呈圆形的片体,当然该鳍片20的形状并不限定,可视需要而作不同的变化,该鳍片20上设有一穿孔21,该穿孔21呈与结合柱12相对应的圆形或其它形状,该穿孔21位于鳍片20中心处,该穿孔21的内径大致与导热体10的结合柱12的外径相等。该鳍片20上于穿孔21外围处设有多数个通孔22,该等通孔22等间隔设置于鳍片20上,使该鳍片20形成镂空状,该等通孔22具有风道的作用,可利于空气的流动,且于该等通孔22一侧各突设有一进风斜板23(如图1A),该进风斜板23呈弧形突出于鳍片20顶面(迎风面),且具有朝向同一方向的斜度,使其具有导引气流的功能。该进风斜板23的高度呈由外向内递减状,即该进风斜板23外端较高、内端较低。该等鳍片20上的进风斜板23可采用上、下对齐设置,也可采用上、下错开设置(如图6),获得更佳的导引气流效果。另于该鳍片20外缘及通孔22内缘分别设有垂直向延伸的隔板25及26。该等鳍片20由穿孔21套接于导热体10的结合柱12上,使该穿孔21内壁与导热体10的结合柱12外壁的第二接触面14接触,并可将该等鳍片20与导热体10之间利用焊接或导热胶接合成为一体,使该等鳍片20呈连续堆栈状排列在一起,且于该鳍片20与鳍片20之间可由隔板25、26间隔而形成有间隙24;由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技术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请参阅图7,该等鳍片20上可结合有一风扇30,该导热体10的底板11底面的第一接触面13可用以贴附于中央处理器等电子发热元件40上。本技术主要于鳍片20上设有进风斜板23,因此当风扇30鼓动冷空气吹向鳍片20时,可由该等进风斜板23导引冷空气进入鳍片20与鳍片20之间所形成的间隙24内部,因此鳍片20靠近内部位置可有效的散热,使散热鳍片能具有更佳的散热效率,以获得更佳的散热效果。请参阅图8及图8A,该等鳍片20的通孔22另一侧也可各突设有一出风斜板27,该出风斜板27呈弧形突出于鳍片20底面,且具有朝向同一方向的斜度,使其具有导引气流的功能,且该等鳍片20可呈曲面设计,使鳍片20形成类似风扇扇叶形状的曲面斜板。综上所述,本技术实可改善公知的散热鳍片,其鳍片与鳍片之间的间隙极小,冷空气无法顺利地进入鳍片与鳍片之间的间隙,使散热鳍片散热效率大打折扣,无法获得较佳的散热效果等问题,诚为一不可多得的新型产品,极具产业上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求,依专利法提出申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包括有一导热体;以及多数个鳍片,其上各设有多数个通孔,该等通孔一侧各突设有进风斜板,该等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体上,且于该鳍片与鳍片之间形成有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导热体可为热管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导热体包括一底板及一结合柱,该底板上形成一第一接触面,该结合柱外壁形成一第二接触面,该等鳍片上各设有一穿孔,该等鳍片由穿孔套接于导热体的结合柱上,使该穿孔内壁与导热体结合柱的第二接触面接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鳍片上的进风斜板采用上、下对齐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鳍片上的进风斜板采用上、下错开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鳍片与导热体之间利用焊接接合成为一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鳍片与导热体之间利用导热胶接合成为一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鳍片上可结合有一风扇。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鳍片外缘及通孔内缘分别设有垂直向延伸的隔板。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其中该等通孔等间隔设置于鳍片上。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鳍片结构改良,其特征为:包括有:一导热体;以及多数个鳍片,其上各设有多数个通孔,该等通孔一侧各突设有进风斜板,该等鳍片间隔设置于导热体上,且于该鳍片与鳍片之间形成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鋑兴林保龙秦志仁
申请(专利权)人:利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