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80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零件成型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包括压边圈,所述压边圈由两部分组成,上下两部分通过螺钉连接并且带有凹槽,将上盖和密封圈放置在凹槽中即可形成密封上液室,压边圈与支撑体配合,所述支撑体内有液室并且在侧壁上开有液路可供液体进入其中。完成成型需要预成型模具和终成型模具,所述的预成型模具连接在液压机上,可与下液室相配合完成被动式液压预成型,所述终成型模具通过螺纹连接在支撑体上与上液室共同作用可以完成主动式液压胀形达到零件的终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同一装置的预成型模具和下液室配合完成预成型,然后终成型模具和上液室配合完成终成型,可以提高成型质量和速度。质量和速度。质量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零件成型
,尤其涉及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将会运用在高新科技装置上,如“墨子号”卫星,其需要在外太空的真空、温差大、高辐射等极端条件下进行探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产品具有极高的质量,同时运用在这些设备中的产品的复杂程度往往很高,一些具有局部小圆角特征的薄壁零件被大量使用。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755511A公开了一种针对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的胀压复合成型方法。包括预成型和终成型两道次液压成型工序,预成型为被动式充液拉深,成型零件的高度略高于最终实际零件;预成型圆角也要大于最终的小圆角。终成型为胀压复合成型,将预成型零件倒置放置,零件下面为高压液体,上面为带有最终小圆角特征的凸模,成型过程凸模下行同时对液室加压,小圆角在液室胀形压力及凸模背压速度的匹配作用下胀压成型出来;由此可见,所述一种针对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的胀压复合成型方法,在预成型和终成型过程单个成型过程中,通过在待加工零件下方注入挤压液并使用模具在待加工零件上方对其进行挤压,导致单个成型过程中模具和挤压液均只能对待加工零件的单侧进行挤压,因此必须需将零件进行翻转从而易导致待加工零件在成型过程中受力不均匀,零件的成型质量差且零件的成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达成预定的成型质量需要多次工艺,并且零件容易出现破损情况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包括:
[0006]分体式压边圈,其为一开设有压边通孔的环形零件,用以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在对应位置,包括相连的上压边圈和下压边圈,其中,上压边圈设置在下压边圈的上部且上压边圈靠近下压边圈一侧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下压边圈侧壁开设有上进液通道,用以向压边通孔输送挤压液。
[0007]预成型模具,其为一圆柱形零件,预成型模具位于所述分体式压边圈的压边通孔内并与装置外的液压机相连,用以从上方向下挤压所述待加工零件以对待加工零件进行预成型处理。
[0008]支撑体,其为一开设有支撑通孔的环形零件,支撑体位于所述下压边圈远离所述上压边圈的一侧并与下压边圈相连,用以与下压边圈配合以将所述待加工零件固定在对应位置;所述支撑体侧壁开设有下进液通道,用以向所述支撑通孔输送挤压液;所述支撑通孔
内壁开设有螺纹。
[0009]终成型模具,其为一圆柱形零件,终成型模具位于所述支撑体的支撑通孔内并与装置外的进给装置相连,用以进行上下进给,以达到对待加工零件的终成型处理;所述终成型模具除小圆角特征处以外的侧壁开设有螺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中还包括一上盖,用以在所述预成型模具未处于所述压边通孔内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与所述下压边圈内的压边通孔以及所述待加工零件形成密闭空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中还设置有若干密封圈,包括:
[0012]上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下压边圈内压边通孔靠近所述上压边圈一侧端部的内壁,用以与所述上盖配合以封闭所述下压边圈内的压边通孔;
[0013]下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下压边圈与所述支撑体之间,用以在所述预成型模具运行时封闭所述支撑通孔并在所述终成型模具运行时封闭所述下压边圈内的压边通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预成型模具的直径小于所述压边通孔的直径;所述终成型模具的直径小于支撑通孔的直径。
[0015]进一步地,所述预成型模具的直径与所述终成型模具的直径相等。
[0016]进一步地,所述预成型模具底部边缘开设有圆角,所述终成型模具顶部设有凹陷且凹陷底部与侧壁开设有圆角。
[00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的螺纹与所述终成型模具的螺纹相匹配。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上压边圈与所述下压边圈为同心设置。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上压边圈与所述下压边圈的内径与外径均相等、上压边圈与下压边圈的外径相等且上压边圈的高度小于下压边圈的高度。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圈内径与所述压边通孔内径相等,所述下密封圈内径大于所述压边通孔内径且下密封圈外径小于所述支撑体外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采用一种一体化成型装置通过两道次液压成型工序,预成型为被动式充液拉深,终成型为主动式液压胀形结合刚性背压。该方法可以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使成型的小圆角壁厚分布均匀、表面质量好、成型精度高。成型过程工序简单、效率高、成本低、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同时,该技术的提出极大地拓宽了液压成型技术可成型板材零件圆角的范围和液压成型技术的应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前景,并且提高了产品质量与装置的成型效率。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在两道工序中实现了对待加工零件不同侧的挤压,提高了产品质量与装置的成型效率。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在安装后可以和分体式压边圈、待加工零件、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形成密闭空间,提高了所述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与装置的成型效率。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圈和所述下密封圈提高了所述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与装置的成型效率。
[0025]进一步地,所述终成型模具与所述支撑体通过匹配的螺纹相连,用以外部的进给装置可以控制终成型模具通过螺纹上下进给,螺纹的设置提高了外部进给装置控制终成型
模具的上下进给时的精确度,并且匹配的螺纹提高了所述用于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的密封性,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成型装置的成型效率。
[0026]进一步地,所述预成型模具可与所述下进液通道同时工作,并且所述终成型模具可与所述上进液通道同时工作,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成型装置的成型效率。
[0027]进一步地,所述用于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利用同一台设备可以完成预成型和终成型步骤,做到了设备的一体化成型,简化了成型工序,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成型装置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成型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成型装置的俯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成型装置在使用预成型模具挤压待加工零件时的侧面剖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成型装置在使用终成型模具挤压待加工零件前的侧面剖视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成型装置在使用终成型模具挤压待加工零件时的侧面剖视图。
[0033]图中:预成型模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式压边圈,其为一开设有压边通孔的环形零件,用以将待加工零件固定在对应位置,包括相连的上压边圈和下压边圈,其中,上压边圈设置在下压边圈的上部且上压边圈靠近下压边圈一侧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下压边圈侧壁开设有上进液通道,用以向压边通孔输送挤压液;预成型模具,其为一圆柱形零件,预成型模具位于所述分体式压边圈的压边通孔内并与装置外的液压机相连,用以从上方向下挤压所述待加工零件以对待加工零件进行预成型处理;支撑体,其为一开设有支撑通孔的环形零件,支撑体位于所述下压边圈远离所述上压边圈的一侧并与下压边圈相连,用以与下压边圈配合以将所述待加工零件固定在对应位置;所述支撑体侧壁开设有下进液通道,用以向所述支撑通孔输送挤压液;所述支撑通孔内壁开设有螺纹;终成型模具,其为一圆柱形零件,终成型模具位于所述支撑体的支撑通孔内并与装置外的进给装置相连,用以进行上下进给,以达到对待加工零件的终成型处理;所述终成型模具除小圆角特征处以外的侧壁开设有螺纹;所述预成型模具的直径小于所述压边通孔的直径;所述终成型模具的直径小于支撑通孔的直径;所述预成型模具的直径与所述终成型模具的直径相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壁零件小圆角特征成型的胀压复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中还包括一上盖,用以在所述预成型模具未处于所述压边通孔内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以与所述下压边圈内的压边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曹佳华纪福笑解松宋国鹏郭宏
申请(专利权)人:高研智造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