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738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热体双水管道和发热管,双水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缠绕式包裹设置在第一进水管上,发热管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以加热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发热管为直管状。具体地,采取双水道管道设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水路的面积至少增大二倍,提高热效率,水流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流动,并与发热管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管为直管状,使得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双水道管道设计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全部充分带走,第二进水管可以大大降低发热管的温度,提高了发热管的稳定性和热效率。性和热效率。性和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热体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热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热水供水领域,一般采用老式单管供应热水,其因为安装方便、成本低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单水路的管道,一般采用弯曲设计,热效率不行,且发热体采用弯曲的形式包裹在单水路的管道上,发热体弯曲的地方受高温容易击穿。
[0003]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发热体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热体采用双水道管道设计,可以把水路的面积增大倍,提高热效率,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体为直管状,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
[0005]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水管道和发热管,所述双水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缠绕式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上,所述发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之间,以加热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发热管为直管状。
[0006]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为限流孔,以限制所述第一进水管流速,进而加大水往所述第二进水管流动。
[0007]所述第一进水管一端上设有接水头,所述第一进水管另一端上设有出水头,所述第一进水管和所述第二进水管均与所述接水头、所述出水头连通。
[0008]所述第二进水管包括与所述接水头连接的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出水头连接的第二连接段以及包裹在所述发热管上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以螺旋式包裹在所述发热管上。
[0009]所述发热管设有若干条,若干条所述发热管以所述第一进水管的轴线环绕设置且彼此之间间隔开。
[0010]所述发热管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长度尺寸相同。
[0011]相邻的所述发热管之间设有绝缘材料,相邻的所述发热管通过所述绝缘材料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管的端部上设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发热管的端部通过所述绝缘材料焊接连接。
[0012]所述发热管为卤素发热管或碳素发热管。
[0013]所述发热体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双水管道的外壳,所述外壳为铝材压铸一体成型结构。
[0014]所述第一进水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横截面积。
[0015]本发热体双水管道和发热管,双水管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缠绕式包裹设置在第一进水管上,发热管设置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
间,以加热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发热管为直管状。具体地,采取双水道管道设计,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水路的面积至少增大二倍,提高热效率,水流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流动,并与发热管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管为直管状,使得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发热管发热产生的热量,双水道管道设计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可以把发热管产生的热量全部充分带走,第二进水管可以大大降低发热管的温度,提高了发热管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发热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外壳、发热管和双水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发热体剖视图。
[0021]其中,图1

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2]1‑
双水管道,101

第一进水管,102

第二进水管,1021

第一连接段,1022

第二连接段,1023

第三连接段,2

发热管,201

第三连接段,202

绝缘材料,3

接水头,4

出水头,5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4]如图1

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发热体,包括双水管道1和发热管2,双水管道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第二进水管102缠绕式包裹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01上,发热管2设置在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之间,以加热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发热管2为直管状。
[0025]具体地,采取双水道管道1设计,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可以把水路的面积至少增大二倍,提高热效率,水流在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流动,并与发热管2进行热交换,把热量可以充分带走;发热管2为直管状,使得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受热均匀,不易击穿,稳定性提高;发热管2发热产生的热量,双水道管道1设计的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可以把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全部充分带走,第二进水管102可以大大降低发热管2的温度,提高了发热管2的稳定性和热效率。
[0026]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进水管10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011,第二进水
管10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024,第一进水口1011为限流孔,以限制第一进水管101流速,进而加大水往第二进水管102流动。
[0027]具体地,第一进水口1011的径向尺寸设计得比第一进水管101径向尺寸小;或者,第一进水口1011的往第一进水管101的方向逐渐变小,主要起到限流的作用,使水尽量往第二进水管102流动,因为第二进水管102的水路面积更大,从而可以把发热管2产生的热量充分带走,提高发热管2的热效率。
[0028]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进水管101一端上设有接水头3,第一进水管101另一端上设有出水头4,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均与接水头3、出水头4连通。
[0029]具体地,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均与接水头3、出水头4焊接连接。
[0030]需要说明的是,接水头3和出水头4外部设有连接螺纹。
[0031]进一步来说,如图2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双水管道(1)和发热管(2),所述双水管道(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进水管(101)和第二进水管(102),所述第二进水管(102)缠绕式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101)上,所述发热管(2)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02)之间,以加热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02);所述发热管(2)为直管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011),所述第二进水管(102)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024),所述第一进水口(1011)为限流孔,以限制所述第一进水管(101)流速,进而加大水往所述第二进水管(102)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101)一端上设有接水头(3),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另一端上设有出水头(4),所述第一进水管(101)和所述第二进水管(102)均与所述接水头(3)、所述出水头(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管(102)包括与所述接水头(3)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021)、与所述出水头(4)连接的第二连接段(1022)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微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