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它包括底板,底板上连接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中部可弯折;支撑臂的端部通过第一螺栓螺母铰接有翻板机构;翻板机构上具有翻转连接件,翻转连接件铰接在第一螺栓螺母上并可沿纵向翻转;翻板机构上还具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铰接在翻转连接件上并可沿横向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的具有简单化和实用化以及带来便捷性高的特点,通过底板上的支撑臂连接翻板机构,支撑臂和翻板机构均可实现角度变化以及固定,结合翻板机构的翻转板实现操作平台的拓展以及多种角度变化的可能,搬运或者收纳过程中能够进行折叠,不占用过多空间,提升了便利性。提升了便利性。提升了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拓展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设计拓展平台用于对建筑图纸进行绘制和预览,使用时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平台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对绘图桌板做出调节。
[0003]申请号为202121334313.2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双向螺纹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扩展面、转动杆、滑槽和第一滑槽等之间的互相配合,通过拉动固定块至对应位置,进而由双向螺纹杆带动第二滑块运动,第二滑块通过转动杆带动扩展面上升至于第一桌面平行,达到让画图装置拓展的效果;同时利用第二支撑杆卡在齿条对应的位置对第一桌面进行倾斜支撑,达到让桌面倾斜的效果。
[0004]该申请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桌面不能根据需要扩展以及倾斜角度的问题,但是整个装置的设置仍然复杂冗余,导致便利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
[000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它包括底板,底板上连接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中部可弯折;
[0007]支撑臂的端部通过第一螺栓螺母铰接有翻板机构;
[0008]翻板机构上具有翻转连接件,翻转连接件铰接在第一螺栓螺母上并可沿纵向翻转;
[0009]翻板机构上还具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铰接在翻转连接件上并可沿横向翻转。
[0010]进一步地,支撑臂包括上臂体和下臂体,上臂体和下臂体通过第二螺栓螺母相铰接。
[0011]进一步地,下臂体与底板固定连接,上臂体相对于下臂体的最大弯折角度为45
°
。
[0012]进一步地,上臂体的下端面为斜面,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
°
,下臂体上具有与下端面相接触配合的阻挡部,阻挡部有两个与斜面相接触的接触面,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35
°
。
[0013]进一步地,阻挡部的两个接触面中的一个接触面沿水平方位设置。
[0014]进一步地,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的最大翻转角度为90
°
,当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翻转角度均为90
°
时,第一翻转板和第二翻转板共同组成一个平面。
[001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其结构设计的具有简单化和实用化以及带来便捷性高的特点,结构整体通过底板上的支撑臂连接翻板机构,支撑臂和翻板机构均可实现角度变化以及固定,结合翻板机构的翻转板实现操作平台的拓展以及多种角度变
化的可能,同时也因支撑臂和翻板机构具备了角度变化功能,可以搬运或者收纳过程中进行折叠,不占用过多空间,提升了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圈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底板;2、支撑臂;3、翻板机构;4、第一螺栓螺母;5、第二螺栓螺母;2a、上臂体;2b、下臂体;2a1、斜面;2b1、阻挡部;3a、第一翻转板;3b、第二翻转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的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包括一个沿水平面设置的底板1,底板1可作为整个扩展平台的底部支撑板,在底板1上靠近边沿处连接有一个竖向设置的支撑臂2,支撑臂2包括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下臂体2b的下端与底板1固定连接,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通过第二螺栓螺母5相铰接,第二螺栓螺母5位于支撑臂2的中部,因此通过第二螺栓螺母5实现可弯折;第二螺栓螺母5的螺栓可由胀紧套固定,螺栓在这里作为铰接柱,通过拧紧螺栓上的螺母胀紧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的接触面实现固定,因此,应当理解的是第二螺栓螺母5同时可以起到使支撑臂2保持弯折后角度的作用。
[0022]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臂体2a的下端面为斜面2a1,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5
°
,下臂体2b上具有与下端面相接触配合的阻挡部2b1,阻挡部2b1有两个与斜面2a1相接触的接触面,这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35
°
,阻挡部2b1的两个接触面中的一个接触面沿水平方位设置。由于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夹角角度为135
°
,另一个接触面与水平方位的夹角角度为45
°
(水平方位的角度为180
°
),当倾斜角度为45
°
的斜面与45
°
的接触面重合时,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垂直于水平方位的支撑臂2。而当倾斜角度为45
°
的斜面与沿水平方位设置接触面重合时,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形成了一个最大弯折角度为45
°
的支撑臂2,45
°
即为上臂体2a相对于下臂体2b的最大弯折角度。
[0023]在支撑臂2的端部通过第一螺栓螺母4铰接有翻板机构3,需要说明的是,支撑臂2实现弯折是为了带动翻板机构3移动;而翻板机构3上本身具有翻转连接件3c,翻转连接件3c铰接在第一螺栓螺母4上实现沿纵向翻转,纵向翻转的叠加支撑臂2的最大弯折角度45
°
实现了对翻板机构3角度变化的扩大,也就扩大满足了使用需求。
[0024]第一螺栓螺母4的作用同第二螺栓螺母5,因此这里不做赘述;上述翻板机构3上还具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铰接在翻转连接件3c上并能够沿横向翻转,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的最大翻转角度为90
°
,当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翻转角度均为90
°
,具体的,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的翻转角度是通过铰接件合页来实现的,合页翻转角度均为90
°
是由自身的结构属性决定的,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的初始位均垂直于水平面,因此,当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翻转角度均为90
°
时,二者同时共同组成一个平面,该平面作为绘制和预览建筑图纸的操作平台,当其中一个翻转板翻转90
°
,另一个翻转板在初始位时,如第一翻转板3a翻
转90
°
,第二翻转板3b在初始位,二者同时共同组成一个直角形状的操作平台。因此,可预见的是结合翻板机构3纵向翻转的角度变化能够实现操作平台多种角度变化的可能性,第一翻转板3a和第一翻转板3b的大小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设置即可。
[002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设计的简单化和实用化以及带来便捷性高,结构整体通过底板上的支撑臂连接翻板机构,支撑臂和翻板机构均可实现角度变化以及固定,结合翻板机构的翻转板实现操作平台的拓展以及多种角度变化的可能,同时也因支撑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底板(1)上连接有支撑臂(2),支撑臂(2)的中部可弯折;所述支撑臂(2)的端部通过第一螺栓螺母(4)铰接有翻板机构(3);所述翻板机构(3)上具有翻转连接件(3c),翻转连接件(3c)铰接在第一螺栓螺母(4)上并可沿纵向翻转;所述翻板机构(3)上还具有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第一翻转板(3a)和第二翻转板(3b)铰接在翻转连接件(3c)上并可沿横向翻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2)包括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上臂体(2a)和下臂体(2b)通过第二螺栓螺母(5)相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设计拓展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体(2b)与底板(1)固定连接,上臂体(2a)相对于下臂体(2b)的最大弯折角度为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轶,冯冬,郭璠,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