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446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一种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包括:穿刺管,构造有第一通道,其中一端形成有穿刺段,穿刺段置入至囊肿内;吸引管,构造第二通道;支撑件,构造有第三通道,穿刺管和吸引管分别置入至第三通道内,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连通;电加热组件,设置在穿刺段上;供电装置,设置在支撑件上,并用于向电加热组件供电;其中,电加热组件包括用于释放和接收电流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穿刺管置入囊肿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释放和接收电流以加热囊肿的组织液。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腱鞘囊肿在具有良好治疗效果的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腱鞘囊肿对于长期运动的人员来说,是一种很容易出现的病症,囊肿通常由囊壁和囊壁里面的组织液所组成。
[0003]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穿刺针,刺入到囊壁内之后,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将囊壁内的组织液吸出,囊肿内的组织液被吸出之后,患者的病症就会得到缓解。但是,这是这种治疗方式,复发性高,因为囊壁还具有生物活性,囊壁还能够主动运输囊壁外的组织液,将囊壁外的组织液吸入到囊壁内,因此在囊壁的穿刺部位愈合之后,囊壁还是会主动运输囊壁外的组织液,将囊壁外的组织液引入到囊壁内,从而导致囊肿复发。第二种,则是通过微创切除的方式,将囊肿直接切除,相较于第一种,该方案能够避免复发,但是手术风险大,容易对患者的关节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0004]综上所述,目前缺乏针对腱鞘囊肿在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和不容易复发的基础上,减少手术风险的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内容部分用于以简要的形式介绍构思,这些构思将在后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被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内容部分并不旨在标识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的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0006]为了解决腱鞘囊肿治疗风险大、容易复发的问题,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包括:
[0007]穿刺管,构造有第一通道,其中一端形成有穿刺段,穿刺段置入至囊肿内;
[0008]吸引管,构造第二通道;
[0009]支撑件,穿刺管和吸引管分别与支撑件连接,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连通;
[0010]电加热组件,设置在穿刺段上;
[0011]供电装置,设置在支撑件上,并用于向电加热组件供电;
[0012]其中,电加热组件包括用于释放和接收电流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穿刺管置入囊肿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释放和接收电流以加热囊肿的组织液。
[0013]本申请所提供的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在对腱鞘囊肿进行治疗时,将穿刺管刺入囊壁内,然后电加热组件启动,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向囊壁内的组织液释放电流,使得组织液发热,从而组织液被蒸发,囊壁内的压力增加,在囊壁内形成正压,将囊壁内的组织液通过吸引管排出;所以囊壁内一部分组织液被蒸发、一部分组织液排出体外,进而起到治疗腱鞘囊肿的目的;同时,囊壁会因为组织液被加热而出现蛋白质变性,由此囊壁将会失去生物活性,进而囊壁不能够具备主动运输的能力,由此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极消融装置在使用时治疗效果好、治疗风险低并且不容易复发。
[0014]单独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如果能够通电的话,供电装置在启动之后,电流会直接从第一导电件流向第二导电件,进而电流将会加热穿刺管的穿刺段,然后再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传递给组织液,这种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加热组织液,一方面加热时间长,另一方面因为囊壁太小,组织液难以形成对流,所以会导致穿刺段的温度过高,容易对正常的组织造成灼伤。
[0015]进一步的,单独的第一导电件和单独的第二导电件相互绝缘。
[0016]本申请通过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为绝缘设置,所以在供电组件启动之后,第一导电件释放的电流需要经过组织液的传递之后再进入到第二导电件,不能够不通过组织液而直接到第二导电件,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产生热量的部分则是组织液,穿刺段本身是不会出现发热情况的;由此,保证了囊壁内组织液受热均匀、加热速率快,并且穿刺段的温度不会很高,不容易对正常的组织造成灼伤。
[0017]进一步的,第一导电件部分裸露在穿刺管的外侧,以形成第一接触面;第二导电件部分裸露在穿刺管的外侧,以形成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面积比为1:0.9~1.1。
[0018]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面积比基本相等,能够保证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与组织液接触的面积基本相同,使得电流释放端和电流输出端的电阻近似相等,避免在第一导电件或者第二导电件的部分产生过量的热。
[0019]腱鞘囊肿一般多高发于运动员这类会进行高强度训练的人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对患者正常组织的伤害,以避免增加患者的康复难度。而向患者施加交变电流,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针对这一问题。
[0020]进一步的,电流供应装置输送至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电流为交变电流,其中电流的频率为100kHz~500kHz。
[0021]本申请利用囊壁内组织液的阻抗小于囊壁自身阻抗的特点,将电流的频率限制在上述的区间内。所以,在该交变电流的频率下,能够使得电流击穿囊壁内的组织液,在组织液内产生短路电流,而当囊壁内的组织液被蒸发殆尽之后,因为囊壁的阻抗太高,目前的电流无法击穿囊壁的阻抗,所以不会在人体的正常组织内产生电流,进而不会对人体的正常组织造成损害。同时,交流电的频率高于100kHz,能够使得交流电的频率高于超过人体肌肉反射弧时间的倒数,避免对交流电的频率太低,对于肌肉产生刺激。并且在组织液加热的过程中,组织液能够使得囊壁被加热,进而将囊壁的破坏程度控制在1~1.5mm。
[0022]进一步的,穿刺管包括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内支撑管、与内支撑管固定连接的穿刺头、套设在内支撑管上的内绝缘管、套在内绝缘管上的导电管,导电管和穿刺头之间具有间距,内绝缘管为绝缘材料,第一导电件构造为穿刺头或设置在穿刺头上,第二导电件构造为导电管或者设置在导电管上。
[0023]通过将内绝缘管设置为绝缘材料,只需要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存在间隙,就可以保证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绝缘性,避免了在通电时,在穿刺管上产生多余的热。
[0024]进一步的,内绝缘管上设有绝缘套,绝缘套一侧和穿刺头固定连接,另一侧导电管固定连接。
[0025]通过设置绝缘套,可以将内导电管套在内支撑管上,也不会因为向着穿刺头的方
向滑动,就使得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直接接触,进一步保证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绝缘性,避免了在通电时,在穿刺管上产生多余的热。
[0026]进一步的,导电管上套设有外绝缘管,外绝缘管和导电管与穿刺头相对的一端具有间隙,以使得导电管部分裸露于穿刺管的外侧。
[0027]外绝缘管包裹了导电管,从而能够限制导电管的裸露面积和裸露位置,保证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设计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面积比在预定范围内。
[0028]进一步的,供电装置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第一导线连接至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线连接至第二导电件。
[0029]进一步的,支撑件构造有第三通道,穿刺管和吸引管端部置入至第三通道内。
[0030]内绝缘管一端和穿刺头固定连接,另一端插入至第三通道内,并且内绝缘管和吸引管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导线和内支撑管固定连接,第一导线和内支撑管连接的部分位于内绝缘管与吸引管之间的间隙部分;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管,构造有第一通道,其中一端形成有穿刺段,穿刺段置入至囊肿内;吸引管,构造第二通道;支撑件,穿刺管和吸引管分别与支撑件连接,且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连通;电加热组件,设置在穿刺段上;供电装置,设置在支撑件上,并用于向电加热组件供电;其中,电加热组件包括用于释放和接收电流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穿刺管置入囊肿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释放和接收电流以加热囊肿的组织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单独的第一导电件和单独的第二导电件相互绝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件部分裸露在穿刺管的外侧,以形成第一接触面;第二导电件部分裸露在穿刺管的外侧,以形成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面积比为1:0.9~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流供应装置输送至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的电流为交变电流,其中电流的频率为100kHz~500kHz。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腱鞘囊肿的电极消融装置,其特征在于:穿刺管包括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的内支撑管、与内支撑管固定连接的穿刺头、套设在内支撑管上的内绝缘管、套在内绝缘管上的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敏戚世宗马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