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电路板及其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46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电路板及其注塑模具,为了避免作为导电线路或者保护体的金属条在注塑过程中被冲起、变形或移位,且摒弃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止动销,引入了带有纵向沟槽并具有屋脊形状的金属条。金属条的背脊端部和其两翼在注入的熔液压力P的作用下被压嵌入沟槽之中,这些沟槽位于注塑模具的内表面上,或者以在内表面上形成的条状凸筋为成形载体的形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形成的电路板及其注塑用的模具。
技术介绍
一般来讲,此类按照DE 36 12 576 Cl披露的形式成型的注塑电路板的塑料体的四周表面由金属条围绕,以起到导体的作用,在注塑过程中通过放置隔 断装置来对金属条定位,隔断装置确保了这些金属条不会由于注塑模中流入熔 液的压力而造成错位甚至互相接触到。另外单独放置这种隔断装置相当地耗材耗力,而且对于结构非常精细的精 密注塑而言,这种注塑而成的隔断装置又显得体积过大。故而人们在注塑技术的实际操作中采用止动销,止动销将注塑成型的金属 条对着另外一侧的模具或者金属条被从另外一侧模具伸出来的止动销紧紧压 住。止动销在注塑件表面留下通到金属条端部的孔洞,这些孔洞必须在脱模后 填满,这对于细小的止动销留下的细孔在技术上要求很高。所以需要对止动销 的拽出过程进行繁琐的设计,让其留下的孔洞在模具打开和注塑件尚未硬化成 型之前,被熔液重新填满。但是塑料材质在冷却后通常粘度降低,导致其对细 小孔洞的填充不完全,同时,先注塑完成的金属条会由于周围的塑料尚未硬化 而移动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已知技术的情况和缺陷而提供一种注塑电路板, 其中的金属条被可靠定位,并提供电路板注塑用的模具,以实现对密封的注塑 模具中金属条的可靠定位进行有效的改善,且在电路板的注塑过程中无需额外 的机械和物流大量投入。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就让上述的问题得到了成功的解决,为此,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提供一种注塑电路板,其中注入形成有金 属条,所述金属条具有纵向沟槽,金属条的截面呈屋脊状,且其背脊端部朝向 注塑电路板的一侧边缘表面。在注塑成型时,可将被折弯的金属条的隆起的背 脊端部放置入模具内壁,流入的熔液将金属条的两翼挤压并靠在模具侧面上,这样金属条就被定位了,金属条形成了能够承受大载荷的可靠的浇铸口,该浇 铸口在脱模后仅仅以其隆起的背脊端部凸起在整个注塑电路板表面,故停留在 注塑电路板表面的金属条并无异样。进一步地,注塑电路板被壳体覆盖,覆盖注塑电路板的壳体部分的内壁与 注塑电路板的边缘表面相重合。在金属条被安装于壳体的内部时,他们的屋脊 状隆起被隔离在在内部,这样从壳体的外面就根本看不到。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背脊端部从边缘表面上向外凸起,如果有特殊要 求规定这些金属条不能露出其金属表面,就可以简单的通过喷涂厚的漆层来遮 盖他们。在另一种优化的方案中,所述背脊端部伸入一个位于边缘表面处的带缺口 的倒角中,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些隆起的背脊端部的隔离处理会更容易,因 为在脱模之后只需要用黏度降低的熔液对倒角处进行填补即可。更进一步地,所述倒角是在浇铸中成形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生产以上述及的注塑电路板的注塑模具,在模具的内表 面处具有用于容纳金属条的背脊端部的沟槽。在利用该注塑模具制作电路板 时,金属条的背脊端部深入沟槽中,这样,在既定位置上,当烙液从金属条的 纵向沟槽内部向注塑模两侧受压流动时,会同时使金属条的两翼往外向模具上 的沟槽的两侧挤压,这样使金属条获得了更好的位置固定效果。进一步地,沟槽形成在模具的内表面上,这样,成型后的电路板的金属条 的背脊端部会从电路板的边缘表面上向外凸出。优化地,注塑模具的内表面上具有凸起的条状凸筋,沟槽形成在该条状凸 筋上。这样,成形后的电路板的金属条的背脊端部会保持在电路板的边缘表面 处的缺口中。更优化地,按照纵向沟槽的截面尺寸,模具上的沟槽具有支承屋脊形的金 属条的两翼的接触平面。金属条的两翼由一个符合两翼形状的接触平面支承, 这种构造会使电路板注塑过程中的密封效果更好。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在注塑过程中可把金属条的隆起 部分放置于带沟槽的工具中,将该工具放置于注塑模具中,这种导向工具能够 在制作注塑模具后沿需要的方向放入任意细小的金属条,这些金属条根据尺寸 需求和材料可以通过铣或者电火花加工而成。在注塑模具内壁的沟槽要求屋脊形状的金属条在被放置进去时定位精确,当金属条上隆起的背脊端部被放置在确定的沟槽内,两侧伸出的两翼向外撑开 使之固定住。这样一来,无需过多额外的技术投入,通过把金属条加工成配合注塑模具 内腔的沟槽的形状来精确定位,就能有效防止金属条在注塑过程中由于受到熔 液压力而产生的变形和位置移动。附图说明附图1展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一种未脱模的注塑电路板及其注塑用 模具,其中,注塑电路板的金属条的背脊端部突出于注塑电路板的边缘表面;附图2展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的另一种未脱模的注塑电路板及其注塑 用模具,其中,注塑电路板的金属条的背脊端部凹陷于注塑电路板的边缘表面 以内;其中10、注塑电路板;12、 金属条;11、纵向沟槽;18、金属条的翼;13、 模具的内表面;14、注塑模具;15、沟槽;19、沟槽的侧边; 16、背脊端部;17、中间部分;20、中间部分的顶端;21、接触平面;22、条状凸筋;23、倒角;24、边缘表面。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述及的注塑技术还可以应用到其他金属板条的浇口上,例如复合 材料外壳内的导体,或者简单的作为结构强化,这些金属条通过至少部分的条 状开槽来被弯曲成屋顶形状或V (或L、 U)形状。在这些金属条上开槽,例如在一块薄金属板上进行冲压,在技术上是毫无 困难的。通过开槽增加了金属条浇口前的抗弯强度,特别是通过手控自动装置 将金属条放置到注塑模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增加其在熔液高压下的抗变形能 力。由此,金属条可以非常纤小细长。这些金属条可以独自成条,也可以是冲 压而成的覆盖于注塑件表面的网格带。在注塑过程完成后,这些金属条就构成 了常规的电路。被折弯的金属条通过隆起面躺在模具内壁,流入的熔液将其两翼挤压并靠 在模具侧面上,这样金属条就被定位了。由于目前为止还不能实现对金属条带的高浓度喷涂,现在只能在注塑过完成后对外壳内层另外浇铸或许更好的厚涂层漆来实现密封处理。在注塑过程中可把金属条的隆起部分放置于带沟槽的工具中,将该工具放 置于注塑模具中,这种导向工具能够在制作注塑模具后沿需要的方向放入任意 细小的金属条,这些金属条根据尺寸需求和材料可以通过铣或者电火花加工而 成。在模具内壁的这些沟槽要求v状的金属条在被放置进去时定位精确,金属条上的隆起被放置在确定的沟槽内,两侧伸出的两翼向外撑开使之固定住。在既定位置上,当熔液从V形内部向注塑模两侧受压流动时,会同时使金属条的两翼往外向沟槽的两侧挤压,这样使之获得了更好的位置固定效果。v型金属条垂直竖立在注塑电路板表面,其中间都是塑料体,v型金属条就形成了一个能够承受大载荷的可靠的浇铸口,该浇铸口在脱模后仅仅以其隆 起的顶部凸起在整个注塑电路板表面。在脱模后,只要这些金属条还是不受限制的停留在注塑电路板的表面,那就无所谓他们的形状是扁平的还是v形的屋脊状的。在这些金属条被应用安装于壳体的内表面时,他们的屋脊状隆起被隔离在 在内部,与外部分离开,这样从壳体的外面就根本看不到。如果有特殊要求规定这些金属条不能露出其金属表面,就可以简单的通过 喷涂厚的漆层来遮盖他们。当V形金属条的屋脊状隆起位于电路板的一个凹陷处时,对于这些隆起的隔离处理会更容易,因为在脱模之后只需要用黏度降低的熔液对凹陷转角处 进行填补即可。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电路板(10),其中注入形成有金属条(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12)具有纵向沟槽(11),金属条(12)的截面呈屋脊状,且其背脊端部(16)朝向注塑电路板(10)的一侧边缘表面(24)。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金海茵茨诺伯特科豪斯温弗立得史密特威廉威罗阿尔弗雷德卡施默
申请(专利权)人:裕克施乐塑料制品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