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45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定结构,其应用于设置第一与第二组件置壳体的电子设备中,该固定结构包括罩体及该壳体的定位件,该第一组件通过该罩体固定于该壳体内,该罩体则由该定位件加以定位,而此定位件还可对应结合叠设于局部罩体上的第二组件,由此利用一共用空间来同时定位该罩体、该第一与第二组件,从而节省布局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结构,具体而言,涉及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固 定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网际网络(Internet)的快速发展及不断普及,现今已然进入 了网络时代,而在网络中具有中转换作用的服务器,其发展趋势更是 突飞猛进,性能急速提升。相应性能提升的是,诸如服务器的电子设备的能耗也相应提升, 水涨船高,服务器电源供应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服务器电源 供应器已经无法满足新的能耗需求,尤其是对于一些中、高阶的服务 器而言。ATX电源供应器是目前PC和服务器中普遍使用的标准电源 供应器,包括有单电源供应器和备援式(Redundant,可插拔式)电源 供应器,其中,单电源供应器因功率较低而主要应用于较低能耗的个 人电脑(PC)及低端服务器,而在中高阶服务器中为了保证供电需求 和可靠性,大多采用备援式电源供应器系统,即备援式热插拔电源供 应器。由于该备援式电源供应器为多个单电源供应器所组的群组构成, 其体积为单电源供应器的多倍,占空间较大。并且,在服务器内,电 源供应器邻近区域一般用以设置有主机板,必须分别设计固定电源供 应器与主机板至电子设备壳体的固定结构。如此一来,势必需要更多 空间来设置对应的固定结构。同时,在实际安装时会因主机板与该电 源供应器之间的安装空间过于狭小,很难设置对应的画定结构,从而 出现安装固定不便的尴尬状况,降低工作效率。若想改变这一状况, 一般解决方法即改变机箱的构造以增大容置 空间,或者改变电源供应器体积,或更改主机板的构造;然而,服务 器机箱结构大小受到各类标准规范例如SSI、 ATX等的严格限制,难以实现,缺乏通用性,即使进入市场可能也很难被客户接受,相同的, 主机板的大小也不可随意变动。另外,若要重新设计新的备援式电源 供应器则将耗费额外的成本,不利于产业利用。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新的电源供应器的画定方式来解决安装时占 用布局空间的问题,克服上述种种缺陷,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 应用于电子设备以节省该电子设备内部布局空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结构,有利于安装固定作业, 提升工作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以及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结构,其应 用于设置具有第一及第二组件至壳体的电子设备,其中,该第二组件 具有多个第一结合部以供通过多个结合件结合于该壳体内,该固定结 构包括罩体,具有叠合至该壳体的延伸部、以及对应该第一结合部 而线性排列于该延伸部的多个葫芦孔;以及对应该葫芦孔数量的多个 定位件,具有连接该壳体以供对应穿设该葫戸孔的穿设部、位于该穿 设部上以供对应卡固该延伸部并供叠设该第二组件的外扩阶部、以及 贯穿该外扩阶部与该穿设部且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从而 供该结合件穿设该第一与第二结合部而同时固定该罩体、该第一与第 二组件至该壳体。在前述的固定结构中,该延伸部为位于该罩体一侧的折边。该折 边的厚度可小于该穿设部的高度。该葫芦孔可具有沿该线性排列方向 排列且相连通的小孔以及大孔,该定位件的穿设部可小于该小孔,而 该外扩阶部则可大于该小孔但小于该大孔。在一实施例中,该结合件 可为带头螺柱,该第一结合部可为供该带头螺柱穿设的穿孔,而该带 头螺柱的头部大于该穿孔而供压制该第二组件。较佳地,该穿设部为 管体,该第二结合部则为设于该管体内壁的螺孔。此外,前述的固定结构还包括可设置于该第二组件及该罩体间的 绝缘体,以防止短路现象产生。该罩体还设有对应容置该第一组件的 容置部、以及多个散热孔,该散热孔可提升散热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主要通过设计一罩体,使该 罩体固定于前述电子设备的壳体并构成容置该第一组件的容置部,该 罩体的延伸部供叠设该第二组件而固定至该壳体,从而通过该定位件 同时定位该罩体、该第一与该第二组件于该壳体。由此,可省略现有 技术分别设计固定结构来固定电源供应器与主机板至电子设备壳体所 需的空间,有效节省了布局空间。同时,由于本专利技术仅需单一固定结 构即可,方便了安装固定作业,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该固定结构十分简单易行,制作方便,且成本低廉,利于 增加产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罩体及第一组件已设于壳体的侧剖视图; 图3A及图3B是表示移动图2中的罩体以定位至该壳体的放大示 意图4A是表示设置第二组件至图2中的壳体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4B是表示以结合件固定设置该罩体、第一组件、及第二组件 至图4A中的壳体的侧剖视图。元件符号说明1电子设备11壳体12第一组件13第二组件131第一结合部14结合件2罩体20容置部21延伸部23葫芦孔3定位件31穿设部33 外扩阶部 35 第二结合部 A 箭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由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作用。请参阅图l,其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的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 图所示,该固定结构应用于设置第一组件12、第二组件13至壳体11 的电子设备l,其中,该第二组件13具有多个第一结合部131,以供 通过对应数量的结合件14结合于该壳体11内,该固定结构包括罩体2、 以及多个定位件3。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为服务器,该壳体11为服务器机壳, 该第一组件12为电源供应器,该第二组件13为主机板。当然,在其 他实施例中,该壳体11、该第一组件12、以及该第二组件13的结构 可依实际情况而有所改变;而且,在其他电子设备1中,同样可应用 本专利技术的固定结构来固定不同组件至电子设备的壳体,并非以本实施 例为限。该罩体2具有对应容置该第一组件12的容置部20、叠合至该壳体 11的延伸部21、以及对应各该第一结合部131而设于该延伸部21的 多个葫芦孔23。在本实施例中,该罩体2具有一横截面为"n"字形结 构以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一组件12的容置部20,而该"n"字形结构的一 侧壁平行于该壳体11的垂直侧壁。该延伸部21连接该容置部20并且 平行于该壳体11的底板。该葫芦孔23具有沿该线性排列方向排列且 相连通小孔以及大孔。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葫戸孔23,但,应知 该葫芦孔23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并非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示。其中,可 在该壳体11的垂直侧壁上设置多个螺孔(未图示),从而通过从该壳 体11外锁入螺丝与该螺孔结合以便固定该罩体2于该壳体11的侧壁, 当然,两者间还可通过其他定位结构或焊接等固定方式达到同样的固 定效果,并非以此为限,但是一般而言,为了方便将来的拆卸作业, 焊接方式并不合适。并且,请一并参阅图2,该罩体2配合该壳体11所形成的容置部 20可限定该第一组件12 (即电源供应器)各个方向的移动,该罩体2 本身即可限定该第一组件12三个运动方向;当然,在一实施例中,该 罩体2对应于该第一组件12的后侧可选择设有向内的挡片(未图示), 而对应于该壳体11表面设置同样的挡片(未图示),便限定该罩体2 后侧的运动方向。由于该技术极为常见,故不另做赘述。所述定位件3对应各该葫芦孔23而设置于该壳体11 ,本实施例中, 各该定位件3设置于该壳体11底板上,并且具有连接该壳体11以供 对应穿设各该葫芦孔2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结构,其应用于设置第一与第二组件至壳体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具有多个第一结合部以供通过多个结合件结合于该壳体内,该固定结构包括: 罩体,具有对应容置该第一组件的容置部、叠合至该壳体的延伸部、以及对应该第一结合部而线性排列于该延伸部的多个葫芦孔;以及 对应该葫芦孔数量的多个定位件,具有连接该壳体以供对应穿设该葫芦孔的穿设部、位于该穿设部上以供对应卡固该延伸部并供叠设该第二组件的外扩阶部、以及贯穿该外扩阶部与该穿设部且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从而供该结合件穿设该第一与第二结合部而同时固定该罩体、该第一与第二组件至该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凉郑再魁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