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肥包、菌肥包条及菌肥的施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441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菌肥包、菌肥包条及菌肥的施用方法,上述菌肥包包括水溶性袋及装填并密封在水溶性袋内的混合菌肥;上述水溶性袋的膜厚为0.01~0.05mm,菌肥占据水溶性袋内空间的50%~8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菌肥包解决了菌肥施用过程中产生的撒施操作繁重、粉尘四散影响呼吸道、菌肥施用不均匀、用量不易控制、菌肥单成分存活期短的问题。活期短的问题。活期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肥包、菌肥包条及菌肥的施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肥包、菌肥包条及菌肥的施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菌肥作为生物防治、肥料增效成份广泛使用在例如草莓等农作物生产上。在对农作物施用时,通常先使用小容器装取粉状菌肥,再撒在作物根部附近。施用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频繁装取,单次取量多则重量增加、单次取量少则次数增加,操作繁重;2.装取和施用过程,粉尘极容易扬起,进入作业者呼吸道,危及健康;3.人工撒施,随机性大,均匀性差;4.施用量定量控制难度大,忽多忽少;5.纯菌肥施用对环境要求苛刻,存活期短(2~4周)。因此,传统菌肥施用方法,既增加施用用工强度,又造成菌肥浪费,也会影响作物生长并最终影响产量。
[0003]水溶性袋通常用于洗衣粉领域,例如洗衣凝珠(参见专利文献CN214691034U);另外也有报道将杀虫剂装在水溶性袋投放田间(参见专利文献CN1065575A)。但上述装填在水溶性袋内的成分均为非生命体,而未见在水溶性袋内装填并密封生命体例如菌肥的报道。
[0004]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易控制菌肥量、增加菌肥存活期、有效利用菌肥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菌肥在施用过程中存在撒施操作繁重、粉尘四散影响呼吸道、菌肥施用不均匀、用量不易控制、菌肥单成分存活期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肥包、菌肥包条及菌肥的施用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菌肥包括水溶性袋及装填并密封在水溶性袋内的混合菌肥;上述水溶性袋的膜厚(内壁与外壁间的距离)为0.01~0.05mm,混合菌肥占据水溶性袋内空间的50%~80%。
[0007]由于混合菌肥中具有细菌、真菌等成份,为生命体,需要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会产生水气,因此,在将混合菌肥装填到水溶性袋中时,尽管生命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水气量极少,但也有可能将水溶性袋溶解,而造成袋体在施用前就破损的情况。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将生命体混合菌肥装填在具有一定膜厚即0.01~0.05mm的水溶性袋内,能防止水溶性袋因混合菌肥代谢产生的水分而溶解破损。如果水溶性袋的膜厚小于0.01mm,则存在水溶性袋无法长期储存,在施用前就可能被细菌代谢产生的水分溶解而影响使用的风险;如果膜厚大于0.05mm,虽然能够长期储存(储存期可以长达1年),但有在施用后在浇水后使袋体溶解的时间过长而影响作物生长的风险。另外控制混合菌肥占据水溶性袋内空间的50%~80%,这样是为了使细菌代谢产生的水分能够有足够的扩散空间,避免过度集中而溶解水溶性袋。通过将混合菌肥装填到水溶性袋内还能方便地控制混合菌肥量,使每个菌肥包内的菌肥量一致,施用时逐个将菌肥包放置在距离作物根部3~5cm的位置,进行浇水即可,这样菌肥能够集中在根际位置而不会轻易扩散移动。此外,在施用时,只需要一次拿一个菌肥包施用即可,操作方便。
[0008]进一步地,上述菌肥包的水溶性袋密封后成圆柱状,直径为3~8cm、长度为5~15cm。这样,菌肥更容易施用。
[0009]进一步地,混合菌肥中包含纯菌肥、生黄豆粉、红糖、活性炭,纯菌肥质量为0.1~1.0g;生黄豆粉质量是纯菌肥的10~30倍、红糖质量为纯菌肥的1%~10%,两者可为水溶性袋中的菌肥后期存活生长提供碳氮营养;活性炭质量为菌肥的1%~10%,活性炭能够进一步吸收菌肥新陈代谢产生的水分,能够进一步防止水溶性袋溶解。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菌肥包条,其是将若干个的上述的菌肥包相连而成。这样,在施用时,可以将菌肥包条沿作物栽植的行或列排列,使每棵作物配备一个菌肥包条;还可以将菌肥包条围绕一棵作物摆放在根部附近,更利于作物生长。
[0011]进一步地,菌肥包条的各菌肥包内的菌肥彼此独立。各菌肥包内的菌肥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按照各菌肥包与其相邻的两个菌肥包内的菌肥不同的方式设置,这样能够避免相邻菌肥包内的菌肥在施用后、暴露接触发生竞争。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菌肥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上述的菌肥包或者上述的菌肥包条;2)将菌肥包或菌肥包条放置在农作物的根部附近;3)对农作物浇水,水溶性袋遇水溶解并释放出菌肥。
[001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混合菌肥装填在水溶性袋内并封口制作菌肥包,既能长期存储菌肥(6

12个月),又能在将菌肥包施用后浇水即可溶解水溶性袋从而实现施肥,同时能够避免如以往的菌肥直接施用时产生的操作繁重、粉尘扬起、施用不均匀、用量难控制的问题;混合菌肥中包含纯菌肥、生黄豆粉、红糖和活性炭,生黄豆粉、红糖可以为菌肥释放后提供碳氮营养、延长菌肥存活期,活性炭能够吸附菌肥包内的水分,进一步防止水溶性袋溶解。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菌肥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菌肥包条施用时的图;图中,1、菌肥包;11、水溶性袋;12、混合菌肥;121、木霉菌肥;122、枯草芽孢杆菌肥。
实施方式
[0015]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16]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菌肥包1,如图1所示,包括由聚乙烯醇薄膜制作的水溶性袋11及装填并密封在水溶性袋11内的混合菌肥12;上述水溶性袋11的膜厚为0.03mm,混合菌肥12占据水溶性袋11内空间的60%。菌肥包1的水溶性袋密封后成圆柱状,直径为3cm、长度为5cm。混合菌肥12中包含纯菌肥、生黄豆粉、红糖、活性炭,纯菌肥的质量为0.5g,生黄豆粉质量是纯菌肥的20倍,红糖质量是纯菌肥的3%,活性炭质量是纯菌肥的5%。
[0017]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先在一条长的水溶性袋11内按照上述菌肥包1中的菌肥量装填混合菌肥,然后封闭,接着继续装填混合菌肥、封闭,如此反复操作,形成了多个菌肥
包1相连的一条菌肥包条,如图2所示,各菌肥包1内的菌肥彼此独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确定相邻两菌肥包内的菌肥是否为同种菌肥,通常为了防止相邻两菌肥包内的菌肥在水溶性袋11溶解后暴露相接触时产生生存竞争,而将相邻两菌肥包内的菌肥设计成不同种菌肥。上述菌肥包存储菌肥的时间为6

12个月。
[0018]下面以草莓为例对上述的菌肥包1的施用方法进行说明,在施用时,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上述的菌肥包1,菌肥包1中混合菌肥12中纯菌肥为木霉菌肥121或枯草芽孢杆菌肥122。
[0019]2)将菌肥包1放置在草莓植株的根部附近(距离根部3~5cm),通常一个菌肥包1配备给一棵草莓,相邻且分开的两个菌肥包1中的菌肥不同。
[0020]3)对草莓浇水,水溶性袋11遇到大量的水后会逐步溶解变为糊状,其中的菌肥释放出,并逐步营造利于草莓生长的环境。
[0021]使用菌肥包条时的施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上述的菌肥包条,菌肥包条的相邻两个菌肥包中的纯菌肥种类不同,分别为木霉菌肥121、枯草芽孢杆菌肥122,即木霉菌肥121、枯草芽孢杆菌肥122交替设置。
[0022]2)将菌肥包条沿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肥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溶性袋及装填并密封在水溶性袋内的混合菌肥;所述水溶性袋的膜厚为0.01~0.05mm,混合菌肥占据水溶性袋内空间的5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肥包,其特征在于,菌肥包的水溶性袋密封后成圆柱状,直径为3~8cm、长度为5~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菌肥包,其特征在于,混合菌肥中包含纯菌肥、生黄豆粉、红糖、活性炭,纯菌肥质量为0.1~1.0g,生黄豆粉质量是纯菌肥的10~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建赵密珍许林林王庆莲袁华招陈晓东庞夫花乔玉山王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芃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