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28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箱,所述车架靠近置物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底部设置有抽屉,所述车架的顶部设置有抽拉结构,所述车架靠近置物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四周均设置有放置结构。通过设置抽拉结构,由横梁、滑动区、茶台、储水盒、侧漏水槽、中漏水槽和格挡条的配合,根据现场人们的坐姿位置,满足茶台左右抽拉的位移调节需求,无需人们调换座位,省事省力,通过设置放置结构,由置物架、上置物板、下置物板、分隔板、分隔架和防挡条的配合,增大车架的置物空间,便于放置多种茶叶罐、喝茶杯具以及自身物品等,满足当下饮茶需求。饮茶需求。饮茶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


[0001]本技术涉及饮茶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

技术介绍

[0002]饮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也泛指可用于饮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铁观音”、“毛峰”等,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我国南方人民对我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我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0003]人们在日常生活或办公过程中,需要借助茶车作为饮茶交流工具,而目前使用的茶车,多为简易的框架结构,不具备茶台位移和增大放置空间的功能,由于茶车上需要放置多种茶叶罐、喝茶杯具以及自身物品等,导致传统框架设计的茶车满足不了当下饮茶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目前使用的茶车,多为简易的框架结构,不具备茶台位移和增大放置空间的功能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箱,所述车架靠近置物箱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底部设置有抽屉,所述车架的顶部设置有抽拉结构,所述车架靠近置物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的四周均设置有放置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抽拉结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固定在车架顶部的前后两侧,所述横梁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区且滑动区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茶台,所述茶台的底部连通有储水盒,所述茶台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储水盒连通配合的侧漏水槽,所述茶台中心处的四周均开设有与储水盒连通配合的中漏水槽,所述茶台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区配合使用的格挡条。
[0008]优选的,所述放置结构包括置物架,所述置物架固定在延伸板的顶部,所述延伸板远离置物架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置物板和下置物板且上置物板和下置物板的中心处竖向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上置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延伸板和置物架配合使用的分隔架,所述上置物板和下置物板远离车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分隔板和分隔架固定配合的防挡条。
[0009]优选的,所述车架靠近茶台的顶部设置有与滑动区配合使用的主盖板且主盖板的一侧嵌设有滤网,所述主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滤网配合使用的蓄水凹槽。
[0010]优选的,所述车架靠近茶台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滑动区配合使用的副盖板,所述副盖板和主盖板的面积总和与车架顶部的横截面积相同,所述副盖板靠近主盖板的中心处开设有扣孔。
[0011]优选的,所述车架靠近抽屉和置物箱的一侧设置有置物腔,所述置物箱的正面铰
接有箱门,且箱门的中心处开设有与置物箱配合使用的散热格栅。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通过设置抽拉结构,由横梁、滑动区、茶台、储水盒、侧漏水槽、中漏水槽和格挡条的配合,根据现场人们的坐姿位置,满足茶台左右抽拉的位移调节需求,无需人们调换座位,省事省力,通过设置放置结构,由置物架、上置物板、下置物板、分隔板、分隔架和防挡条的配合,增大车架的置物空间,便于放置多种茶叶罐、喝茶杯具以及自身物品等,满足当下饮茶需求。
[0014]该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通过主盖板、滤网和蓄水凹槽,对茶台防尘封堵的同时,也起到茶水收集和过滤茶叶的作用,通过副盖板和扣孔,便于放置饮茶杯具的同时,也提高茶台的封堵整体性,同时也起到方便拿取的作用,通过置物腔,扩大车架的置物空间,同时也方便放置取下后的主盖板和副盖板,通过箱门和散热格栅,增强置物箱内部的散热性能,以防置物箱内部热量散热不及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的结构侧视分解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抽拉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主盖板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放置结构的结构侧视图。
[0020]图中:1、车架;2、置物箱;3、承托板;4、抽屉;5、抽拉结构;51、横梁;52、滑动区;53、茶台;54、储水盒;55、侧漏水槽;56、中漏水槽;57、格挡条;6、延伸板;7、放置结构;71、置物架;72、上置物板;73、下置物板;74、分隔板;75、分隔架;76、防挡条;8、主盖板;9、滤网;10、副盖板;11、置物腔;12、散热格栅。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实施例一
[0023]参照图1

5,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包括车架1,车架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箱2,车架1靠近置物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3,承托板3的底部设置有抽屉4,车架1的顶部设置有抽拉结构5,通过设置抽拉结构5,由横梁51、滑动区52、茶台53、储水盒54、侧漏水槽55、中漏水槽56和格挡条57的配合,根据现场人们的坐姿位置,满足茶台53左右抽拉的位移调节需求,无需人们调换座位,省事省力,车架1靠近置物箱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6,延伸板6的四周均设置有放置结构7,通过设置放置结构7,由置物架71、上置物板72、下置物板73、分隔板74、分隔架75和防挡条76的配合,增大车架1的置物空间,便于放置多种茶叶罐、喝茶杯具以及自身物品等,满足当下饮茶需求。
[0024]实施例二
[002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改进: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包括车架1,车架1内
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箱2,置物箱2的正面铰接有箱门,且箱门的中心处开设有与置物箱2配合使用的散热格栅12,增强置物箱2内部的散热性能,以防置物箱2内部热量散热不及时,车架1靠近置物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3,承托板3的底部设置有抽屉4,车架1靠近抽屉4和置物箱2的一侧设置有置物腔11,扩大车架1的置物空间,同时也方便放置取下后的主盖板8和副盖板10,车架1的顶部设置有抽拉结构5,抽拉结构5包括横梁51,横梁51固定在车架1顶部的前后两侧,横梁5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区52且滑动区5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茶台53,车架1靠近茶台53的顶部设置有与滑动区52配合使用的主盖板8且主盖板8的一侧嵌设有滤网9,主盖板8的顶部开设有与滤网9配合使用的蓄水凹槽,对茶台53防尘封堵的同时,也起到茶水收集和过滤茶叶的作用,车架1靠近茶台53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滑动区52配合使用的副盖板10,副盖板10和主盖板8的面积总和与车架1顶部的横截面积相同,副盖板10靠近主盖板8的中心处开设有扣孔,便于放置饮茶杯具的同时,也提高茶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置物箱(2),所述车架(1)靠近置物箱(2)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托板(3),所述承托板(3)的底部设置有抽屉(4),所述车架(1)的顶部设置有抽拉结构(5),所述车架(1)靠近置物箱(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板(6),所述延伸板(6)的四周均设置有放置结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结构(5)包括横梁(51),所述横梁(51)固定在车架(1)顶部的前后两侧,所述横梁(51)的内侧设置有滑动区(52)且滑动区(52)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茶台(53),所述茶台(53)的底部连通有储水盒(54),所述茶台(53)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储水盒(54)连通配合的侧漏水槽(55),所述茶台(53)中心处的四周均开设有与储水盒(54)连通配合的中漏水槽(56),所述茶台(53)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区(52)配合使用的格挡条(5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增大放置空间的置物茶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结构(7)包括置物架(71),所述置物架(71)固定在延伸板(6)的顶部,所述延伸板(6)远离置物架(71)的一侧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上置物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花
申请(专利权)人:庆元县胜悦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