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10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壳体内;若干个输入轴轴承,安装在输入轴上,所述减速器壳体内对应若干个所述输入轴轴承所在处为轴承室;油泵出油口;主油路,与所述油泵出油口连通;分流油路,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轴承室以及所述主油路连通。本申请中,为轴承室供油是通过从主油路中分流的分流油路提供,分流油路的油通量可通过分流油路的入口大小和/或入口高度来控制,从而在保证主油路油通量的前提下为轴承室供油。油路油通量的前提下为轴承室供油。油路油通量的前提下为轴承室供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速器润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电驱动系统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中,电机高速化成为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电机转速的提高,与之相连的减速器输入轴转速也随之提高。为了适应高转速,减速器输入轴所用轴承采用主动润滑方案。
[0003]中国专利CN112065963A公开了一种减速器输入轴前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输入轴轴承、输入轴和油泵;可通过调整减速器壳体与输入轴之间的环形间隙的大小,来调整环形储油腔内润滑油液面高度;当油泵4的转速升高,导致环形储油腔内油压增高时,通过环形间隙进行泄压,从而起到调节压力作用。
[0004]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在于:当整个润滑系统内部油压充足时,主油路油量与轴承室油量均可保障;当油泵功率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或油泵出现短暂空吸时,由于轴承位润滑油孔偏下因此润滑油会优先润滑轴承,导致主油路中油量降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好的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以保证主油路的油通量供给。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包括:
[0007]减速器壳体;
[0008]输入轴,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壳体内;
[0009]若干个输入轴轴承,安装在输入轴上,所述减速器壳体内对应若干个所述输入轴轴承所在处为轴承室;<br/>[0010]油泵出油口;
[0011]主油路,与所述油泵出油口连通;
[0012]分流油路,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轴承室以及所述主油路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油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壳体油路、出油孔以及输入轴内的通孔,其中,所述壳体油路呈L形,其两端分别与油泵出油口以及出油孔连通;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输入轴同轴。
[0014]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内的通孔内设有与其同轴的输入轴导油管,所述输入轴导油管的一端插在出油孔内。
[0015]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导油管的一端插在出油孔内后与出油孔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所述分流油路的入口。
[0016]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导油管的一端插在出油孔内后与出油孔间隙配合,并且出
油孔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U形槽,所述U形槽为所述分流油路的入口。
[0017]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油路还包括:位于输入轴与所述减速器壳体之间的通油间隙,通油间隙与分流油路的入口连通。
[0018]进一步地,所述分流油路还包括:输入轴轴室以及输入轴轴承内的间隙。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主油路还包括:位于输入轴导油管内的导油孔。
[0020]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导油管的圆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安装有与所述输入轴内部通孔贴合的密封圈。
[0021]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轴导油管与输入轴过盈配合。
[002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23]本申请中,为轴承室供油是通过从主油路中分流的分流油路提供,分流油路的油通量可通过分流油路的入口大小和/或入口高度来控制,从而在保证主油路油通量的前提下为轴承室供油。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中U形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中U形槽的侧视图;
[0027]附图标记:1、减速器壳体;2、输入轴轴承;3、输入轴;4、输入轴导油管;5、油泵出油口;6、壳体油路;7、出油孔;8、导油孔;9、密封圈;10、输入轴轴室;11、U形槽;12、通油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包括:减速器壳体1、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壳体1内的输入轴3、两个分别套在输入轴3的两个轴向侧的输入轴轴承2、油泵出油口5、主油路以及分流油路;
[0031]其中,主油路与油泵出油口5连接,经过减速器壳体1进入输入轴3内的通孔内;分流油路为主油路上的分支,用于为输入轴轴承提供润滑油。
[0032]具体的:
[0033]如图1所示,所述输入轴3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壳体1内的输入轴轴室10内,为减小输入轴3转动时的摩擦阻力,在输入轴3的两个轴向侧安装有两个输入轴轴承2,而安装输入轴轴承2的位置则为轴承室,而本申请的目的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轴承室的润滑油供给问题。
[0034]如图1所示,所述主油路包括:油泵出油口5、设置在壳体内的壳体油路6、出油孔7以及输入轴3内的通孔,其中,所述壳体油路6呈L形,其两端分别与油泵出油口5以及出油孔
7连通;所述出油孔7与所述输入轴3同轴。即,润滑油依次通过壳体油路6以及出油孔7进入输入轴3内的通孔。
[0035]进一步的,所述输入轴3安装完成后,与减速器壳体1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则为通油间隙12,润滑油进入出油孔7后,可通过通油间隙12进入轴承室,为输入轴轴承2润滑,然而,通油间隙12的流通面积难以控制,因此,在输入轴3内的通孔内,安装有一个输入轴导油管4,以解决控制轴承室油通量的问题。
[0036]具体的:输入轴导油管4与出油孔7同轴,并且输入轴导油管4的一端插在出油孔7内,并且,所述输入轴导油管4的一端插在出油孔7内后与出油孔7之间具有间隙,以该间隙作为所述分流油路的入口,该间隙的尺寸可易控制,因此轴承室进油量更容易控制。
[0037]由此,分流油路的构成为:输入轴导油管4与出油孔7之间的间隙、通油间隙12、轴承室以及输入轴轴室10。而主油路还包括设置在输入轴导油管4内的导油孔8。
[0038]进一步地,输入轴导油管4与输入轴3为过盈配合,以固定安装输入轴导油管4,并且输入轴导油管4的圆周面上设有密封圈9,以密封输入轴导油管4与输入轴3之间的间隙。
[0039]本实施例中,油泵出油口5直接与主油路连接,而轴承室的供油则通过分流油路提供,而分流油路的入口为输入轴导油管4与出油孔7之间的间隙,因此分流油路的油通量易控制,并且,在油泵的输出功率下降时,润滑油会优先流入阻力更小的主油路,因此仍然能保证主油路的供油。
[0040]实施例2:
[0041]本技术实施例1中提供了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用以更好地解决轴承室的润滑油供给问题,本实施例将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速器壳体(1);输入轴(3),安装在所述减速器壳体(1)内;若干个输入轴轴承(2),安装在输入轴(3)上,所述减速器壳体(1)内对应若干个所述输入轴轴承(2)所在处为轴承室;油泵出油口(5);主油路,与所述油泵出油口(5)连通;分流油路,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轴承室以及所述主油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壳体油路(6)、出油孔(7)以及输入轴(3)内的通孔,其中,所述壳体油路(6)呈L形,其两端分别与油泵出油口(5)以及出油孔(7)连通;所述出油孔(7)与所述输入轴(3)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3)内的通孔内设有与其同轴的输入轴导油管(4),所述输入轴导油管(4)的一端插在出油孔(7)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器输入轴轴承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导油管(4)的一端插在出油孔(7)内后与出油孔(7)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为所述分流油路的入口。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潘志宇刘召磊管观寿王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一巨自动化装备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