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器及光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88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流器及光伏设备。变流器包括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隔板将所述柜体的内部分隔成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风口、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出风口依次连通;发热元器件;冷凝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流器及光伏设备,利用冷凝结构对进入柜体内用于对发热元器件冷却的气体以及在发热元器件处吸收热量后的空气进行冷凝,有效的防止水气在发热元器件处冷凝,避免气体在发热元器件处凝露而造成发热元器件的损坏,也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进行防凝露的方案,有效保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流器及光伏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设备
,特别是一种变流器及光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大功率变流器会设置通风装置和加热器,采用通风装置驱动气流流经发热元器件而形成对流散热,而利用加热器提高气体温度以避免凝露产生,当温度超过40℃就启动通风装置进行通风散热,而当相对湿度超过80%就启动加热器避免凝露产生。
[0003]但是变流器所处环境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也即以40℃以上且相对湿度大于80%的湿热空气作为换热媒介的时候,变流器的散热效果将因为加热器的加热和空气热量叠加的原因大大减低,造成变流器的可靠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效率低而造成变流器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冷凝结构使气体在设定位置进行降温凝露以提高可靠性的变流器及光伏设备。
[0005]一种变流器,包括:
[0006]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007]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隔板将所述柜体的内部分隔成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所述进风口、所述进气通道、所述出气通道和所述出风口依次连通;
[0008]发热元器件,所述发热元器件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和/或所述出气通道内;
[0009]冷凝结构,所述冷凝结构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部分所述冷凝结构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部分所述冷凝结构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
[0010]所述柜体包括顶板,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设置于所述顶板上。
[0011]所述冷凝结构包括接水板和冷媒管,所述接水板上设置有多个过气孔,所述冷媒管位于所述接水板朝向所述顶板的侧面上,且所述冷媒管依次经过所有所述过气孔。
[0012]所述接水板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
°
至60
°

[0013]所述接水板的截面为倒V形,所述接水板的顶角朝向所述顶板。
[0014]所述过气孔在所述接水板上形成多个过气孔列,所述冷媒管呈S形形状依次经过所有所述过气孔列。
[0015]所述变流器还包括第一风机组件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第二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出气通道内。
[0016]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风量大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风量。
[0017]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内的所述冷凝结构的换热面积大于位于所述出气通道内的所述冷凝结构的换热面积。
[0018]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结构。
[0019]一种光伏设备,包括上述的变流器。
[0020]本技术提供的变流器及光伏设备,利用冷凝结构对进入柜体内用于对发热元
器件冷却的气体以及在发热元器件处吸收热量后的空气进行冷凝,有效的防止水气在发热元器件处冷凝,避免气体在发热元器件处凝露而造成发热元器件的损坏,也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进行防凝露的方案,有效保证对发热元器件的散热效率,使得变流器能够在湿热的环形下使用,保证交流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变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凝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柜体;11、进风口;12、出风口;2、隔板;13、进气通道;14、出气通道;3、发热元器件;4、冷凝结构;15、顶板;41、接水板;42、冷媒管;43、过气孔;5、第一风机组件;6、第二风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变流器,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隔板2,所述隔板2设置于所述柜体1内,且所述隔板2将所述柜体1的内部分隔成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所述进风口11、所述进气通道13、所述出气通道14和所述出风口12依次连通;发热元器件3,所述发热元器件3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13和/或所述出气通道14内;冷凝结构4,所述冷凝结构4设置于所述柜体1内,且部分所述冷凝结构4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处,部分所述冷凝结构4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利用冷凝结构4对进入柜体1内用于对发热元器件3冷却的气体以及在发热元器件3处吸收热量后的空气进行冷凝,有效的防止水气在发热元器件3处冷凝,避免气体在发热元器件3处凝露而造成发热元器件3的损坏,也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加热器进行防凝露的方案,有效保证对发热元器件3的散热效率。
[0027]所述柜体1包括顶板15,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均设置于所述顶板15上。将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均设置在柜体1的顶板15上,利用冷空气更容易下沉、热空气更容易上升的远离,增加冷空气在进气通道13内的流速以及增加热空气在出气通道14内的流速,从而进一步提高变流器的散热效率。
[002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冷凝结构4包括接水板41和冷媒管42,所述接水板41上设置有多个过气孔43,所述冷媒管42位于所述接水板41朝向所述顶板15的侧面上,且所述冷媒管42依次经过所有所述过气孔43。气体在流经冷凝结构4时需要经过过气孔43进行流动,在此过程中气体会通过冷媒管42,冷媒管42则会对气体进行降温冷凝,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则能够被接水板41承接并引流至设定位置,从而使得干冷的气体流动至发热元器件3处进行散热,保证变流器的散热可靠。同理的,与发热元器件3换热完成的空气温度较高,其可以携带的水汽会比普通的空气要多,因此使该部分空气在由出风口12排出之前先通过接水板41上的过气孔43,然后与冷媒管42接触被冷凝,同样的在冷凝管处冷凝的冷凝水会被接水板41承接并引流至设定位置,可以进一步防止水气冷凝在变流器底部的可能性。当存在灰
尘等进入柜体1内时会优先堆积在接水板41上,然后在冷凝水的带动下裹挟流出,作为污水排除柜体1外,减少发热元器件3处的灰尘含量,提高变流器的可靠性。
[0029]可选的,所述过气孔43在所述接水板41上形成多个过气孔43列,所述冷媒管42呈S形形状依次经过所有所述过气孔43列。方便对冷媒管42的排布。
[0030]为了方便接水板41对冷凝水的引流作用,所述接水板41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所述夹角的角度范围为30
°
至60
°
。优选的,所述夹角角度为45
°
。利用倾斜设置的接水板41将冷凝水引流至柜体1的侧壁上,然后利用其它结构将冷凝水引出柜体1或者引流至其他位置即可。
[003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水板41的截面为倒V形,所述接水板41的顶角朝向所述顶板15。接水板41能够将冷凝水引流至柜体1的两侧,避免接水板41上冷凝水的流动路径过长而由过气孔43滴落到发热元器件3上,进一步保证变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隔板(2),所述隔板(2)设置于所述柜体(1)内,且所述隔板(2)将所述柜体(1)的内部分隔成进气通道(13)和出气通道(14),所述进风口(11)、所述进气通道(13)、所述出气通道(14)和所述出风口(12)依次连通;发热元器件(3),所述发热元器件(3)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13)和/或所述出气通道(14)内;冷凝结构(4),所述冷凝结构(4)设置于所述柜体(1)内,且部分所述冷凝结构(4)设置于所述进风口(11)处,部分所述冷凝结构(4)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包括顶板(15),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均设置于所述顶板(1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结构(4)包括接水板(41)和冷媒管(42),所述接水板(41)上设置有多个过气孔(43),所述冷媒管(42)位于所述接水板(41)朝向所述顶板(15)的侧面上,且所述冷媒管(42)依次经过所有所述过气孔(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板(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颖异黄猛黄子烺
申请(专利权)人:国创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