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382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动缸,围绕第二电动缸等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电动缸,固定块的下方设有环形架,第一电动缸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后与环形架的顶部固定配合,环形架的下方共轴地设有阻挡板,第二电动缸的输出端与阻挡板的顶部固定配合,环形架的底部围绕阻挡板等间隔地设有若干锁紧机构,阻挡板的底部设有柔性垫,柔性垫内埋设有压力传感器;固定块两侧分别设有第四电动缸通过天车机构与厂房顶部滑动配合;固定块的一侧设有控制器,第一电动缸、第二电动缸、锁紧机构、压力传感器和第四电动缸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方便脱模。方便脱模。方便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管生产
,具体地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径向挤压制管机的工作原理是管机的主轴带动下端的挤压头伸进管模内作高速旋转运动,挤压头一般由三层组成,上层是布料翼、中层为挤压轮、下层是抹光轮。布料翼利用离心力将干硬性混凝土甩到管模内壁,随挤压头的上升挤压轮将松散的混凝土挤压密实,抹光轮进一步压实混凝土的同时抹光管子内壁形成管体。
[0003]在制管完成后需要对模具和管体进行脱模操作,常见的脱模操作中,通常是通过吊装设备将模具向上提取从而完成脱模,但是过程中,管体难以避免的会跟模具紧贴,有时需要工人敲打或者通气从而在管壁和模具内壁之间产生松动完成脱模操作,费时费力,也对模具产生一定的损坏,还有一类脱模靠拆卸模具来进行,也需要人工进行繁琐的操作,在下一轮生产中又需要将模具进行重新拼装,工作效率低。
[0004]因此需要一种脱模效率高、对模具损伤地且不用拆卸模具的脱模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装置利用阻挡板对管体进行限位,通过紧锁机构锁定模具外沿后对模具进行上提操作,使模具和管体发生相对位移,再降模具提升完成脱模操作。
[0006]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动缸,围绕第二电动缸的固定块顶部等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电动缸,固定块的下方设有环形架,所述环形架与第二电动缸的输出端共轴,所述第一电动缸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后与环形架的顶部固定配合,所述环形架的下方共轴地设有阻挡板,所述第二电动缸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块和环形架圆环后与阻挡板的顶部固定配合,所述环形架的底部围绕阻挡板等间隔地设有若干锁紧机构,所述阻挡板的底部设有柔性垫,所述柔性垫内埋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7]所述固定块两侧分别设有提拉块,所述提拉块的顶部中间位置皆设有第四电动缸,所述第四电动缸通过天车机构与厂房顶部滑动配合;
[0008]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动缸、第二电动缸、锁紧机构、压力传感器和第四电动缸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0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动缸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以第二电动缸为中心分布。
[0010]作为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不少于两个,且以环形架的圆心为中心分布。
[0011]作为更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L型锁扣,所述L型锁扣的顶端通过第一铰接件与环形架底部铰接配合,L型锁扣开口朝内,靠近第一铰接件的L型锁扣直角边内壁与环形架底部之间设有第三电动缸,所述第三电动缸的两端通过第二铰接件分别与直角边内壁和
环形架底部铰接配合。
[0012]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三电动缸收缩时,L型锁扣绕第一铰接件向下旋转,且L型锁扣的开口与径向挤压模具口固定配合。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电动缸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4]作为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阻挡板底部边沿处。
[0015]作为更优选地,所述阻挡板的半径不超过径向挤压模具的内径,阻挡板的半径不小于模具内管体的内径。
[0016]作为优选地,所述天车机构包括设于厂房顶部的滑轨以及与滑轨滑动配合的小车,所述第四电动缸的固定端与小车的底部固定配合,第四电动缸的输出端与提拉块的顶部固定配合。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本装置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判断是否与管体解除,当产生压力信号即与管体接触时,锁定第二电动缸的状态对管体进行限位,此时通过控制器使环形架向下移动且锁紧机构锁紧模具边沿,待锁紧后通过控制器操控,第一电动缸收缩提起模具,使模具与管体发生相对位移,之后再通过控制第四电动缸收缩将模具完全提起完成脱模,过程中自动脱模,无需敲打,也无需对模具进行拆卸可以进行下一轮生产,脱模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固定块;2、第一电动缸;3、环形架;4、第二电动缸;5、阻挡板;6、锁紧机构;601、第一铰接件;602、L型锁扣;603、第二铰接件;604、第三电动缸;7、柔性垫;8、提拉块;9、控制器;10、第四电动缸;11、天车机构;12、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块1,所述固定块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动缸4,围绕第二电动缸4的固定块1顶部等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电动缸2,固定块1的下方设有环形架3,所述环形架3与第二电动缸4的输出端共轴,第一电动缸2和第二电动缸4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第一电动缸2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1后与环形架3的顶部通过安装座和紧固件固定配合,所述环形架3的下方共轴地设有阻挡板5,所述第二电动缸4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块1和环形架3圆环后与阻挡板5的顶部固定配合,所述环形架3的底部围绕阻挡板5等间隔地设有若干锁紧机构6,所述阻挡板5的底部设有柔性垫7,限位时保护管体不受形变伤害,所述柔性垫7内埋设有压力传感器12;
[0025]所述固定块1两侧分别设有提拉块8,所述提拉块8的顶部中间位置皆设有第四电动缸10,所述第四电动缸10通过天车机构11与厂房顶部滑动配合;
[0026]所述固定块1的一侧设有控制器9,所述第一电动缸2、第二电动缸4、锁紧机构6、压
力传感器12和第四电动缸10分别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
[0027]作为优选的,控制器9电性连接有远程控制开关,方便对装置进行远程控制。
[0028]在上述实施例中,操作员通过控制器9控制天车机构11运行,从而调整装置的位置位于径向挤压模具的正上方,通过控制器9控制第四电动缸10将装置整体向下位移一段距离,控制器9接着控制第二电动缸4输出,阻挡板5伸入径向挤压模具,直到压力传感器12发出信号,即阻挡板5接触到管体,此时控制器9停止第二电动缸4的输出并保持当前的状态,控制器9接着控制第一电动缸2输出,使环形架3向下移动,控制器9控制锁紧机构6锁紧模具边沿,使其跟随环形架3移动,此时控制第一电动缸2收缩,将模具向上提,模具上移的过程中,管体因为阻挡板5的限位保持不动,从而与模具发生相对位移,接着控制第四电动缸10收缩可完成整体的脱模,相对于传统的脱模,更加方便,效率更高,过程中只需要工人操作控制开关从旁辅助控制即可,智能脱模。
[0029]作为优选的,控制器9可选用三菱FX1N

40MR

001的PLC控制器,压力传感器12可选用OMEG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包括固定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顶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动缸(4),围绕第二电动缸(4)的固定块(1)顶部等间隔地设有若干第一电动缸(2),固定块(1)的下方设有环形架(3),所述环形架(3)与第二电动缸(4)的输出端共轴,所述第一电动缸(2)的输出端贯穿固定块(1)后与环形架(3)的顶部固定配合,所述环形架(3)的下方共轴地设有阻挡板(5),所述第二电动缸(4)的输出端依次贯穿固定块(1)和环形架(3)圆环后与阻挡板(5)的顶部固定配合,所述环形架(3)的底部围绕阻挡板(5)等间隔地设有若干锁紧机构(6),所述阻挡板(5)的底部设有柔性垫(7),所述柔性垫(7)内埋设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固定块(1)两侧分别设有提拉块(8),所述提拉块(8)的顶部中间位置皆设有第四电动缸(10),所述第四电动缸(10)通过天车机构(11)与厂房顶部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块(1)的一侧设有控制器(9),所述第一电动缸(2)、第二电动缸(4)、锁紧机构(6)、压力传感器(12)和第四电动缸(10)分别与控制器(9)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动缸(2)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以第二电动缸(4)为中心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径向挤压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6)不少于两个,且以环形架(3)的圆心为中心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太锋潘祖兴胡裕成
申请(专利权)人:枝江市鄂西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