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控制模块、塑胶后壳、显示面板、缓冲件与塑胶前壳。塑胶后壳包含多个支撑肋凸设在塑胶后壳的内表面上。塑胶后壳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容纳部,控制模块容置于容纳部中。显示面板包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对应塑胶后壳的内表面配置。缓冲件配置并承靠于第二表面上。塑胶前壳具有一显示开口暴露出部分的第二表面,且配置并承靠于缓冲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组装容易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平面显示技术,尤其是液晶显示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许多电子设备,例如桌上或笔记型电脑、平面电视等,大多采用与液晶显示技术相关的显示 装置。不仅可大幅减少装置所占用的体积,同时也可提供较佳的画面品质。 除了针对显示技术进一步的研发与应用外,近几年来,显示装置其相关零组 件的创新,也已逐渐成为各家厂商的发展重点。为因应产业的潮流,广商在显示装置相关的材料制作工艺技术上不断改 良,也同时在外型结构上寻求新的设计。传统在制作显示装置时,必须先将 显示模块制作完成后,再交给系统厂组装成完整的显示装置。由于一般显示 装置除了包含有显示面板与固定面板用的前、后框架外,还包括灯管、光学 膜片等组件。前述组件必须整合在一起,并以最外层的外壳保护。上述传统 的制作方式与显示装置中会发生结构支撑重复的问题,无形中造成原物料的 浪费,连带地增加整体结构的重量,使产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简化的结构,不仅可降低产 品原物料的使用,且仍维持足够的结构强度,更符合制造厂商对于显示产品 的期待。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此装置包括一控制模块、 一塑胶后壳、 一显 示面板、 一缓沖件与一塑胶前壳。塑胶后壳包含多个支撑肋凸设在塑胶后壳 的内表面上。塑胶后壳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容纳部,控制模块容置于容纳部中。 显示面板包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对应塑胶后壳的 内表面配置。缓冲件则配置并承靠于第二表面上。塑胶前壳具有一显示开口暴露出部分的第二表面,且配置并承靠于緩冲件上。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此装置包括一塑胶后壳、 一显示面板、一 主要緩冲件、 一次要缓沖件、 一金属支架与一塑胶前壳。显示面板包含相对 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是对应于塑胶后壳的内表面配 置。主要緩冲件是沿垂直方向延伸,配置并承靠于第二表面上,而次要緩沖 件是沿水平方向配置,并承靠于第二表面上。金属支架是沿水平方向延伸, 配置并承靠于次要緩冲件上。塑胶前壳具有一显示开口暴露出部分的第二表 面,且配置并承靠于主要緩冲件与次要緩沖件上。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此装置包括一塑胶后壳、 一显示面板与一 塑胶后壳。塑胶后壳包含一外表面与一内表面背对于该外表面,其中,内表 面的中间区域与周边区域上分别凸设有多个支撑肋与多个斜向支撑肋。显示 面板包含相对的一第一表面与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是对应于塑胶后 壳的内表面配置。塑胶前壳对应于第二表面设置。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元件分解图2A至图2J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连续组装示意图3A、图3B是图2A塑胶后壳上下边缘的局部示意图;图4A是壁挂支架的示意图4B是图4A的壁挂支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5A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组装完成示意图5B是图5A的显示装置纵切的局部示意图5C是图5A的显示装置横切的局部示意图5D是图5B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显示装置101:塑胶前壳101A:显示开口1011:内表面 ■103、 105:金属支架 107:显示面才反 107A:第一表面 107B:第二表面109-光学膜片111-113、 133、 135114底座115、 117:灯管支架119灯管121灯管插槽123灯管支撑座125支撑件127反射片129、 131:壁挂支架129A:凸出件129B:壁挂孔137、 139:扬声器141塑胶后壳141 A:容纳部1411:内表面1410:外表面143控制模块145控制模块盖壳151支撑肋153斜向支撑肋155贯穿孔157柱状结构157A:锁附孔159支撑表面161主要缓冲件163:夹持肋165:垫块167:次要緩冲件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元件分解图。如图 l所示,显示装置10包括一塑胶前壳101、两个金属支架103、 105、 一显示 面板107、多个光学膜片109、两个辅助支架lll、 113与一底座114。塑胶 前壳101具有一显示开口 101A。显示面板107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07A与 第二表面107B,其中,第二表面107B对应于塑胶前壳101配置,使得显示 开口 101A暴露部分的显示面板107的第二表面107B。金属支架103、 105 可为长条形支架,沿着显示面板107的水平方向(或x方向)配置在显示面 板107的上下两侧缘,用以夹持与支撑显示面板107,以将显示面板107固 定在显示装置10中。辅助支架lll、 113也各自配置在光学膜片109的上下 两侧缘,用以夹持光学膜片109,并用以使光学膜片109与显示面板107之 间保持适当的间隔。光学膜片109可为扩散片、菱镜片或分光片等的组合。 底座114用以支撑整个显示装置10的结构。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于光学膜片109的后侧,另外包括两个灯管 支架115、 117、多个灯管119、多个灯管插槽121、多个灯管支撑座123、 多个支撑件125与一反射片127。灯管支架115、 117沿着垂直方向(或y方 向)配置,并位于显示装置10的左右两侧缘。灯管119的一端会插置在灯 管插槽121中,并通过灯管支架115定位在显示装置10中。灯管119的另 一端则设置在灯管支撑座123上,并通过灯管支架117定位在显示装置10 中。支撑件125用以设置在反射片127上,以辅助支撑灯管119以及光学膜 片109。显示装置10更包括两个壁挂支架129、 131、另两个辅助支架133、 135、 两个扬声器137、 139、 一塑胶后壳141、 一控制模块143与一控制模块盖壳 145。壁挂支架129、 131直接装设在塑胶后壳141的内表面1411,用以提供 显示装置10的壁挂功能。辅助支架133、 135也是直接装设在塑胶后壳141 的内表面1411。扬声器137、 139装设在塑胶前壳101与塑胶后壳141之间。 塑胶后壳141的外表面.1410具有一容纳部141A,控制模块143容置在容纳 部141A中,而控制模块盖壳145则对应控制模块143设置。其中,内表面1411背对于外表面1410。以下附图说明本实施例显示装置10的组装方式,并更进一步说明各元 件的构成。请参照图2A至图2J,其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在组装时的连续示 意图。组装时,是逐一将各元件装设到塑胶后壳141中。如图2A所示,塑 胶后壳141内表面1411的中间区域凸设有支撑肋151,这些支撑肋151可构 成一网格状结构,以在塑胶后壳141的中间区域支撑其他元件,并强化塑胶 后壳141的结构强度。塑胶后壳141内表面1411的周边区域则凸设有斜向 支撑肋153。并请参照图3A、图3B,其是图2A塑胶后壳141的不同边缘的局部示 意图。如图3A所示,斜向支撑肋153是倾斜地从塑胶后壳141的边缘向中 间区域延伸,可用以支撑反射片127 (见图1)的边缘。塑胶后壳141另外 具有多个贯穿孔155,其是从塑胶后壳141的内表面1411穿设到外表面 1410,这些贯穿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 塑胶后壳,包含多个支撑肋凸设在该塑胶后壳的内表面上,该塑胶后壳的外表面上具有一容纳部,且该控制模块容置于该容纳部中; 显示面板,包含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对应于该塑胶后壳的内表面配置; 主要缓冲件,配置并承靠于该第二表面上;以及 塑胶前壳,具有一显示开口暴露出部分该第二表面,且配置并承靠于该主要缓冲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富,赖冠州,张胜凯,李南庆,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